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矛盾对心理的影响
老年人离退休后,家庭就成为活动的主要场所,家庭关系的好坏对其心境影响很大,它直接左右着老人的精神状态,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因此,家庭矛盾在所难免,错综复杂,其表现形式和内容也不尽一致。
❶在老年期,夫妻间性格改变,过去长期分居、体弱多病或性生活发生不协调,以及对子女的教育、经济分配发生意见分歧等等都会给双方带来新的矛盾和困惑,有的老人因此而懊恼,经常乱发脾气,这就难免伤了和气,让对方感到委屈、沮丧、甚至产生陌生感和厌恶感,长期不和与忍耐有可能会导致老年离婚。
❷老年人与儿女之间,由于两代人所处时代相距几十年,其各自受到的社会文化教育及环境影响差异很大,因而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认识很难一致,即出现“代沟”现象,不理解这点的老人则感到孺子不可教,孩子的思想、行为与自己格格不入,从而感到痛心,心情沉重,希望无所寄托,在子女面前失去了威力与尊严。
❸老人与婿媳之间,由于生活经历、生长环境、所受教育、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的不同,双方没有血缘关系,却又要以血缘关系相认,因而往往矛盾丛生,尤其是婆媳矛盾最为突出,容易产生多疑、多虑、反感、误会等变态心理,矛盾尖锐时可使老人感到受气、烦闷,上述千变万化的家庭矛盾往往牵一人而动全家,常常搅得全家不得安宁,给老人带来精神创伤,为此,积极、主动、妥当地解决家庭各种矛盾就显得更为重要。周恩来和邓颖超同志根据亲身体验总结出处理好夫妻关系的“八互”原则即“互敬、互爱、互信、互帮、互慰、互勉、互让和互谅”,很值得老年人学习,老年人若能按这个原则去做,夫妻之间就容易和睦相处;在两代人之间,老年人不宜过多干涉子辈的工作和生活,两者之间应该做到相互尊重,互相信任,尤其对媳、婿要像对亲生儿女一样,一视同仁,出现小的摩擦及误会时要及时消除和说明。在对待第三代的教育问题上,要与子女共同协商,统一认识,协调一致地教育管理下一代。总之,家庭各成员间应逐步建立起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信赖的情感基础,积极协调各种家庭关系,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共同创造一个和睦温馨的美满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