《对农村办公共食堂问题的意见》
这是摘自朱德1959年2月至1961年5月间的几次谈话记录、发言和一封给毛泽东的信。1958年在人民公社化的运动中,公共食堂作为共产主义的萌芽而普遍建立起来,家家户户都取消了私灶,不管居住怎样分散,都必须到食堂去打饭。“大锅饭”就是这样吃起来的,“共产风”也从此刮了起来。1959年1月起,朱德先后到一些地方视察工作,发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来的一些问题,包括农村办公共食堂存在的问题。在2月17日同中共广东江门地委负责人的谈话中,他较早地指出,农村办公共食堂,都吃一样的饭菜,这有点生硬。社员的生活如果这样长期搞下去,就成问题了。这是一个关系到几亿人口吃饭的大问题。随后,他在六、七月的几次谈话、发言中,又集中地讲到这个问题,谈了自己的意见:办食堂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吃饭不要钱不行,我一向担心吃大锅饭。只有生活资料归个人所有,归个人支配,才能调动社员的积极性。有些人怕因此发展了资本主义,这种顾虑是多余的,因为生产资料掌握在集体和国家手中。公共食堂若不退回去,就要改造,改为以自愿为原则。过去,成立食堂靠党团员带头,现在,退回去也要靠党团员带头。要知道农民是劳动者,又是私有者。现在保留一点私有制,保留家庭副业,农民才愿意多生产出一些东西来供应市场。吃大锅饭把东西吃掉了,这是个极大的教训。1961年5月9日,朱德将视察四川、陕西、河南、河北四省了解的情况写信给毛泽东,认为农村办公共食堂吃力不讨好,多数群众愿意回家自己做饭。公共食堂办不办下去,要坚决按照群众的意见办。即群众要办的坚决办好,群众愿意回家做饭的,则将粮食发给群众,让群众回家做饭。对锅碗瓢盆等炊具,要积极安排生产。先做好准备工作,然后有计划地分散。这些思想坚持了党的实事求是和立足从中国国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立场。全文约1 900字,载《朱德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