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寒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寒咳

病证名。十咳之一。指由饮食寒冷所致的咳嗽。《诸病源候论·咳嗽病诸候》:“二曰寒咳。饮冷食寒入注胃,从肺脉上气,内外合,因之而咳是也。”参见咳嗽、寒嗽条。

寒咳

寒咳

寒咳是感受寒邪所致的咳嗽,属外感咳嗽。临床特点是咳嗽伴见痰清色白,带泡沫,面白,苔薄,脉紧或弦细等症。若冬月受寒可有恶寒,发热,无汗,鼻塞等。
寒咳出《诸病源候论》。《外台秘要》称冷嗽。《仁斋直指方》称伤冷嗽。《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称伤寒嗽。《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称寒嗽。《儒门事亲》称寒乘肺咳。
寒咳冬季多发,其他季节间或有之。每因骤感风寒,邪袭皮毛,内合于肺,清肃之令不行,发为咳嗽。《症因脉治·伤寒咳嗽》:“伤寒咳嗽,因时令寒邪袭皮毛,内入于肺,不得外伸。”治宜解表散寒。寒为杀厉阴邪,多伤阳气,阳虚气弱之人,易于感寒。治宜补气,佐以解表。
临床上辨证施治可分以下几方面:
(1)伤寒咳嗽:见《圣济总录》。症见恶寒无汗,或身发热,鼻流清涕,痰稀带沫。因外感束表,肺失宣疏。治宜解表,散寒,疏肺。方用麻黄杏仁汤,或杏子汤加减。
(2) 形寒饮冷咳嗽:见《张氏医通》。即外感寒邪,内伤冷饮,内外合邪,发生咳嗽。《备急千金要方·肺脏脉证第一》:“形寒饮冷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症见恶寒发热,咳嗽,骨节痠痛,痰白而稀,胃脘冷痛,大便溏薄,脉濡细或浮滑。治宜散寒温中。方用麻黄杏仁汤合胡椒理中丸加减。若里虚中寒较甚,腹痛,脉弦,宜小建中汤加桔梗以提肺气;寒热自汗者加黄芪温中固表。
(3) 寒包热咳:又称寒喧,见《医学入门》。症见风寒束肺表证外,多兼音哑,哮喘,目赤肿痛,牙龈、咽喉肿痛,脉浮数等。因素体肺热,又感新凉而致。治宜解表祛寒,兼清内热。方用三拗汤加黄芩、知母,或桔苏散去白术、五味。热闭作喘可用麻杏石甘汤。咽痛可用桔梗汤加荆芥、苏叶、杏仁等。寒包热咳不及时解表,或专用凉药,抑遏表邪,则寒郁化热,咳嗽不已,或致肺痈,咳血。
(4)支咳:见《诸病源候论》。症见咳而心下坚满痞痛。因寒邪水饮积于心下,逆上射肺所致。《诸病源候论·咳嗽候》:“支咳,心下硬满,咳则引痛,其脉反迟是也。”治法水停心下者,可用十枣汤逐水。若水饮内阻,阳气不达于四肢,心下坚满,咳则肢痛,可用千金治咳嗽胸胁支满,“多唾上气三方”之蜀椒、干姜、吴萸、款冬花、紫菀、杏仁、细辛、矾石、菖蒲、皂荚、姜汁等药。
此外,《诸病源候论·咳嗽侯》:“寒咳,饮冷食寒入注胃,从胃脉上注肺气,内外合,因之而咳。”《备急千金要方·咳嗽》:“饮冷食寒,因之而咳,谓之寒咳。” 皆是指饮冷所致的咳嗽。

☚ 风咳   暑咳 ☛

寒咳hán ké

cold cough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