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的依据
审计的依据,指在审计工作中,用来判断会计资料及其反映的经济业务真实性、正确性以及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标尺,是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结论和决定的客观依据。
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工作。审计人员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结论,撰定审计报告时,必须有明确的依据,才能令人信服,为人们接受,取信于社会,才能提高审计组织和人员的威望,从而促进审计事业的发展。因此,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准则从事审计工作时,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对照标准。
在审计工作中,要对查证落实的被审事项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结论和决定,有赖于审计依据。比如,在审计中要判断某项经济业务是否合规、合法,某项会计记录是否有误以及经营效益是好是差,等等,就需要在具备和选用审计依据的基础上,具有衡量 “合规、合法”、“正确或有误” 以及 “经营效益好或差” 的客观准绳。这种客观准绳,就是审计依据,既可以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也可以是先进的经济指标,等等。
审计依据与审计准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审计准则是评价审计工作质量,考核审计人员业绩的共同尺度,是审计人员行为的指南和规范。它解决审计人员如何进行审计的问题,是约束审计人员行为的规范,而审计依据则是审计人员辨别是非,衡量优劣,判断被审计事项是否合法,并据以作出审计结论,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的根据,它解决依据什么,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结论的问题,是衡量被审计单位行为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