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寄左省杜拾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寄左省杜拾遗

 

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解题】
 此诗作于肃宗乾元元年(758),时岑参由于杜甫等荐在长安任右补阙,杜甫时任左拾遗,同仕于朝。左省:唐代门下省在殿庭之左,故称门下省为左省。杜拾遗:即指杜甫,时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岑参写此诗寄杜甫,杜甫有《奉答岑补阙见赠》相酬。此诗上半写两人分曹办事,下半自伤迟暮而不自由,含意深微。纪昀云:“圣朝既以为无阙,则谏书不得不稀矣,非颂语,乃愤语也。”(《瀛奎律髓刊误》卷二)全诗字句平淡,但行间隐寓对朝政之忧虑及对身世之感慨。
 【注释】
 ①二句意谓两人联步同趋上朝到殿庭,然后各按部门分立东西班列。趋:小步急行,表示上朝的恭敬。丹陛:宫殿前涂饰红漆的台阶。分曹:分部门,古代上朝时按各部门官职站班。限:界限。紫微:指中书省。岑参时为右补阙,属中书省,在殿庭之右,故又称右省,开元时曾改称紫微省。②天仗:皇帝的仪仗。③惹:沾染。御香:即御炉香,上朝时熏炉中的香气。④二句感叹时光消逝,自己衰老白发,春花又落,不能施展抱负,只能羡慕鸟儿高飞青云。⑤阙事:错误、缺点,错失之事。拾遗、补阙都是谏官,职责是讽谏弥补皇帝的缺点和错误。当时安史之乱未平,朝廷失误甚多,“无阙事”是反话。

诗词《寄左省杜拾遗》全文、翻译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寄左省杜拾遗

 

岑 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薇。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原诗今译】


 你我是联步朝廷丹陛的同僚友好,
 却被那中书、门下两省分作西东。
 早晨,随着宫中的仪仗同拜君王,
 罢朝后又把御炉的香气带回府中。
 你我已经华发如落花一样的无用,
 却羡慕人家如鸟飞青云官高爵荣。
 说圣朝无阙事,那尽是虚言隐讳,
 我劝你阿,少谏诤求个晚年安宁。


 【鉴赏提示】
 这首诗大约作于乾元元年(758)。当时,几乎使盛极一时的唐王朝倾覆的“安史之乱”刚刚过去,作者从塞外东归,在杜甫等人的举荐下被任命为右补阙。此前,岑参和杜甫的关系就一直很好,在这首写给杜甫的诗中,作者不仅以深沉真挚的语言畅叙了两人的情谊,而且还流露出对时政的关心和不满。从而使两人的友情有了更不平常的意义。
 诗的前四句主要写作者与杜甫的友情。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薇。”这个句子看起来十分平常,但表现的意思确实是很深沉的。“联步”即“同步”。既然每天都要“同步”去朝拜圣上,还要专门写诗寄赠,可见交情非同一般,此其一也。本来,“联步趋丹陛”,两人的关系已非常亲密,但偏偏却要“分曹限紫薇”——即被东边多植紫薇花的中书省和西边的门下省分开,不能同在一起互相倾诉衷肠,这无形中又写出作者的遗憾来。而这遗憾既不是远在天涯海角不得相见的遗憾,也不是近在咫尺不得相见的遗憾,而是连同朝听政时也不愿分开的遗憾,由此更见出作者与杜甫的关系密切,此其二也。我们再来看诗的三、四句。本来,诗的首联中已有了“联步趋丹陛”句,为什么作者这里又写“晓随天仗入”呢?细细揣摩这句诗,它除了重复上句文意,进一步写出二人形影不离的情谊外,更主要还要写出两人的生活:虽然各自都身为谏官,但在这种所谓的“圣朝无阙事” 的情况下,只剩下庸庸碌碌的混日子的份儿了:早晨一起随着那威风凛凛的皇家仪仗队同拜君王,晚上又一起把皇家御炉的香气各自带回家中。这样,作者虽然表面上仍然在不露声色地写他与杜甫的友情,歌颂皇家的威仪,实际上已经流露出他和杜甫两人都不被皇家重用的怨望之情。这种怨望之情,既是他们情重如山的基础,同时也系连着他们对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关切,绝非一般的卿卿我我之辈可比。
 我们再来看诗的后四句。既然他们一起为官的生活是那么令人失望,所以产生“白发悲花落”,即哀叹自己华年已逝、无所作为的感情就是很自然的了,只是这种感情由岑参写出来,更容易引起杜甫的共鸣罢了。而“青云羡鸟飞”句颇耐人寻味,它和“白发”句对,既可以做表面的理解,认为岑参仍然是感叹人生易逝,由鸟的活泼可爱而想到人的衰老;同时又暗示了这样一层意思: 我们这些正直的人已经像落花一样无用了,而朝中那些奸佞小人却像鸟飞青云一样轻而易举地取得高官厚禄,为皇帝所重用。因此,句中的“羡”字虽然在字面上当“羡慕”讲,但它却是正话反说,其内涵是很深刻的。正因为如此,“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也就更不能当做一般的话来理解了:圣朝难道真的“无阙事”吗?且不论“安史之乱”给唐王朝带来的千疮百孔、难以治愈的伤疤,且不论当时土地兼并、藩镇割据的危机正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渐形成,仅就那些春风得意的“青云鸟”们横行朝中,被皇帝重用这一点来说,就足以使身为右补阙的岑参和身为左拾遗的杜甫感到自己没有能尽到 “拾遗补阙” 的责任了! 因此,这句话同“青云羡鸟飞”一样,表面上看起来是对“圣朝” 的歌颂,实际上仍然是充满悲愤和无可奈何之情的反语。而“自觉谏书稀”一句,既把话说得委婉到了极点,又把自己那种只好随份守时,对于“安史之乱”后的残破局面无能为力的心情写到了极点——作者把这么多的 “潜台词”全部寄给了 “左省杜拾遗”,恐怕当时也只有他的这位好友才能解得其中“三昧”吧?

古代名诗《寄左省杜拾遗》题解、原文、注释和赏读 - 可可诗词网

寄左省杜拾遗

 题解
 此诗虽然为寄时任门下省杜甫之作,但诗中却饱含讽刺和抑郁难平的悲愤之情。
 
原文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注释
 ①联步二句:叙述两人共朝情景。联步,同行。丹陛,宫殿前涂红漆的台阶。分曹,分官署。当时杜甫在门下省,在宣政殿左掖;岑参在中处任右补阙(谏官),在宣政殿右掖。紫微,紫微星座,天子之座,指皇帝设朝的宣政殿。 ②天仗:皇帝临朝时的仪仗。 ③白发二句:悲叹自己年华逝去,只看到别人青云直上。 ④圣朝二句:表面是赞美朝廷没有缺点错误,实际上讽刺朝廷堵塞言路,谏官不能进言。阙,同缺。
 赏读
 此诗先写诗人与杜拾遗同官早朝,接以议论,述说心中悲苦及深刻的讽刺意义。
 首联写两人共朝情景:两个人“联步”同行,走向殿前台阶,按官署不同“分曹”而立大殿之上,等待面圣。这是从诗人早朝场景中截取的一个典型场面进行的细致描写。此句写的平淡,语义明了。
 颔联则泛写诗人日日早朝的状态。诗人早出晚归,毫无收获,只是带回一身的“御香”之气。此句也是造语平淡,不见生气。这样的早朝,诗人颇觉无味,因此语句也写得枯燥。
 颈联中诗人借花落、鸟飞来描述自己的悲苦境地,从而抒发诗人愤愤不平之恨。满头白发而一事无成,见花落而感年华逝去,怎能不悲伤。青云高高在上还不满足,还羡慕鸟飞起飞落的自由自在。以此与诗人对比,诗人境况更是悲哀,这是诗人看别人青云直上的愤愤难平之叹。
 尾联为诗人对当时时事的品评之词。“圣朝”是赞词,而此赞与下文“无阙事”,表面是颂扬当朝盛事,而实为反语。事无完美,怎难毫无缺憾?既“无阙事”当然“谏书稀”,而实质上,作者说谏书稀,不是因为“无阙事”而是因为言路被堵塞。“自觉”虽承上势而来,而意义深远,表面说明一种因果关系,实则揭示朝廷只知享乐,自满为大的情况。
 诗人所叙早朝之事令人觉得枯燥无味,而讽刺意义深婉。“自觉”者为谁,虽未言而胜于言,力道深厚,讽刺有力而切中要害。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岑参的诗词 -可可诗词网

寄左省杜拾遗

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岑参
←上一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下一篇: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
诗词简介: 这是一首曲折隐晦抒发内心愤懑的抒情诗。前半部叙写与杜甫同为谏官 的生活。诗人连续铺写同趋“丹陛”,分列“紫微”,随伴“天仗”,沾惹“御香”等事宜,看 起来尤显威严、高华、富贵,使人惬意。然而,并没有什么安邦定国、扫荡叛乱的重大举 措。朝官的举止只能透露出空虚、无聊、守旧、呆板,只能是空度岁月,消磨壮志,让有 志之士苦恼、倦怠、厌恶。五、六句直抒胸臆,吐露悲愤。此联以花之纷纷凋零,烘托容 颜的衰老;以鸟之翩翩飞翔,渲染青天的高阔。然而诗人“白发”渐多,见“青云”无路, 能无悲乎?一个“悲”字,不正好抒发了诗人对时政和人生的无限感慨么?尾联同前半 部一样,用反语正说法,表面言“圣朝”之明君,没有“阙事”,谏官之“谏言”日益稀少;而 实际说统治者昏庸,自以为无过失,拒绝忠言。一个“无”字,讥其文过饰非,掩盖错误; 一个“稀”字,刺其箝人口舌,压制言论。杜甫为谏官亦感慨“衮职曾无一字补”(《题省 中壁》)“何用虚名绊此身”(《曲江二首》),乃同一浩叹愤慨之语。此诗巧用反语,寓贬 于褒,绵里藏针,倾诉对朝政的不满,抒发内心的忧愤,有幽思婉转曲折之妙。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寄左省杜拾遗》
    .[唐].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 《 jì zuǒ shěnɡ dù shí yí 》 
    《 寄 左 省 杜 拾 遗 》 
    .[ tánɡ ]. cén cān.
    .[ 唐 ]. 岑 参 .
    lián bù qū dān bì , fēn cáo xiàn zǐ wēi 。 
    联 步 趋 丹 陛 , 分 曹 限 紫 微 。 
    xiǎo suí tiān zhànɡ rù , mù rě yù xiānɡ ɡuī 。 
    晓 随 天 仗 入 , 暮 惹 御 香 归 。 
    bái fà bēi huā luò , qīnɡ yún xiàn niǎo fēi 。 
    白 发 悲 花 落 , 青 云 羡 鸟 飞 。 
    shènɡ cháo wú què shì , zì jué jiàn shū xī 。 
    圣 朝 无 阙 事 , 自 觉 谏 书 稀 。 
  • 《寄左省杜拾遺》
    .[唐].岑參.
    聯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
    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
    白發悲花落,青云羨鳥飛。
    圣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原诗今译】
     
    你我是联步朝廷丹陛的同僚友好,
     
    却被那中书、门下两省分作西东。
     
    早晨,随着宫中的仪仗同拜君王,
     
    罢朝后又把御炉的香气带回府中。
     
    你我已经华发如落花一样的无用,
     
    却羡慕人家如鸟飞青云官高爵荣。
     
    说圣朝无阙事,那尽是虚言隐讳,
     
    我劝你阿,少谏诤求个晚年安宁。


    【翻译】

    联步趋丹陛,我们步履相连快步走向丹陛,
     
    分曹限紫微。在不同官署任谏官分列紫微。
     
    晓随天仗入,天破晓随皇帝的仪仗入宫殿,
     
    暮惹御香归。薄暮时沾染御香又匆匆回归。
     
    白发悲花落,见殿花凋落悲两鬓又添白发,
     
    青云羡鸟飞。望广阔天宇羡鸟儿自由奋飞。
     
    圣朝无阙事,圣明时代天子没有什么过失,
     
    自觉谏书稀。自然觉得进谏直言日渐疏稀。

  • ①唐肃宗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757—758),岑参与杜甫同朝为官。杜任左 拾遗,是谏官,属门下省,居左署,故称“左省”。拾遗,纠正帝王的过失。《史记·汲郑 列传》:“臣愿为郎中,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
     
    ②丹陛:皇宫赤色的台阶,借指 朝廷。《北史·樊子盖传》: “大业三年入朝,……加右光禄大夫。子盖曰:‘愿侍丹 陛。’”
     
    ③分曹:分别在不同的官署。当时,诗人任右补阙(讽谏之官),属中书省;杜甫任 左拾遗,属门下省。紫微:帝王宫殿。《文选》晋陆机《答贾长渊》诗:“往践蕃朝,来步紫 微。”
     
    ④天仗:皇帝的仪仗。韦应物《温泉行》:“身骑厩马引天仗,直入华清列御前。” 
     
    ⑤御香:宫殿中设炉燃的香。
     
    ⑥阙:过失。《诗经·大雅·烝民》:“衮职有阙,维仲山甫 补之。”
     
    ⑦谏书:规劝帝王的奏章。
     
  • 此诗作于肃宗乾元元年(758),时岑参由于杜甫等荐在长安任右补阙,杜甫时任左拾遗,同仕于朝。左省:唐代门下省在殿庭之左,故称门下省为左省。杜拾遗:即指杜甫,时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岑参写此诗寄杜甫,杜甫有《奉答岑补阙见赠》相酬。此诗上半写两人分曹办事,下半自伤迟暮而不自由,含意深微。纪昀云:“圣朝既以为无阙,则谏书不得不稀矣,非颂语,乃愤语也。”(《瀛奎律髓刊误》卷二)全诗字句平淡,但行间隐寓对朝政之忧虑及对身世之感慨。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此诗先写诗人与杜拾遗同官早朝,接以议论,述说心中悲苦及深刻的讽刺意义。
     
     首联写两人共朝情景:两个人“联步”同行,走向殿前台阶,按官署不同“分曹”而立大殿之上,等待面圣。这是从诗人早朝场景中截取的一个典型场面进行的细致描写。此句写的平淡,语义明了。
     
     颔联则泛写诗人日日早朝的状态。诗人早出晚归,毫无收获,只是带回一身的“御香”之气。此句也是造语平淡,不见生气。这样的早朝,诗人颇觉无味,因此语句也写得枯燥。
     
    颈联中诗人借花落、鸟飞来描述自己的悲苦境地,从而抒发诗人愤愤不平之恨。满头白发而一事无成,见花落而感年华逝去,怎能不悲伤。青云高高在上还不满足,还羡慕鸟飞起飞落的自由自在。以此与诗人对比,诗人境况更是悲哀,这是诗人看别人青云直上的愤愤难平之叹。
     
    尾联为诗人对当时时事的品评之词。“圣朝”是赞词,而此赞与下文“无阙事”,表面是颂扬当朝盛事,而实为反语。事无完美,怎难毫无缺憾?既“无阙事”当然“谏书稀”,而实质上,作者说谏书稀,不是因为“无阙事”而是因为言路被堵塞。“自觉”虽承上势而来,而意义深远,表面说明一种因果关系,实则揭示朝廷只知享乐,自满为大的情况。
     
    诗人所叙早朝之事令人觉得枯燥无味,而讽刺意义深婉。“自觉”者为谁,虽未言而胜于言,力道深厚,讽刺有力而切中要害。
     
  •  唐肃宗至德二年 (757),诗人由杜甫的推荐而任右补阙。当时杜甫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岑任右补阙,属中书省。两人既是同僚,又是朋友,这首诗是他们的相互唱和之作。虽然他们都是朝廷官员,但是“拾遗” 和 “补阙” 都是跟随皇帝,为皇帝指正小错误的无聊闲职,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郁闷也就可以理解了。
     
     全诗开篇用了许多华丽的辞藻,如“丹陛”、“紫薇”、“天仗”、“御香”,表面看,诗人非常满意他自己和杜甫的现实生活,但细细读来,在华丽背景的后面却显现了宫廷生活的极度空虚与无聊。同时,诗人也通过陪随皇帝身边人的无聊生活间接暗示了皇帝不问正事,流连于宫廷犬马的荒淫无度。“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诗人终于压抑不住内心的愤懑,表达出对于宫廷无聊人生的厌倦和自由生活的钦羡。诗歌的最后两句也非常耐人寻味,如真的像诗人所言,当时的朝廷是“圣朝”,皇帝无“阙事”,那么诗人自己又何必“青云羡鸟飞”呢? 因此,诗人这里是故作反语,实际上要表达的恰恰是对皇帝不善纳谏的伤感和绝望。
     
     本诗词藻艳丽,雍容华贵,用语曲折,笔法隐晦,平易之中见骨气。诗人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愤懑与不满,又很有分寸,有“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的艺术特点。
     
  •  此诗是岑参寄给同事杜甫的诗。此时岑参任右补阙,与杜甫 左拾遗官职相近,职责亦相近,故有诗歌相和。其时间大概在肃宗乾元元 年(758)。
     
    首联云“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是讲两人有同事之谊,上朝之时, 位列相近,共同并肩走上宫殿的台阶。后半句说明两人一居中书,一在门 下,其所隶机构并不相同。时岑参为右补阙,属中书省,开元时中书省曾 改为紫薇省;杜甫为左拾遗,属门下省,在禁中之东,故称。首联为起句, 开始建构诗意。
     
     颔联写实。早上随着天家仪仗进宫上朝,晚上沾着皇室御香的香味 归家。此句写两人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以早晚两幕剪影来概括之,可见二 人均为遵循规矩、勤于公事之人。
     
     颈联写人生感慨:“白发悲花落。”不知不觉之中,自己的青黑的头发 已经开始变白,年轻时看花开花落不知其苦,现在却悲意满怀。抬头望着 青云吧,看着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鸟儿,不禁起了钦慕之心:自己何 时才能像鸟儿一样,身处青云之中,自在优游呢?不管是补阙还是拾遗, 都不是高官,细观岑参此处之意,还是有人生年华易逝,而功业不成,未能 身处高位的感喟。
     
    回头来看看现状吧,尾联:“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这是讳饰之 法。岑、杜同朝为官,分居中书、门下,是安史乱后的事情。此时唐王朝百 废待兴,军事上还在不断征战,对民间财赋的征集亦颇酷烈,要想有所进 谏,不是没有话题的。但此处却归结为“圣朝无阙事”一句,是圣朝本来就 没有什么考虑不周的事情啊。此语一出,这中间有着多少的心知肚明和 无可奈何! “自觉”两字用得好,自己觉得近来的谏书都减少了很多,真是 没什么可谏的吗?恐怕是自己感受到压力,没办法再写了吧?
     
    岑参在安史之乱发生后,随封常清从安西回到中原,参与平叛,受杜 甫等人推荐为右补阙。他与杜甫为志同道合之人,面对着唐肃宗时依然 混乱的政局,他的心里也有不平之气,化为这首看似潇洒疏懒,实则有不 言之隐的诗。诗中并未直斥朝局,而是说“圣朝无阙事”,所以让小臣们的 谏书都减少了。然而对比唐肃宗时代的朝廷状况,又与此诗形成鲜明的 对比,所谓温柔敦厚的讽喻,本诗可以当之。而岑参也终非敛声屏气之 人。乾元二年(759),他就因“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 序》)被贬为虢州长史,让世人看到了他真正的骨气。回头再来看这首诗, 可能会更加理解岑参“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中蕴含的悲慨之情。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4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