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家无长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家无长物(《世说新语·德行》) 百把字写了一出戏。戏剧背景是王恭从会稽回来,王大(忱) 去看。戏剧动机是王大看中王恭的那领竹席。主角当然是王恭而不是王大,但妙的是主角一声不吭,“无言”,只是呆呆地坐着,先坐“六尺簟” (竹席) ,后来把竹席送给王大,自己坐一张草席。配角却是喋喋不休,不过这个王大也算是极会说话的,要人的竹席还振振有词说是王恭从东面的会稽来,“应有此物”,似乎非送不可。及至王恭坐了草席才煞有介事的“甚惊”,说:“本来以为你席子多,所以才要的。”轻轻一句掩了自己的贪婪之心。既可以看见他的贪心也可以体会到他辞令的巧妙。但是沉默并非不会说,而是大巧若拙。当读者以为戏谢幕的时候,作为主角的王恭突然冒出一句话,让你吃惊了老半天: “恭作人无长物”。 长者,多余也。真是石破天惊。做人一生而没有件多余的东西。于是,送竹席的一件小事突然被提升到了“作人”的高度,被赋予了一种人生哲学的意义。所有的行为因着这一束光的投照,具有了不寻常的意义。人生不为身外之物所累,活得何等快活自在。这就是鲁迅先生仰慕不已而后世人很难企及的魏晋风度。真是一句话写活了一个人! 《家无长物》
南朝·宋·刘义庆2 王恭从会稽还3,王大看之4。见其坐六尺簟5,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赠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6。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7。恭作人,无长物8。” 1自本篇以下至《桓公入蜀》,均选自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标题均系后人所加。2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宗室,有《世说新语》一书,记汉末至东晋人的言行轶事。3王恭:晋朝人,为官清廉严峻。会(kuai)稽:今浙江省绍兴市。4王大:名忱,小字佛大,又称阿大。5簟(dian):竹席。6荐:草垫子。7丈人:对长辈人的尊称。悉:熟悉、了解。8长(chang)物:多余的东西。 【析点】 这则轶事运用了“即小见大”的手法。 小小一领竹席,平凡而又平凡,却映出了王恭为官、做人的清廉。外出返家多带回些土特产,这是人之常情。所以王大见王恭从会稽回来坐在竹席上,就认定他必定带回不少这东西。而王恭恰恰不与常情同,他只此一领。切不可以为王恭是吝啬鬼,舍不得多花分文购物以赠亲友。你看他毫不心疼地把坐下席送给王大就是明证。他只是清廉为本,“作人无长物”,更没有以土产献媚于人博得私利的打算。这正是王恭为人之难得。 小小一领竹席,平凡而又平凡,也映出王大、王恭二人待人处世的不同个性。王大要竹席,张口带着命令式的语气,可见他以长辈自居,也显露了直率而又略带粗疏的性格。王恭本无余席,但他却不作解释,立即以坐下席相送,既不失晚辈人的礼节,又表现了他的温和恭谨。待王大得知真情,“甚惊”而后前去解释,更见王大率直中亦有坦诚。王恭直言答对,袒露自己的为人,对前辈人也不无微谏,可见他以清廉正直为本,在长辈人面前也并非一味无原则的恭顺。 小小的一领竹席,写活了两个人的品格性情。 家无长物借指家境窘困。清李伯元《南亭笔记》卷三: “适王相国香庭熙当会,出一大冰盘,满盛豆腐,公举手曰: ‘家无长物,煮一来其相款,幸勿姗笑。’” 家无长物jiāwúchángwù见“别无长物”。 十分贫穷 十分贫穷穷不自存 一无长物 家无长物 ☚ 变穷 贫困 ☛ 很贫困 很贫困特困 罄困 酷贫 彻贫 贫旷贫竭 沉窘 悬罄 悬磐 大棘 穷逼 穷迫 穷窘 赤立 窭蹙 卖猎肝 刺骨贫 ☚ 困顿2 贫苦 ☛ 家无长物jiā wú cháng wù家里没有多余的东西。多形容家境贫寒。长: 旧读zhàng。参见“身无长物”。 家无长物jiāwúchángwù见“别无长物”。[例]家世的衰败,使他落到了穷困潦倒、~的境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