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宪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宪法xiànfǎ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xiànfǎ〈名〉国家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遵守宪法。 宪法xiàn fǎ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立法工作的根据。1889年傅云龙《游历日本图经》卷十七:“枢密院者照左开事项开会议,具意见上奏请敕裁: 一、 争议宪法及附属于宪法之法律解释以及预算,并此外会计上之疑义;二、 改正宪法及改正附属宪法之法律草案;三、 重要敕令;四、 新法之草案,又关现行法律之废止。”1896年梁启超《变法通议》:“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 古代名物 > 刑罰類 > 刑典部 > 上古典 > 憲法 憲法 xiànfǎ 單稱“憲”。指國法,舉國奉行之大法。《書·説命下》:“惟斆學半……監于先王成憲,其永無愆。”孔傳:“愆,過也,視先王成法,其長無過,其惟學乎。”《管子·七法》:“有一體之治,故能出號令,明憲法矣。”《國語·晉語九》:“賞善罰姦,國之憲法也。”《續資治通鑒·宋哲宗元祐六年》:“自初輔政至爲相,修嚴憲法,辨白邪正,孤立一意,不受請謁。” 宪法 宪法国家的根本法。是特定国家的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包括了国家生活、社会生活中最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一国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法律地位。是制定其它法律的依据。违反宪法的法律是无效的。同时,它还是一切组织和个人行为的最高准则和依据。由此,又把宪法称为最高法、母法,而把其他法称为子法。宪法的制定和修改,一般规定有特定的程序,即须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或专门组成的宪法起草委员会或召开立宪会议、制宪会议等制宪机构负责起草,并经过最高权力机关或立法机关以绝对多数票通过生效,有的由公民表决通过生效等。宪法修正案的提出和通过,各国也大都规定了极为严格的程序,以保证宪法的稳定性。 ☚ 监狱 刑法 ☛ 国法 国法王法 王宪 王略 皇法 皇维 公宪 邦彝 晋鼎 ☚ 各种法律 法典 ☛ 公布 公布公(~之于众) 悬 宪 颁 布露披露 昭布 班布 ☚ 颁发 颁布 ☛ 宪法xiàn fǎ国家的大法。《国语·晋语》:“赏善罚奸,国之~~也。” 宪法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国家其他法律的依据。集中表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反映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宪法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法一词最早从拉丁文constitutio翻译而来,原指组织、规定、确立的意思。古罗马帝国,在立法中用“宪法”一词表示皇帝的“诏令”、“赦令”、“谕旨”,以区别于其他法律文件。英国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王权的斗争中,建立了议会民主制的政权。后来议会民主制普及于世界各地,各国就把规定议会民主的政治制度的法律称为宪法,也指确认立宪政体的法律。1898年中国戊戍变法时期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在西方立宪政治思想影响下,要求清廷制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1908年清政府为了欺骗人民公布了“钦定宪法大纲”。从此以后“宪法”一词在中国就成为国家根本法的法律用语。宪法通常是规定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组织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和制度。有的国家还规定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等重要内容。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权威和最高法律效力,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与宪法内容相抵触的法律无效。为了保持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宪法的制定和修改,一般都规定有严格的特定程序。宪法通常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或立法机关制定,有的还成立专门的“起草委员会”、“制宪会议”、“立宪会议”,修改以全体成员2/3或3/4多数通过,才能有效,有的国家宪法通过前交付全民讨论或交付公民复决。也有的国家宪法,由君主制定或按普通立法程序来制定和修改。根据宪法文字形式、修改程序和制定主体等,把宪法分为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民政宪法和钦定宪法,协议宪法和条约宪法等。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现代宪法按其阶级本质可分为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和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在反封建斗争中起过积极进步的作用,它体现资产阶级的意志,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是巩固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并建立政权后,也需要制定宪法来巩固自己胜利的成果。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1918年制定的苏俄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布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制定了第一部宪法;1975年、1978年先后作了修改;1982年又修改通过了现行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体现无产阶级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 宪法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同其他法律一样,都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具有共同的本质。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又具有不同于一般法律的特征:(1)宪法规定的是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问题。(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普通法律的立法根据,一切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其内容都不得与宪法的规定相抵触。否则即为违宪,必须予以修改或废止。(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一般都要经过严格的特别程序。通常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最高立法机关或专门组成的立宪会议、国民会议等机构,以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多数通过。有的国家在宪法通过实施前还要经过全民公决。中国宪法的修改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出创议,由专门成立的宪法起草委员会起草宪法修改草案,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4)为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许多国家都就宪法的解释和监督实施作出特别规定,并设立了有关机构。中国的宪法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负责监督宪法的实施。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资产阶级宪法就是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过程中产生的。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也正是以宪法的形式确认并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各项基本原则,包括人民主权原则、权力制衡原则和法治原则等。社会主义宪法维护着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它所确认的民主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真正的人民民主,是人类社会有始以来最高类型的民主。宪法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表现。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无论其外在形式有什么差别,都无一例外地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和维护着资产阶级统治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和国家制度,体现着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而资产阶级宪法的发展变化,则表现了资本主义国家中实际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如法国从1791年到1895年间之所以先后制定了11部宪法,其基本原因就在于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势力不断地起伏消长。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导的经济基础之上,体现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表现。社会主义国家中各种政治力量的发展变化,也要通过宪法反映出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共同纲领”。到1954年宪法,直至1982年宪法的制定,就充分反映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和政治形势的变化。 宪法国家的总章程,根本大法。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它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及其组织活动的基本原则等内容。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一切普通法律在内容上都必须符合宪法的原则,违宪的法律无效。宪法在制定和修改方面,一般具有严格的程序,即须由立宪机关以全体成员的2/3或3/4通过。有的国家在宪法公布实施前须把宪法交付全民讨论或全民公决。 宪法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总章程,即根本大法。在法的体系中,占据首要地位。宪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调整统治阶级在行使国家权力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关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基本原则的社会关系。宪法是阶级斗争的胜利总结。资产阶级在进行反封建专制统治的革命斗争取得胜利后,将斗争成果规定在宪法中。无产阶级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或新民主主义革命,夺取了政权,也采用宪法来巩固其胜利成果。宪法的内容,一般包括基本制度、公民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以及国旗、国徽和首都等。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与其他法律(如民法、刑法、婚姻法等)具有下列主要区别: ☚ 法规和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宪法Constitutional Law国家的根本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国家生活的基本原则。1981年9月28日,加拿大最高法院裁决,宪法为加拿大的最高法律,由法规、普通法原则以及源于英国的惯例构成。其中,法规是加拿大宪法的主要渊源,包括1867年~1982年制定的所有《宪法法案》及其修正案和其他宪法性文件。加拿大宪法大体上类似于英国宪法。继承了1689年《权利法案》、1701年《殖民地法》以及其他英国法令和宪章。在加拿大,法令的合法性要受到法院的审查。此外,判例法也是加拿大宪法的一个渊源。加拿大宪法受到很多重要案例的影响。 宪法Constitutional law规定政府权力的总规章、理论和原则。在美国,宪法包括联邦宪法中的条文及司法机构对宪法的解释和立法机构制定的与宪法有关的法案。 宪法 宪法Xianfa国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在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最大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的制定都要以宪法为依据,与宪法内容相抵触的法律均属无效。宪法的制定与修改有特定的程序,如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 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类型的国家里, 宪法的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即同一类型的不同国家的宪法不尽相同,同一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宪法也有所不同。现代宪法基本上可以分为资本主义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两个类型。我国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建国以来有过四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1982年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共同纲领》 的基本原则,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总的指导思想,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丰富经验,注意吸取了国际经验,考虑到当前的现实,又考虑到发展的前景,是一部有中国特色、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长期稳定的宪法。1988年四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通过了该法的修正案, 对该法的部分条款作了修改。 ☚ 法 法制 ☛ 宪法国家的根本法。规定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如国家的阶级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肯定和保护的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和活动原则,以及统治阶级认为应规定的其他重要内容。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与之相抵触的其他法律无效。它的制定和修改一般采取特别程序,如组织特别机构起草,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或立法机关全体成员2/3多数通过,有的在表决前将草案交付全民讨论提修改意见,有的由公民表决通过等。它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并取得政权后产生的,现代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并取得政权后又出现在社会主义国家,目前已发展到159国。它们都是各该国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类型。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进步,前一种类型必将被后一种类型逐步取代,后一种类型随着国家的逐渐消亡也将自行消亡。 宪法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和国旗、国歌、国都等的法律。又称“根本法”。是制定其他一切法律的依据。 宪法 宪法国家颁布的法律的一种。在国家整个法律体系中,处于首要和中心地位,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反映,阶级力量对比的集中表现,民主制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与普通法律相比,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具有最高法律权威和最高法律效力,是据以制定其他法的法律基础; 具有特别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规定了专门的解释和施行监督制度。宪法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onsitutio,原为组织、确立的意思。古罗马帝国用以表示皇帝的“诏令”、“谕旨”; 欧洲封建时代以之表示日常立法中对国家制度基本原则的确立; 代议制普及于欧美各国后,人们把规定代议制度的法律称之为宪法。“宪法”一词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与“法”同义,直到19世纪80年代中国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后,它才在中国成为国家根本法的专用语。现代意义上的宪法是在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过程中产生的。最早的资产阶级宪法是英国不成文宪法。1787年的美国宪法是资本主义类型最早的成文宪法。资产阶级宪法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革命时期,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归根结底,它们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是巩固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1918年颁布的苏俄宪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布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1954年制定了第一部宪法; 1975年后,几经修改,形成了适应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需要的1982年宪法。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以工人阶级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是保护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工具。 ☚ 送达 宪法学 ☛ 宪法/成文宪法/违宪审查制度/大宪章/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人权宣言/魏玛宪法/前苏联1977年宪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制度/国家制度/人民民主专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政治制度/议行合一/人民代表大会制/三权分立/议会制/共和制/总统制/君主制/国家结构/联邦制/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行政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国家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居民委员会/政府/政府首脑/国家元首/选举制度/选举机构/选举程序/选举诉讼/国旗/国徽/国歌/首都 ☚ 法与宗教 宪法 ☛ 宪法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是据以制定其他法的法律基础。 ☚ 宪法 成文宪法 ☛ 一国两制/一党制/人权宣言/人身自由/三权分立/土地所有权/大陆法系/义务/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公民/公民权利/计划生育/示威自由权/平等权/申诉权/生存权/生产资料所有制/代议制/立法权/司法权/司法独立/民族区域自治/共和制/地方性法规/权利/休息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行政区划/行政权/多党制/劳动权/财产权/私有财产/言论自由权/间接选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制度/直接选举/国体/国务院/国务院总理/国家元首/国家制度/国家结构/国旗/国徽/国歌/受教育权/宗教信仰自由/经济制度/政体/政府/选举权/选举制度/首都/统一战线/特别行政区/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 ☚ 法律卷 一国两制 ☛ 宪法 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 ☚ 宪法性法律 法律 ☛ 宪法constitution;charter “宪法”全称“中华民国宪法”。确认国民党统治时期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根本法。是国民党政府“六法”的主要内容之一。1947年1月1日公布,同年12月25日施行。现在台湾仍然有效。全文共14章、175条。其主要特点:(1)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总统”具有至高无上的统治权,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统率陆海空军,有公布法令、宣布戒严、发布紧急命令、行使缔结条约与宣战媾和等项权力;(2)政府形式上实行“五院制”组织形式, 即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分立,各司其职。而实际上,五院是“总统”权力的执行机关。由于这部宪法所确立的是国民党的一党统治,所以自公布之日起,就受到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的反对。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