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察合台汗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察合台汗国ChagataiKhan

国名。故地在今中亚一带。为蒙古四大汗国之一,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都城阿力麻里(今中国伊宁西北)。公元13世纪后期,附合窝阔台汗国反对元朝中央政权,1301年归顺元朝。1310年合并了窝阔台汗国的土地。后分裂为东、西两汗国:前者领有窝阔台汗国旧地,都城疏附(今中国新疆西部);后者领有河中地,都城撒马尔罕。1370年,西察合台汗国为帖木儿所灭。东察合台汗国陷于分裂逐渐衰亡。

察合台汗国

 元朝西北宗藩国,统治中亚地区的蒙古汗国。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所建。最盛时其疆域东至吐鲁番、罗卜泊,西及阿母河,北至塔尔巴哈台山,南越兴都库什山。成吉思汗建国后,分封察合台封地,从畏兀儿境一直延伸至河中的草原地区。其汗帐设在阿力麻里附近的虎牙思。1241年,察合台死,次子抹士干之子合剌旭烈继位。后被废除,改立也速蒙哥为察合台汗国之汗。1260年忽必烈即位后,派跟随他的察合台曾孙阿必失哈回国夺取权力,途中被阿里不哥军队俘获。阿里不哥另派察合台孙阿鲁忽去阿力麻里统治汗国。阿鲁忽夺取了汗国的权力,并控制了原由大汗直辖的中西城郭地区,不再听命于阿里不哥,而转而承认忽必烈为大汗。忽必烈将今阿尔泰山至阿母河间之地划归阿鲁忽统辖。1265年,阿鲁忽卒,兀鲁忽乃未得大汗允许,立己子木八剌沙为汗。忽必烈遣抹士千之孙八剌持诏回国继承汗位。八剌即汗拉后即背叛大汗,夺取了大汗属地斡端,又与海都发生战争,失败后八剌与海都划分了各自在中亚的势力范围。八剌之子笃哇在海都的支持下即位,从此察合台汗国即为海都所控制。笃哇追随海都,与忽必烈为敌,不断侵扰元朝。1306年笃哇卒,其子宽阇继立,实行与元朝友好的政策。怯别统治时期,察合台汗国统治中心逐渐西移。1326年,怯别死,其子燕只吉台继立,元廷遣木华黎王世孙乃蛮台赴其地“送太宋皇帝旧铸皇兄之宝”。1330年,怯别弟笃来贴木儿继承汗位。转年,怯别之弟答儿麻失里继汗位,他改变以前可汗每年到东境视事的旧例,长期留居汗国西部。1346年,合赞算端在与大臣合扎罕的战争中被杀,此后继立的察合台汗国完全成为诸侯手中的傀儡,各部也相竞选立傀儡可汗,使察合台汗国陷于分裂。合扎罕控制汗国西部,拥立窝阔台后王答失蛮为汗;1348年,控制今南疆地区的秃忽剌氏贵族卜剌只宣布秃忽鲁贴木儿为也先不花之子,立其为汗,并逐渐控制了汗国东部。1360年以后,东、西察合台汗国又得到短暂的统一。后又再次分裂,西察合台汗国演变为贴木儿帝国二秃忽鲁贴木儿的后裔仍保有东察合台汗国的汗位,明初,其孙居别失八里。永乐十六年(1418),可汗歪思西迁今新疆伊宁。

察合台汗国

原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后发展成统治中亚的蒙古汗国。疆域最盛时东至吐鲁番,西达阿姆河,北到塔尔巴哈台山,南越兴都库什山。汗国东部以畜牧业经济为主,西部河中地区以农业经济为主,东西两部逐渐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西部河中地区后发展成为帖木儿帝国;东部则于元至正八年(1348)在阿克苏拥立秃黑鲁·帖木儿为汗,学术界称之为东察合台汗国。

察合台汗国

蒙古四大汗国之一。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成吉思汗二十年(1225)西征蒙古军东还后所封。领有西辽旧地,包括天山南北路及阿母河(今阿姆河)、忽章河(今锡尔河)之间的地区。初建都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县水定镇西北)。其系后王笃哇与窝阔台系后王海都联合,屡与元朝大汗军队争战,终世祖一朝未断, 至大德七年(1303)始与海都子察八儿归服大汗。十年笃哇败察八儿,尽收海都生前所占察合台封地。至大三年(1310)笃哇子怯伯再破察八儿,并窝阔台封地。居民从事农业、畜牧业,信伊斯兰教、喇嘛教。后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复分裂为若干小国, 汗权旁落。十四世纪中叶图克鲁黑帖木儿即位后,削夺藩镇权柄,汗权一度有所恢复。至正二十二年(1362)合不勒沙袭位后, 诸藩王益跋扈, 汗空有其名。明洪武三年(1370),为帖木儿帝国所灭。

察合台汗国

察合台汗国

蒙古汗国之一。系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所建。初仅统辖从畏兀儿境到河中的草原地区,设汗帐于阿力麻里附近的虎牙思(今新疆巩乃斯)。后实力不断发展,强盛时期辖境东至吐鲁番、罗卜,西到阿姆河,北及塔尔巴哈台,南越兴都库什山。后期汗帐移至中亚地区的*那黑沙不附近。蒙古汗国时期,军政要事听命蒙古大汗。此后,汗国与元朝关系时好时坏。公元1346年,合赞汗为属臣合扎罕所杀,次年汗国分裂,后继诸汗完全成为地方诸侯手中的傀儡。分裂后的汗国为东西两部: 西察合台汗国于1370年为帖木儿帝国所灭;东察合台汗国又行分裂,终为准噶尔部所灭。

☚ 窝阔台汗国   伊利汗国 ☛
察合台汗国

察合台汗国

原为察合台的封地,后发展成统治中亚地区的蒙古汗国,其疆域最盛时东至吐鲁番、罗布泊,西达阿姆河,北到塔尔巴哈台山,南越兴都库什山。1241年察合台死,原定继承人第二子抹土干西征时战死,便以抹土干第四子合剌旭烈继承汗位。1246年,窝阔台长子贵由继为蒙古第三代大汗,因与察合台第五子也速蒙古哥友善,遂改立其为察合台汗。1248年贵由汗去世后,也速蒙古哥与窝阔台系诸王一起反对拥立拖雷系的蒙哥为大汗。及蒙古哥即蒙古第四代大汗位后,遂派合剌旭烈回国复位。合剌旭烈途中病死,其妻兀鲁忽乃杀也速蒙哥自为监国。1259年蒙哥死,其二弟忽必烈与四弟阿里不哥(时三弟旭烈兀远在波斯)互争汗位,兵连不解。阿里不哥派察合台之孙阿鲁忽去阿力麻里夺取察合台汗国统治权。阿鲁忽从兀鲁忽乃手中夺取汗国权力后,转而支持忽必烈。阿里不哥遂亲率大军,进攻阿鲁忽。阿鲁忽先败后胜,并娶兀鲁忽乃为妻,以稳定其统治。1265年阿鲁忽死,兀鲁忽乃未经大汗忽必烈批准,自立己子木八剌沙为汗。忽必烈于是派抹土干之孙八剌回国承袭汗位。但取得汗位后,即背叛了忽必烈。1269年,八剌与窝阔台之孙海都、术赤后王忙哥帖木儿在答剌速河(塔拉斯河)畔召开忽里台,划分各自势力范围。1271年八剌死,八剌之子笃哇在海都支持下战胜敌手,于1275年即汗位。此后数十年,以海都、笃哇为首的西北诸王,联络东北诸王,与忽必烈为敌。1301年,海都受伤死去,笃哇亦中箭受伤。1303年笃哇遂与海都之子察八儿向元请和。1306年笃哇死,察合台汗国汗位基本上都由其子孙继承。在其子答儿麻失里在位时(1331—1334),曾下令放弃佛教,皈依伊斯兰教。但答儿麻失里不久即为其侄不赞所杀。不赞改变其宗教政策,优待基督教、犹太教。不赞堂弟敝失常驻阿力麻里,罗马教廷派出许多传教士到此传教。察合台汗国东部以畜牧业经济为主,而西部河中地区以农业经济为主,东西两部逐渐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西部河中地区,在巴鲁剌部贵族帖木儿统治下发展为帖木儿帝国。在东部、杜格拉特部贵族布拉吉于1348年在阿克苏拥立秃黑鲁帖木儿为汗,目前学术界称之为东察合台汗国。

☚ 察合台   窝阔台 ☛

察合台汗国

蒙古四大汗国之一。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所建。初为察合台封地。元太祖二十年(1225),成吉思汗划分诸子封地,察合台领有西辽旧地,14世纪初合并窝阔台封地后,遂兼有天山南北路及阿母河以东地方。最盛时疆域东至吐鲁番、罗卜泊,西及阿母河,北到塔尔巴哈台山,南越兴都库什山。察合台牙帐设于阿里麻力(今新疆霍城东北)附近虎牙思。境内居民以农业为主,部分地区兼营牧业。察合台曾孙※八剌为汗时,于至元六年(1269)与窝阔台系后王※海都在答剌速河畔举行大聚会,划分了各自在中亚的势力范围。后八剌为扩大势力范围,曾渡阿母河攻入呼罗珊,为伊儿汗阿八哈击败。八剌子※笃哇继承汗位后,追随海都,同元朝长期为敌,屡与元军争战,不断攻掠畏兀儿地区,终世祖忽必烈一朝未断,直至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始被迫向元朝请和,“通一家之好”,重新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与元军共同击败海都子※察八儿,尽收海都生前所占察合台封地。武宗至大三年(1310),笃哇子※怯伯再破察八儿,兼并窝阔台汗国大部分领地。怯伯为汗时(1320—1327),汗国统治中心逐渐西移。自至正六年(1346)合赞算端汗被杀后,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部于明洪武三年(1370)为帖木儿帝国所灭。东部在※秃黑鲁帖木儿任东察合台汗(又称别失八里王)时(1347或1348—1363),力图恢复对河中地区的统治权,自至正二十年(1360)起,不断对河中用兵。在攻下撒麻耳罕(前苏联撒马尔干)后,派其子也里牙思火者为河中总督,留驻其地。察合台汗国暂时恢复统一。1362 (作1363)年,秃黑鲁帖木儿死后,各地大乱。巴鲁剌氏贵族帖木儿乘机在中亚起兵,河中又脱离对东部察合台后王的隶属关系,演变为帖木儿帝国。秃黑鲁帖木儿的后裔以别失八里为中心,仍保有东察合台汗国。后陷于纷乱,逐步消亡。

附:察合台汗国世系

※也速蒙哥卒后,1252—1260由合刺旭烈兀妃兀鲁忽乃监国。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3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