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富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富县延安地区辖县。陕西省粮食、烤烟、苹果基地县之一。东依黄龙山系与宜川、洛川相邻,西以子午岭为界与甘肃省合水、宁县接壤,南与黄陵毗邻,北与志丹、甘泉、延安相连。东西宽111公里,南北长73.7公里,土地总面积41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9.1万亩。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县有河谷阶地、高原沟壑、丘陵沟壑、土石低山4种地貌。最高海拔1683米,最低846.4米,县城海拔920米。属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9℃,极端最高气温38.7℃,极端最低气温-25.2℃。年日照2428小时,无霜期172天。年降水量600毫米,7~9月占57.9%。森林面积38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1.7%。主要树种有辽东栎、山杨、白松、刺槐、油松等,活立木蓄积量790万立方米;有草地144.8万亩,优质牧草及伴生植物377种,年产鲜草约12.6亿斤,发展畜牧业潜力很大。药用植物99种,主要有黄岑、柴胡、黄柏、甘草等。野生动物有100余种,其中鸟类30余种,兽类70余种。水獭、金钱豹稀有珍兽已列入重点保护品种。矿产资源有石油、煤炭、天然气、石灰石等。已探明石油储量1743万吨,天然气储量14.6亿立方米,煤储量177万吨。水能蕴藏量2.7万千瓦,可开发量1.2万千瓦。境内有洛河、葫芦河两大水系。洛河从北向南经富城镇到洛阳乡石门子村出境,境内流程26公里,流域面积1125平方公里。葫芦河由西北向东南方向,从张家湾乡五里铺村入境,经直罗、张村驿、吉子现等乡镇,由南道德乡新民村出境。境内流程109公里,流域面积3057平方公里,年径流量11746万立方米。全县常住人口13.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11万人,占85.05%。境内居民以汉族为主,另有苗、回、彝、土家、满、蒙、土、侗等9个少数民族共82人。辖富城、张村驿、直罗、茶坊、牛武5个镇和钳二、羊泉、寺仙、交道、岔口、洛阳、张家湾、南道德、北道德、吉子现10个乡,有242个行政村,571个村民小组,7个居民委员会。县人民政府驻富城镇。富县原名鄜县,因境内鄜水而得名。夏商属西河国地,秦设雕阴郡,西魏大统七年设敷州,隋炀帝大业二年,改敷州为鄜城郡,唐武德元年(618)置鄜州,历经宋、元、明、清近1300年。民国元年(1912)废州设县。1940年4月2日全县解放,成为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1958年并入洛川县,1961年恢复县制。因鄜字生僻,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改鄜县为富县。该县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境内有唐宋古塔5座,即县城西山半山腰的“开元寺塔”、直罗镇北山坡的“柏山寺塔”、北道德乡东村的“福严院塔”、张家湾乡八卦寺村的“八卦寺塔”和北道德乡梁子原村的“梁子原塔”。县城西100公里处的“石泓寺”,跨越直罗、张家湾两乡镇的“秦直道”,县城北20公里处的唐代诗人杜甫故居“羌村”,都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境内葫芦河上游,为毛泽东、周恩来1935年11月亲自指挥的“直罗镇战役”遗址。该县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自然条件较好,历来为良好的农作区。原面土壤以黑垆土为主,川道以淤土、水稻土为主,水肥条件好。境内有大申号、川口、柳稍湾等水库14座,陂塘67座,蓄水1080万立方米。洛河、葫芦河建有小型提水站108处,修渠道126处,其中较大的自流引灌渠道有富张、跃进、双联、胜利4条,为农业稳定高产提供了必要条件。全县有效灌溉面积3.6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2.6%,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1239台,各种农业机械总动力2.54万千瓦。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次为玉米、水稻、豆类等。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油菜、小麻子次之。1990年粮食总产量6500万公斤,人均生产粮食568.1公斤。烤烟、苹果为农村主导产业。1990年烤烟面积达5.73万亩,总产825.19万公斤,烟叶质量名列陕西第一。苹果面积7.23万亩,总产量433.9万公斤,远销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市。黄牛存栏达3.08万头,羊存栏6.27万只。全县农业总产值9417万元。全县有工业企业673个,职工8849人,工业总产值1.71亿元。乡镇工业企业650个,从业人员2124人,工业总产值971万元。形成石油、煤炭、化肥、农机、建材、木器、造纸、印刷、粮油、食品、服装等10多个工业门类。主要产品有原油、天然气、原煤、化肥、水泥等。境内交通发达,西(安)包(头)、兰(州)宜(川)国道和西延铁路在县城北2.5公里处的茶坊镇相汇,乘客当日可东达山西临汾,西去甘肃庆阳,北至榆林,南到西安。另有县际及乡村公路15条,所有乡镇和92%的行政村通汽车,境内通车里程701.3公里。全县有邮电局、所12个,邮路总长316公里,年报刊发行量246.3万份,县城及城郊开通程控自动电话。全县有商业网点676个,从业人员2090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954万元,城乡储蓄存款3502.6万元。全县有各类学校435所,教师1768人,在校学生1.98万名。其中普通中学17所,教职工556人,在校学生4861人。农职业中学1所,教职工20人,在校学生58人。小学417所,教职工1192人,在校学生1.49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7.2%。全县已授予专业技术职称1852人。县城内有电影院、图书馆、文化馆、剧院、职工俱乐部、体育场等文化体育设施。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34个,医护人员559人,病床347张,乡镇建有卫生院,行政村普遍建立了医务室。全县有招待所、饭店、旅社20个,床位500张,年接待宾客6万人(次)。1990年,全县社会总产值2.97亿元,国民生产总值1.54亿元,国民收入1.48亿元,财政收入108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5.5元,职工年人均工资1615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