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宣谕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宣谕使 宣谕使官名。不常置。南宋初始派遣诸路宣谕使,掌宣谕帝命、戒举各地弊政,不参预军事,归即罢撤。绍兴末年,使权渐重,干预军政,其权略亚于宣抚使。其官署称宣谕使司或宣谕司。 ☚ 制置使 宣抚使 ☛ 宣谕使宋官名。北宋末年始遣宣谕使,赴各路宣谕德意,奏报弊政,不予军事,归即罢职。绍兴元年(1131年),正式设使,后使权渐重,可节制军马、参预军政,其权任仅次于宣抚使。其官署称“宣谕使司”,亦称“宣谕司”。 宣谕使 宣谕使官名。宋代置。掌传宣诏谕之事。《宋史·职官志七》: “宣谕使: 掌宣谕德意,不予他事,归即结罢。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诏秘书少监傅崧卿充淮南东路宣谕使,此其始也。” ☚ 宣庆使 宣德郎 ☛ 宣谕使宋代官职名。北宋末年始遣宣谕使,赴各路宣谕德意,奏报弊政,不予军事,归即罢职。绍兴元年(1131年),正式设使,后使权渐重,可节制军马、参预军政,权任仅次于宣抚使。其官署称“宣谕使司”,亦称“宣谕司”。 宣谕使南宋官名。初置于绍兴元年(1131),或云置于北宋末。掌宣谕德意,不预他事,归即结罢。后有权按察官吏、节制军马,仅次于宣抚使。 宣谕使官名。宋置,见“宣谕使司”。 宣谕使差遣名。 职源与沿革唐肃宗时始置江淮宣谕选补使(《新唐书·崔涣传》)。北宋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始遣河北、河东路宣谕使,事已即罢(《宋史·徽宗纪》4)。南宋绍兴十一年始建宣谕使使名,置司(《朝野杂记》甲集卷11《宣谕使》)。 职掌❶宣布皇帝旨意,访问民情风俗,察按官吏,平反冤案,为使者之职。 简称宣谕官。《要录》卷66甲午:“(吉州)岁中科索民钱至百余万缗,宣谕官刘大中奏请黜之。”《玉海》卷132《绍兴宣谕五使》:“绍兴二年十一月己卯,宣谕五使:御史刘大中、胡蒙、朱异、明槖、薛徽言,同班入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