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寒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寒痰

病证名。痰证之一。
❶一名虚痰。《医学入门》卷五: “聚于肾,多足膝酸软,腰背强痛,肢节冷痹骨痛,名曰寒痰,又名虚痰。”“寒痰因形寒饮冷,色深青黑如灰,善唾,或喘,轻者五积散、藿香正气散; 重者温中化痰丸、古半硫丸。”参见虚痰条。
❷一名冷痰。《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 “若由于外感而生者……二曰寒痰,即冷痰也。骨痹,四肢不举,气刺痛,无烦热,凝结清冷,宜温中化痰丸、温胃化痰丸。”参冷痰条。
❸指痰聚于肾的病证。《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 “兹即痰之在一身者言之……在肾曰寒痰,其色有黑点,吐出多稀,多小便急痛,足寒逆,心恐怖,脉必沉,宜胡椒理中丸,或加星、半。此痰之由于五脏者也。”又名肾经寒痰。参见该条。
❹指素有痰疾,又感寒冷不节之气而喘咯咳唾者。《泰定养生主论》: “寒痰者,因冲冒风凉不节之气而然也……此皆素抱痰疾者,因风寒气热味,而喘咯咳唾,非别有此五种之痰。”参见痰证条。

寒痰

痰证的一种。
❶外感风寒引起的咳痰,以色白而稀为其特点;多兼有发热、头痛、恶寒等表证。
❷由脾肾虚寒引起的痰证,多兼有肢冷、纳呆、骨痛等里证。
❸指痰湿在肾经者。表现为脉沉面黑,小便急痛,痰有黑点,量多而稀,并伴有足冷、心恐怖等症。

寒痰hán tán

《本草纲目》主治第3卷呕吐(7)。病证名。痰证之一。
❶一名虚痰。《医学入门》卷五:“聚于肾,多足膝酸软,腰背强痛,肢节冷痹骨痛,名曰寒痰,又名虚痰。”“寒痰因形寒饮冷,色深青黑如灰,善唾,或喘,轻者五积散、藿香正气散;重者温中化痰丸、古半硫丸。”
❷一名冷痰。《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若由于外感而生者……二曰寒痰,即冷痰也。骨痹,四肢不举,气刺痛,无烦热,凝结清冷,宜温中化痰丸、温胃化痰丸。”
❸指痰聚于肾的病证。《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兹即痰之在一身者言之,……在肾曰寒痰,其色有黑点,吐之多稀,多小便急痛,足寒逆,心恐怖,脉必沉,宜胡椒理中丸,或加星、半。此痰之由于五脏者也。”又名肾经寒痰。
❹指素有痰疾,又感寒冷不节之气而喘咯咳唾者。《泰定养生主论》:“寒痰者,因冲冒风凉不节之气而然也……此皆素抱痰疾者,因风寒气热味,而喘咯咳唾,非别有此五种之痰。”

寒痰hántán

痰证之一种。
❶素有痰疾, 又感寒凉而喘咯咳唾者(见元·王珪《养生主论》)。症见痰色白而清稀、舌苔白润、脉滞弦, 并可见形寒肢冷。治宜温肺化痰。
❷阳虚寒湿相搏的痰证。多见足膝酸软、腰背强痛、肢节冷痹、骨痛。亦名虚痰(见《医学入门》卷五)。又名冷痰(见《诸病源候论》卷二十)。治宜温通经脉以散寒湿。
❸痰湿在肾经者。症见脉沉、面黑、小便急痛、足寒冷、心多恐怖, 其痰有黑点, 量多而稀(见《医宗必读》)。治宜健脾温肾化痰。参见痰证条。

寒痰hán tán

cold phlegm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3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