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寄王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寄王琳》寄王琳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这首诗应是庾信晚年羁留长安时所作。 庾信早年出入宫廷,往来豪贵,目视耳聪都是雍容华衮之象,尽管有诗才,但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轻浅绮丽的藩篱。梁亡以后,他被滞留长安,痛感国破家亡,屈身异地,心情极为郁愤苦悲。在这种情况下,他以诗代言,确实写下了不少情感深沉、蕴藉丰厚的诗篇,而其中五言古诗《寄王琳》就是他的后期代表作之一。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这两句上句言己,下句言彼。清闻人倓讷甫笺释说: “玉关,喻己留滞长安也。”唐代黩武开边,诗人尚以春风难度形容玉门关的偏远,何况上溯几百年前的南北朝?首句“玉关道路远”一句,含悲带怆,不知掩抑了几多裂腑之忧思。羁留异国的伤感,功业无望的哀叹,时光徒逝人生走向迟暮的痛苦,尽融于这无限凄惋又无可奈何的诗句之中。第二句“金陵信使疏”,既是诗人企盼故国好友音信殷切心情的流泄,也是战乱频仍音信隔绝的实际写照。诗人在其咏怀诗中,不止一次地把自己与“异域之人,一别长绝”的苏武、易水风萧、义无反顾的荆轲相比况,他盼望返回故国而自知不能时,只能寄希望于故国金陵传来的书信消息,聊慰心头痛切之思。然而“金陵信使疏”,又把诗人的痛苦推向一个绝望的深渊,其道不尽的悲愤忧郁无不蕴藉这一句貌似平实的诗句之中。 “信使疏”是否还包含着对于好友的提心吊胆的悬念?这种分析有无狗尾读貂之嫌?《南史·王琳传》载:琳字子珩,山阴人,……拜湘州刺史,平景(侯景)之勋,琳为第一。魏平江陵,立梁王詧,琳为元帝举哀,三军缟素。后王琳为陈将吴明彻杀之。所以,庾信为王琳这一忠心于梁室的命臣担忧,也是不无道理的。 诗的前二句,写诗人急切盼望故国好友的消息,然而关山万里,烽烟迷漫,得不到音信,诗人陷入极度悲郁的感情境地之中。 诗的三四两句: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则在悲郁心境中宕开一笔,居然收到了故国好友的来信,悲中见喜。 “独下千行泪”,一封万里来鸿,惹起了诗人千种感慨。诗人已经心如枯槁,下沉到绝望之渊,居然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枭敌之邦竟然收到挚友寄自家国的来信,其心灵所受震撼,木然之身所受的冲击,非身临其境者难以想象。诗人以泪下千行来描述这情感的滂沱,恐怕是最恰切不过了。 “独”字下得极好,只有“独下”,才能表现出诗人唯其所有,他人所无的复杂心理状态; “独”自一人,究竟是醒,究竟是梦?究竟是人间,还是鬼谷?诗人给自己安排了一种抒发感情的特殊环境。 全诗感情,悲中见喜,虽喜犹悲;喜中含悲,哀恻感人。感情表达不是天阶直上,而是一波三折,幽深内藏,而又无迷离扑朔之感。文字平明流畅,细味太白断语,“清新庾开府”,当是至论。 寄王琳 题解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赏读 这首诗是庾信写给友人王琳的一首赠答题,以简易的诗句概括了丰富的历史内容,表现了诗人炽烈、深沉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两句意思是说,自己身留长安,就好像在玉门戍守,而当时南北阻隔,使者很少前来。其中包含了对时局动荡不安的忧虑和对故国金陵的思念。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两句,写诗人偶然收到王琳的书信,一下激动得热泪纵横,这毕竟是万里之外的来信啊!何况代表了梁室忠臣复国雪耻的音信。欣喜之余,也夹杂着自己失节的羞惭痛悔。 这首诗语言简洁、平易,通俗易懂,但内容丰富、感情真挚。 寄王琳庾信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庾信本为梁侍臣,出使西魏,值西魏攻陷江陵,杀梁元帝,信因而留长安,被迫仕西魏。王琳为梁室忠臣,后死于难。此诗当是诗人在长安收到王琳寄书后作。 前二句以“玉关”和“金陵”(梁旧都建业)对仗,分别代指西魏和梁朝,以“玉关”代指长安,暗用班超久在异域“但愿生入玉门关”的语意,以表作者的故国之思;“道路远”而“信使疏”,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故国的翘首和怀念,以及对故国政局动荡的不安和忧虑,而且是对远方来信的珍贵先作铺垫。后二句专写收信展读时百端交集的心情,“千行泪”对“万里书”,极见来信的不易和收信时心情的激动,诗人抑止不住“千行泪”,是对自己屈仕敌国而痛心疾首?是勾起国破家亡的哀痛?还是因为老友仍然顾念失节的旧人?三字中的思想感情相当复杂。大大增加了这首绝句的感情容量。 五言绝句在当时是一种新兴的诗体,而庾信则是继谢朓之后的一位高手。全诗言简意长而对仗工稳,由于感情相当充沛,将琢句的痕迹冲刷干净,读之只觉真切动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