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 主要责任者: 郭瑛,柴沛晨,朱克君 责任方式: 主编 出版者: 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地: 成都 字数: 579 千字 页码: 1-372 中图分类号: F239.0 语种:中 定价:52.00 出版时间:2018-08 丛书多卷书否:否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共收录146条词条。审计学研究如何正确建立和运用审计理论和审计方法对财政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的一门学科。具体内容包括:审计对象与范围、职能与作用、程序与组织、种类与方法,以及各种差错与弊端的规律性等。任务是不断地从理论上总结审计工作的经验,研究审计工作的规律,探索加强审计工作的新途径。 审计学 审计学审计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审计理论与方法,探索审计发展规律,对经济活动实施有效监督的经济应用学科。它是在总结审计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 同时,它又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审计实践经验的积累,也曾从审计实践中提炼出一些审计思想,但这些思想都是不系统的、不深刻的,未形成审计科学。因为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生产规模狭小的情况下,人们的眼界受到了限制。19世纪后半叶,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商业、外贸和金融业都得到迅速的发展,股份公司也纷纷成立。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有科学的、系统的审计理论来指导审计实践。这样,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英国开始形成了审计学。最初的两本审计学著作都是英国学者写成的。20世纪初,美国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审计实践与审计学也就随之有了新的发展。由英国的以查错防弊为主要目的详细审计理论发展为美国的资产负债表审计理论,后来又发展为财务报表审计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审计实践的发展又出现了管理审计学和电子计算机审计学等。 为了对审计进行科学、全面的研究,就要构建完善的审计学科体系。综观世界与我国审计实践和审计理论研究成果,可以认为完善的审计学科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❶审计学基础——阐述审计学基本理论、方法与工作。是整个审计学科体系中的基础。 ❷财政财务审计——阐述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❸审计案例研究——对国家财政收支和税务执行情况以及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审计监督的理论和方法。 ❹经济效益审度——阐述以案例的形式阐明各种审计类型的审计内容、方法与程度。 ❺审计史——阐述审计的起源与发展的基本情况,从而总结历史经验,作为研究当代审计和探索未来审计发展方向的借鉴。 ❻审计法规——阐明国家的法令形式颁布的有关审计工作及其他工作必须遵守的纪律、规章及制度等。 ❼电算化审计——阐明对电算数据处理的会计资料和业务记录进行审计的理论与方法。 ❽比较审计——阐明不同国家间审计制度和理论上的异同之处,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揭示不同国家审计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以便加强国际间审计学术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交流。 ☚ 审计 审计的对象 ☛ 审计学研究审计工作的规律及其理论、方法的科学。 审计是监督、审查的简称,是指审计机关或独立执行业务的会计师或上级单位指定的人员,对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会计帐目,依法进行全部或部分、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及分析的工作。审计的种类较多,并随历史的发展不断产生新的形式。目前已由财务会计的审计发展到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由一国审计发展成为多国审计的跨国组织。审计是世界各国进行经济监督的一种主要手段,具有经济监察的职能。 审计学(Auditing) 以审计的对象、性质、作用、任务、目标、方法、原则、程序、政策以及各种错弊规律等理论与实践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有:审计的产生、发展; 审计体系的内部控制制度; 审计的种类和范围,各类审计(如企业审计、银行贷款审计、基本建设审计、税利审计等)的特征、内容和方法; 审计的职能规定和职责权限;审计监督体系、审计与会计监督及其他经济监督的关系;企业会计、固定资产、材料及采购成本、销售等方面的错弊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国家审计机构的建立原则、各级审计机构的工作范围以及国家审计人员应具备的条件等。通过研究,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审计理论和适合我国国情的审计工作体系。 审计学是在审计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西周就开始有了审计。唐代不仅有了独立行使监察审理之权的专门机构,而且还有了比较完善的监察审理制度。宋朝有了比较完整的审计组织,并且设置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审计院。国民党统治时期,虽然也仿照西方设置了现代意义的审计院(后改为审计部),并且还公布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审计法》,但由于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反动,政令难行,根本不能发挥审计对经济的监督作用。 在国外,英国奠定了现代审计的基础。1862年,英国国会在《公司法》中规定了审计制度,形成一套与会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独立的经济监督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审计在美国有了较快的发展,并推动西方国家的审计在目标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有三点: (1)从过去的事后审计发展为事前和事后都进行审计,重点转变为事前审计,在预测和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2) 从过去着重于审查财务状况是否良好,帐、证和会计手续是否齐备,数字是否正确,是否有贪污舞弊等,发展到目前着重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工作做出全面评价,对企业资本运用的合理性、效益性进行综合分析; (3)在审查帐目方面,尽可能加强内部控制与核对,以减少外部审计的工作量。 审计学在学科体系、研究对象、工作程序等方面,与会计学都存在着客观的分野。它的母体是会计,但不等于会计。它渗透着财务管理,经济活动分析、管理会计和统计学等相邻学科的内容。 审计学在我国是一门刚刚发展起来的学科。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学科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财经院校的审计学课程,大都以讲授专题为主,介绍国外的理论体系及方法比重较大。近年来已有社会主义审计学的专著问世。 阅读书目: 《审计学理论与实践》厉声和等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33年版;《商业审计学》侯文铿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审计学》王文彬等著,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审计学基础》张从宽编著,中国商业出版社1984年版;《审计学》李鸿寿等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审计学》刘大贤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Auditing》J.C. Robertson and F. G. Davis,Business pub. inc,1982; 《Audi-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Her-manson,Lobe and Strawser,Ri-chard. D. Irwin,1983. 审计学 审计学研究审计理论、方法和组织,探索与阐明审计工作规律的一门应用科学。审计学是在不断总结审计实践经验,运用逻辑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指导实践的循环往复中形成的,是大量审计实践活动的产物。其研究的主要内容: 审计的发展及其演变过程,审计的特征、对象、职能、作用、原则、程序和方法,以及经济现象中的错讹规律,等等。它所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 审计学原理、财政金融审计、企业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电算化系统审计,等等。 ☚ 经营责任 审计学体系 ☛ 00008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