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马亡失案
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名将李晟之子李愿任夏州刺史,夏、绥、银、宥等州节度使。李愿威令简肃,令行禁止,境内肃然。曾有个旅客跑失一匹马,过了数日仍寻找不到,告到李愿处。李愿张榜于路,悬赏以求失马。不出三日,失马及另一匹良马已拴在榜下,送马人并留书信一封,信中说:失马跑到了我的马群中,未能及时报告及送交官府,罪该万死。请献良马一匹以赎罪,连同失马一起送于路旁。李愿将失马交给失主,但不受献马,将其放还。州人闻之,更加敬佩他的威望和为人。唐律规定:凡捡拾得他人所失物者,必须在五日内送交官府;逾期不交者,按“坐赃”减二等治罪,罪止徒二年,其物还失主。本案中,得失马者已逾五日未送交官府,故其信中自称有罪。但他能见榜而速交失马,并献良马一匹赎罪,亦为亡羊补牢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