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寒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寒潮háncháo

由寒冷地带侵入的强冷空气,使气温显著下降。

寒潮hanchaocold wave

强冷空气活动引起大范围气温下降的天气过程。各国对寒潮标准规定不同。中国中央气象台规定: 当冷空气入侵后, 使大范围地区的地面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 最低气温达5℃以下者叫寒潮。中国各地按气温对农作物的影响不同,研究的问题、方法不同, 对寒潮的标准也有不同的规定。例如广东省规定: 几天连续降温累计达10℃以上, 最低气温达10℃以下者为寒潮, 这是针对为害热带作物而规定的。

影响中国寒潮的源地和路径


中国寒潮源地和路径 亚洲的寒潮冷空气常形成于北冰洋、西伯利亚等地。这些冷空气常取三条主要路径移向图中的阴影区(43~65°N、70~90°E之间),并在阴影区汇集和加强(有时还取东路),再取三条路径移出阴影区而进入中国。❶西北路冷空气经蒙古、内蒙古、河套附近南下,直达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区。
❷东路冷空气主体经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向东移去,其低层部分冷空气可经华北、渤海南下,有时可到两湖盆地。
❸西路冷空气经新疆、青海、青藏高原东侧南下。有时东路和西路两股冷空气在黄河中下游会合南下。如果上述各路冷空气到达江南后势力仍然强大,在特定的环流条件下,还可继续南移到华南沿海、南海、东南亚。组成寒潮的主要天气系统是强冷高压和强冷锋,有时伴有强烈发展的气旋。与此同时,对流层内部有东亚大槽发展,槽后脊前出现大范围的强劲北风分量,引导冷空气南下、冷锋南移。
寒潮天气预报 就是分析冷空气的强度,判断会不会发生寒潮、预报冷空气的移动方向、路径和速度。在这种预报的基础上,结合气象要素的分布状况,制作各地的降温、大风、降水等天气预报。寒潮降温主要发生在寒潮冷锋过境之后。冷锋前后气温的差值越大,冷锋移动越快,则降温数值越大。而最低气温往往出现在寒潮冷锋过境之后1~3天的早晨。寒潮大风主要出现在冷锋过境之后,持续时间一般为几小时到十几小时,也有达两三天的。大风风向在中国北方多为偏西北风,中部多偏北风,南方多偏东北风。寒潮大风的出现,主要取决于冷锋至冷高压之间的气压梯度,
气压梯度越大的地区风速越大。寒潮大风与地形地表状况也有关,海面、湖面风速较大,山地、森林风速较小。与大风相伴随的可有吹雪或风沙等天气现象出现。在冬季,内蒙古和东北地区易有吹雪;春季,西北、内蒙古和华北地区易有风沙。寒潮冷锋的降水主要取决于暖空气内水汽条件、气层稳定度和空气上升运动情况。寒潮对农业的为害主要是剧烈降温造成的霜冻、冰冻等冻害, 以及大风、大风雪、大风沙等灾害天气。春季寒潮易冻伤作物幼苗;秋季寒潮常影响作物成熟;冬季寒潮可造成严寒,为害越冬作物。寒潮对农业也会带来一些好处,降水可以解除干旱,积雪可以保墒,严寒可以冻死害虫等。

寒潮cold wave

强冷空气活动引起大范围气温急降的天气过程。中国国家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入侵后,使大范围地区的地面气温在24 h内下降10℃以上,同时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者称寒潮。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按气温对农作物的影响不同,对寒潮的标准也各有补充规定。每年从晚秋到翌年早春,中国大部分地区均可能受寒潮侵袭。寒潮前锋(即冷锋所在)经过地区,气温急降,风向转偏北,风力加大,并伴有雨雪天气。寒潮冷锋过境后,若天晴风小,夜间辐射降温强烈,会出现霜冻或结冰。

寒潮

从极地或寒带地区向低纬地区推进的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四川气候灾害之一。强大的寒潮越过秦岭巴山可进入四川盆地,有时伴随着大风或降水过程,气温迅速下降,造成四川作物冻害和冷害。主要出现在冬春期间,对四川盆地大春作物播种有一定影响。川西北地区的冬春寒潮造成当地牲畜的大量死亡,是畜牧业发展主要限制性因素。1949年以来,四川出现严重寒潮的年份有1969年、1980年、1986年和1992年。

寒潮

极地冰洋或高纬地区强冷空气向南侵入新疆常产生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降水等天气现象。寒潮标准:❶天气过程不超过4天,最低气温降温≥10℃,伴有6级大风或降水;
❷24小时的最低气温下降≥7℃;
❸最低气温北疆4℃以下,南疆5℃或以下。寒潮路径有西方路径、西北路径、北方路径和超极地路径高压。

寒潮

源于极地或副极地,侵袭中低纬度地区的强冷空气活动,使经过的地区气温大幅度下降并伴有风雪的较大范围的灾害性天气。中国气象部门规定:冷空气24 h使温度下降达到和超过10℃,而且最低气温在5℃以下者称为“寒潮”。后来又进一步规定使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区48h降温达到和超过10℃,长江中下游最低气温在4℃以下,陆地相当3个大行政区有5~7级以上的风。寒潮主要发生在10月~次年4月,大约95%都经由西伯利亚和蒙古中西部地区,少数经蒙古东部和东北而南下。中国寒潮的来源有2个:北冰洋和欧亚大陆的极地大陆气团。进入中国的冷空气一般要经过70°~90°E、43°~65°N的广大地区。

寒潮

寒潮hanchao

来源于极地或副极地侵袭中、低纬度地区的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强冷空气如同寒冷潮流滚滚袭来,给流经地区造成剧烈降温、霜冻、大风雪等灾害性天气,影响农业、工业、交通和人民生活。
根据中国气象部门规定:当冷空气入侵后,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者,作为发布寒潮警报的标准。达不到这个标准者,则根据降温的程度,分别称为强冷空气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北半球和南半球都有寒潮发生,其中以亚洲东部和北美洲东部最为明显。影响中国的寒潮,主要发生在10月至次年4月,北方平均每年达10次,南方约4~5次。其源地为北冰洋、鄂霍次克海、欧洲大陆北部、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一带。分别从西方、西北方、北方和东北方侵入我国。其中来自西北方路径的寒潮次数较多,势力较强。北方路径的势力也较强。西方路径寒潮大多沿北纬45°向东移,首先到达新疆,其势力较弱。东北方路径来的寒潮,次数较少,通常只影响我国东北和华北北部。

☚ 气旋   梅雨 ☛
寒潮

寒潮Hanchao

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我国气象部门规定:由于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同时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者,称为寒潮。并以此作为发布寒潮警报的标准。达不到这个标准的,根据降温的程度分别称为强冷空气活动和冷空气活动。近年来根据工农业生产需要,中央气象台又进一步规定了寒潮标准:一次冷空气入侵使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区在48小时内最低气温下降10℃以上,长江中下游最低气温达4℃以下,陆地上有相当于三个大行政区出现5—7级大风,沿海有3个海区出现7级以上大风的称为寒潮。如果48小时内最低气温下降14℃以上,陆地上有3—4个大行政区有5—7级大风,沿海所有海区出现7级以上大风,称强寒潮。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生产活动不同,统一寒潮标准难以满足各地服务需要,可以制定适合本地情况的寒潮标准。
影响我国的寒潮源地在亚洲大陆北方的寒冷洋面上或陆地上。从中国北部、西北部、西部、东北部进入我国,然后席卷我国北部,经东半部入海。寒潮给流经地区造成大风和降温,甚至大范围雨雪天气,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 温带气旋   梅雨 ☛

寒潮

寒潮Hanchao

来源于极地或副极地侵袭中、低纬度地区的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国家气象局的寒潮标准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48小时最低气温下降10℃以上,长江中下游最低气温达4℃以下(春秋季则改为江淮地区最低气温达4℃以下),陆上三个大区有5级以上大风,渤海、黄海、东海先后有7级以上大风。北半球和南半球都有寒潮发生,其中以亚洲东部和北美洲东部最为明显。影响中国的寒潮,主要发生在10月至次年4月,北方平均每年达10次,南方约4—5次。其源地为北冰洋、鄂霍次克海、欧洲大陆北部、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一带。源于高压区的寒冷空气到达中国后,按其南下路径不同,分西路、中路和东路。冷空气经中国新疆、青海,从河套(东经105°)以西南下时为西路;经蒙古到达河套附近(东经105°—115°)南下并直达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区为中路;经蒙古到达中国内蒙古及东北地区,自东经115°以东南下为东路。寒潮冷空气不是每一次都能到达中国南方,这主要由地面冷高压的强弱与环流形势决定。寒潮在中国各地造成的降温,因受地形和其它条件影响而有明显差异,以西北和东北地区最明显,华北次之,华中、华南渐次减弱,沿海和青藏高原最弱。寒潮侵袭时,除有剧烈降温外,还出现大风、风沙和降水等天气,常伴有霜冻,冬季还可有结冰。降温时间一般持续一天,有时可达数天以上,是个灾害性天气。

☚ 海洋性气候   梅雨 ☛

寒潮

灾害性天气之一。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主要特点是剧烈的降温和大风,有时伴有雨、雪、雨淞和霜冻。中国国家气象局规定:凡日平均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0℃,同时最低气温小于或等于5℃的降温过程称“寒潮”。每年晚秋到早春,中国大部分地区经常遭受寒潮的侵袭。

寒潮

自极地或寒带向较低纬度地区侵袭的强冷空气,在短时间内地面气温剧降达规定标准(各地略有差别。一般为:在24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下,最低气温在0℃以上)的天气变化过程。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寒潮

寒潮

气象灾害。24小时内降温10℃以上,最低气温≤4℃者称为寒潮。天水市的寒潮主要出现在春季3月、4月及秋季10月、11月,且4月发生频率高于3月,冬季出现寒潮的次数不多。春季寒潮明显集中在3月25日至5月中旬。从地域看,武山县发生最多,其次是张家川县,秦州、麦积二区及秦安县、清水县相对较少。寒潮时期气温的低值数要比当月的月平均气温低8%~10℃,其中4月较差为15.8℃。2月为5℃。24小时最大降温值为15.9℃,48小时最大降温值为15.7℃,最大一次寒潮降雪13.9厘米。

☚ 暴雨   雷电 ☛
寒潮

寒潮

指造成降温范围广,强度大,且持续时间长的强冷空气活动。湖南省的寒潮标准定为: 任意观测时次48小时内降温在10.0℃以上,日最低气温在4.0℃以下,并有北风与加压现象,如果省内观测站有3站或3站以上达到此标准,则称为一次全省性的寒潮过程。寒潮发生时间可在当年的10月至次年的4月,春季略多于秋季。春季冷空气活动呈周期性,一般7~10天一次,3月平均6~8天一次,4月为9~10天一次。活动时间有一定的规律,例如长沙,3月份集中出现在7、11、18、23日前后,4月份多出现于2、8~10、17~19、23~25日前后。春季冷空气入侵时,全省各地剧烈降温,3月中、下旬湘北降温20℃,湘南可达20℃以上,极端最低气温至0℃或0℃以下。4月中上旬各地降温可达10~12℃,极端最低气温在2~4℃之间,同时带来大风,阴雨和局部地区的冰雹。

☚ 气象灾害   五月低温 ☛
寒潮

寒潮

大规模寒冷空气(即冷高压)侵袭,前锋经过时,引起剧烈降温、风速增强,有时还伴有雨、雪、霜冻等灾害性的天气过程。中央气象台曾规定寒潮警报的标准为: 气温在二十四小时内将下降10℃以上,同时该日最低气温将在5℃以下。寒潮一般来源于西伯利亚以北的海洋上或高纬度的欧亚大陆。

☚ 温度日(年)变化   寒露风 ☛

寒潮

cold wave


寒潮

cold wave (/currect)


寒潮

cold wav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