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shěnjì指专门机构依法对某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监督。 审计shěnjì国家的权威性机构按照规定或要求对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财政和财务收支活动进行独立的审核稽察,以确定其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例如:“国家审计署最近对山西省矿物局发运煤炭情况进行了审计,确认这个局煤炭发运存在严重亏吨问题。”(《经济日报》1984.10.10) 审计shěn jì会计上对于账目的审查和计核。1912年严复《原贫》:“国之经费有预算,有预算,有审计,为之得其道,则行政者无所恣其奢靡,而亦不必忧其穷乏。”1921年《注音新辞林》:“审计法: 民国三年十月公布十九条,所以规定审计院之权限及其应行审定事项之手续。”审计曾经也称“会计监查”。 审计shěn jìауд зия审计 审计专门机构或人员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和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审计项目的成立必须具备:审计人、被审计人、授权人或委托人。每项审计都要符合会计原则、财务制度及各种经济法规等。审查范围内的各种经济业务活动和会计行为,审计人员都对其作出最终的评价。审计是重要的经济监督和经济公证形式。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对审计意义的宣传,也是企业宣传的重要任务。 ☚ 工伤事故 二、企业生产宣传规范 ☛
审计 审计国家审计机构依法对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活动所进行的事前和事后的监督检查活动。其目的是为加强国家对财政、财务收支及社会经济活动的监督,严肃财经法纪,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宏观控制和管理。按照各种不同的标志和特征,审计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❶按服务对象不同可分为政府审计和企业审计; ❷按审计人员的隶属关系不同可分为:企业内部审计和企业外部审计; ❸按主查机关的隶属关系不同可分为:系统内部审计和系统外部审计; ❹按组织程序不同可分为:计划内审计和计划外审计; ❺按被审查业务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部审计和局部审计; ❻按被审查资料的包括面不同可分为:详细审计和抽样审计; ❼按审计的时机不同可分为:事先审计和事后审计; ❽按法律效力不同可分为:法定审计和随意审计。 ☚ 劳动改造 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 审查 审查审(审考;审覆) 探查 察验 复核 覆核 体覆 考查 探查 审查干部:审干 审查官吏的资历和劳绩,确定其级别与职位:铨叙 专设机关对政府、机构等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检计 审计 审查音乐技艺:阅乐 政治审查:政审 评议审查:评审 考核审查:较覆 研究审查:研审 考观 究察 研覆 询问审查:询审 谘详 揭发审查:举案 举按 亲自审查:隐亲 主持审查:典案 送交有关方面审查:送审 再次审查:复审 拘留审查:收审 审查明白:鉴明 详明 审查清楚:查清 审查符实:覆允 审查了结:审结 洗结 (检查核对是否正确、妥当:审查)
另见:核查 核对 仔细 观察 ☚ 审查 审察 ☛
筹算 筹算谋算 筹策 计算,筹算:支度 筹划,筹算:心算 运谋筹算:转筹 筹划谋算:盘算 周密谋算:审计 精心地筹算: 冶 错误谋算:谬计 (谋划计算:筹算) ☚ 计算 计算什么 ☛ 审计国家审计机构依法对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活动所进行的事前和事后的监督检查活动。其目的是为加强国家对财政、财务收支及社会经济活动的监督,严肃财经法纪,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宏观控制和管理。国家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必须执行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结论和决定。依法成立的社会审计组织,可以接受委托开展审计查证和咨询服务业务。 审计audit对财政、财务活动进行经济监督的一种方式。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专业审计人员,依据国家的法令、法规和有关政策,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被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与评价,以证明和确定经济责任是否履行的一种综合经济监督活动。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中国审计起源于西周,定名于北宋,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审计的国家。中国的社会主义审计具有监督、评价和鉴证等职能。审计属于较高层次的监督,它对严肃财经法纪,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审计按照不同的标志可划分为许多种,如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财务审计与效益审计;事前审计与事后审计;全面审计与专项审计;就地审计与送达审计,等等。以民间审计为主体的西方现代审计,产生于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的英国,它经历了旧式审计(弊端审计)、财务报表审计和管理审计3个重要发展阶段。 审计 审计shenji由独立的机构和人员对被审单位的会计记录、会计报表和其他经济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真实正确、合规合法和经济有效进行审查,并作出公正评价的一项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产生于经济监督的需要。审计有由国家机构进行的政府审计(即官厅审计)和由社会上执行会计师进行的民间审计。早期的审计为官厅审计,实际上是一项财政监察工作;现代意义的审计,还包括民间审计在内。审计具有独立性、权威性和公正性。其中独立性是审计的基本特征,也是审计监督有别于会计监督、财政监督、税务监督、信贷监督等其他经济监督的主要标志。在政府审计中,审计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国家审计机关必须独立于被审单位以外,组织上不受被审单位的管辖;审计人员的任免受国家法律的保护;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国家授予的审计监督权,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干涉。在民间审计中,执行会计师居于委托人与被审计人以外的第三者地位,依法对审计事项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了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审计机关和人员只执行经济监督的职责,而不承担或参与被审单位的其他经营管理工作。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国务院设立审计署,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局。审计机关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等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 经济特区 乡镇企业 ☛ 审计
审计见“审计”中的“审计”。
审计原始意义是查帐,审查会计事务及其所反映的经济业务活动有无差错和弊端,以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真实。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概念也逐步丰富发展。西方现代审计已从财务审计扩大到技术经济领域,从证明企业财务状况扩大到为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果服务。中国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和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注册的审计师事务所,通过对各级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的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业务活动的审查,评价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财务活动和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的一种监督手段。包括: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财政金融机关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 审计 审计亦称“会计检查”。(1) 国家专设的审计机构,对各级政府和企事业组织的财政收支、财务活动所进行的事前和事后的监督和审查。国家进行财政监督的手段之一。作用在于维护国家的财经纪律,提高社会资金的经济效果。(2) 独立执行业务的会计师,受当事人的委托所进行的查帐工作。有为查明企业财务和利润情况而进行的审计,和为某种特定目的如查核舞弊等而进行的审计。目前世界上已有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审计机构和审计制度。我国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983年根据新宪法规定,在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对所属财政金融机构、企事业组织的财政收支活动进行审计监督。1985年8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的法规,使审计工作有法可依。 ☚ 法国法院组织 审判机关 ☛ 审计 审计审计是指由专职机构和专业人员,采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收集和整理证据,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和财经规章制度,确定其真实性、合法性以及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所进行的独立的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审计的目的是维护国家财产完整,维护国家财经纪律,维护被审计单位合法权益,在改善经营管理和加强宏观调控的基础上,促进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上述审计定义包括了以下内容: 审计主体——必须是专门或专职从事经济监督活动的机构和人员。审计客体——从形式上看好象是被审查单位的会计资料及有关经济活动资料; 但从根本上分析,应强调会计资料及有关经济活动资料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审计方法——指审计人员为达到审计目的而采用的审核、检查手段。审计证据——指证明被审计单位有关经济活动的凭据。审计依据——审计主体在对审计客体进行审查时,应根据国家的财经法规以及有关的会计、审计理论、方法、规则等。这样,财经诸法规与会计、审计的有关理论、方法、规则等便构成了审计的主要依据。审计职能——是指审计作为一种专门经济监督形式本身所固有的功能、作用。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经济监督,还有经济公证、经济评价等方面的职能。审计性质——指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它表现在与其他专业经济监督形式相比,具有更大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审计目的——主要是指审计工作起促进和制约作用。 审计的定义明确地显示出在审计活动中特有的审计关系,即审计委托人 (以下简称A)、审计人 (以下简称B) 和被审计人 (以下简称C) 三个方面关系人所构成的审计关系。A对C进行经济监督,是借助于行政体制以及采用各种制度和手段进行的,它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期。后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监督不力,其中突出的表现是记账技术日益复杂和不断变革,A无法掌握专业技术,对C进行经济监督出现困难,A必须通过具有专业技能的、且是独立进行审计工作的B,对C进行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以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与可靠性。B的出现,使审计工作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可见,研究和掌握审计三角关系,对理解审计定义是大有裨益的。 ☚ 营业外收支 审计学 ☛ ☚ 银行结算 审计机构 ☛ 甘肃审计/甘肃省审计厅/国家审计署驻兰特派员办事处/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组织/财政审计/金融审计/企业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农业资金审计/甘肃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甘肃外资运用审计/甘肃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甘肃省地方审计规章/甘肃省注册审计师协会 ☚ 甘肃省经济协作办公室 甘肃审计 ☛ 审计審計shěn jì详细周密地计算。《备急千金要方·少小婴孺方上》:“审计变蒸之日,当其时有热微惊,慎不可治及灸刺。” 审计Audit由专职机构或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最具代表性的解释是美国会计学会审计基本概念委员会于1973年发表《基本审计概念说明》中,将审计定义为:“审计是一个系统化过程,即通过客观地获取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认定的证据,以证实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并将结果传达给有关使用者。” 审计从财务角度对经济活动及其效益进行监督、检查。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项经常性的中介业务,也是现代政府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审计可有政府审计和企业审计、强制性审计和自愿审计、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等划分。审计要依法进行,参加审计的人员要对法律负责,既有会计业务能力,又有高度的责任心。审计的直接目的是检查被审计单位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保证各项法令、政策、制度、规定能得到贯彻落实,及时发现并处理经济问题。审计的长远作用是改善经济活动的效益,使之能够稳定地正常运行。一般审计工作分为四个阶段:(1) 立案。确定审计对象和审计的具体要求。(2) 准备。包括选派合格的审计人员,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材料,查阅以往的审计记录等。(3) 执行。这是审计的实质性工作阶段。需要详细分析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档案,检查各种会计凭证,对可疑问题加以追查。(4) 结果。写出完整的审计报告,给出审计结论。 审计俗称查帐。指国家通过审计机构或委托会计师,对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有关单位的会计凭证、帐簿、会计报表进行的审查工作。 审计在社会主义社会,是国家维护财政纪律的一种监督工具。我国根据1983年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国务院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各省、市、自治区以及县(市)成立审计局。国家通过有目的的开展审计工作,对企业单位的年度财务报表进行检查,鉴证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资料是否真实可靠,为企业单位的外部关系人提供信息; 国家根据需要对有关单位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可进行综合性的审计,也可进行专项审计。如有为查明企业财务和获利情况而进行的审计,也有为查核舞弊而进行的审计等。审计除一般工作外,需要有重点。如抓违反财政纪律的大案、要案等的审计; 抓盈亏大户、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投资效益的审计; 抓预算外资金和其他重要项目的审计等。 审计是独立于企业、单位财务会计部门之外的审计机关。它根据国家的预算和有关的法律,对会计记录及有关凭证文书进行审查,以监督国家资金 (预算) 的集中和使用是否合法、合理、正常、有效,对财政、财务经济活动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以达到纠正错误,改进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没有专门的审计机关,不利于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现代审计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管理和监督经济活动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形成一门独立的经济监督科学。目前世界上已有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建立了审计机构和审计制度。我国宪法已规定建立审计机关,这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有利于加强国家对财政、财务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有利于同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 审计/审计职能/审计对象/审计监督/审计目标/审计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审计通知书/审计报告/审计结论/审计标准/审计依据/审计案例/审计档案/审计分类/外部审计/内部审计/长期投资审计/债权债务审计/银行借款审计/流动资产审计/货币资金审计/固定资产审计/成本开支范围审计/产品成本审计/主营业务收入审计/营业外收支审计/商品流通费审计/转账结算业务审计/财政审计/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财政预算收入执行情况审计/财政预算支出执行情况审计/财政决算审计/财政决算收入审计/财政决算支出审计/财政决算收支平衡审计/罚没收入审计/金融审计/信贷计划执行情况审计/金融机构财务审计/工商贷款审计/农业贷款审计/外资审计/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审计/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财务收支审/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财务报表审/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经济效益审/外国政府贷款审计/外国商业贷款审计/中外合资企业审计/中外合资企业会计报表审计/中外合资企业财务审计/中外合资企业利润分配审计/审计组织体系/内部审计的范围和机构权限/社会审计组织的业务范围与权限/审计人员法律责任/审计程序/审计工作计划/事前审计/事后审计/事中审计/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外汇贷款审计/国际结算业务审计/基本建设贷款审计/技术改造贷款审计/储蓄业务审计/货币发行业务审计/银行现金管理业务审计/外汇管理审计/金银管理业务审计/国库业务审计/保险业务审计/信托业务审计/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审计/金融财务审计/国际审计标准/基本建设审计/农业审计/商业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利马宣言/悉尼总声明 ☚ 广告损害赔偿 审计 ☛
审计 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我国现行的审计制度是根据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建立起来的。根据审计主体的不同,可将审计划分为政府审计、社会 (民间) 审计、部门审计和单位审计。根据审计的目的和内容不同,可将审计划分为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经济效益审计。1995年经过我国审计界人士的广泛讨论,形成了一个基本能反映审计特征并与国际接轨的简明审计定义: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1997年10月21日国务院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二条提出的审计概念为: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 ☚ 审计 审计职能 ☛ 审计 审计为确定关于经济行为及经济现象的结论所制定的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并对这种结论有关的证据进行客观搜集、评定,将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的有组织的过程。 ☚ 预算外资金 审计人 ☛ 审计 审计指专职的审计机构和人员,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对企业、事业、机关单位以及其他经济组织的会计资料、会计行为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正确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检查、比较、分析,作出客观评价,并将其结果向有关方面报告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审计业务由标准、行动和结果三要素构成。“标准”指被查单位进行经济活动时应遵循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等,是衡量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准绳和尺度,“行动”指可能影响被审单位会计资料的所有经营管理活动; “结果”则是上述经营管理活动的后果和影响。审计的主要职能是将“结果”与“标准”对比、分析,找出差距,并追溯到“行动”,从而得出结论向有关方面报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审计内容、范围不断扩大。现代审计已从财务审计扩展到技术经济领域; 从证明企业财务状况扩展到为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审计已不局限传统的查帐范围,如近年来出现的效益审计、离职审计等。 ☚ 农产品用工估价 审计职能 ☛ 审计 审计audit由专职机构或受托专业人员查明有关的经济行为与所规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并将有关证据进行搜集、评定,同时将其结果传达给有利害关系集团的过程。审计的目的在于,通过检查受审查单位的有关经济行为,解除其在财产、资金及服务方面所负的经济责任,以保护委托人的利益不受损害。早期的审计人员在确定经济行为与标准是否一致时,主要是通过检查会计资料实现的。经过逐步的发展,审计已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发展为管理审计及经营审计等。审计人员也由一般查账人员逐渐改为由具备一定资格和能力的注册会计师承担。同时,在一些大中型企业的内部,也出现了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之外、由总经理直接负责的内部审计。 审计的迅速发展源于20世纪初出现的股份公司,因为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使经营者与所有者发生分离。而经济危机以及人为非法行为的发生又使得分离后的所有者逐渐失去其保护财产的能力。为此,委托有能力的第三者,通过确定其经济行为与标准是否一致的审核,来保护因分离而失去控制的财产,便盛行起来。1933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通过的法律规定:凡股票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其财务报表须经注册会计师审核。与此同时,西欧各国、日本等国也纷纷建立起审计制度。 ☚ 经济附加值 财务报表审计 ☛ - 审计原理
- 财政金融审计
- 企业财务审计
- 事业行政财务审计
- 基本建设审计
- 涉外业务审计
- 经济效益审计
- 电算化系统审计
- 审计组织
☚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报表 审计原理 ☛
审计 审计由专门的机构或人员依法或受托对各级政府,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及其反映资料所进行的审核与稽查。其具体内容是对被审单位的会计记录、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经济资料,以及它们所反映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核和稽查,并向有关方面报告审查结果,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以便促使被审单位遵守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特征是: (1) 统一性。审计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有关审计法规、制度和计划进行审计工作; (2) 独立性。审计工作必须由与经济活动及会计工作无关的人进行,而且不受任何干涉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 (3) 权威性。审计是以国家审计标准,或具有法律效力的一般公认的审计标准为准则,按规定的审计程序和计划,对被审实体进行监督检查的,因而其取得的审计证据,作出的审计结论和决定具有权威性。审计是在财产或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分离的前提下,为了保护所有者利益的需要而产生的。起源于奴隶社会、发端于官厅审计(政府审计)。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国家为了维护整个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就设置专门的官衙或委任专门的官员,负责对各级官府的财物收支和执行王朝纲纪的情况进行审查和监督。据《周礼》记载,中国在西周时期便设有宰夫官职,执掌“考其出入,而定刑赏”的职权。秦汉时期设御史大夫,兼管上计之职。而独立审计机构的设置,是在隋唐后,北宋时在大府寺内设“审计司”,南宋时一度设审计院。处于封建社会时期的一些欧洲国家,亦先后设立审计机构,如1256年法国路易九世曾下令官吏接受审计人员的审查。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由于股份公司的大量出现,资本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进一步分离,以企业审计为主的民间审计应运而生,并且逐渐取代官厅审计,成为审计发展的主流。最初,民间审计的主要目的在于侦察、揭露和纠正经营管理者在会计上的差错和舞弊行为,其执行者开始由股东推选,以后发展为指派熟悉帐务的检查人担任,进而发展为聘请会计专家担任,最终形成注册会计师制度和注册会计师职业。本世纪30年代以后,民间审计发展到以审查和证明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否遵守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真实而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主要目的的财务报表审计,至此,财务审计日趋完善。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开始出现以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业务和管理活动绩效为目的的业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与此同时,政府审计的内容也开始从财务及其合法性方面扩展到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方面。中国较为完整的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起步于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于1912年在国务院下设审计处,后改为审计股 (1914年),并颁布《审计法》; 国民党政府于1928年亦设有审计院,同年公布《审计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组织和革命根据地也十分重视审计机构和审计法规的建立,如1925年省港罢工委员会下设审计局,陕甘宁边区政府于1939年2月设立审计处。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未设置专门的审计机关,类似审计的经济监督工作,由财政、税收、银行、物价等部门在进行专业管理的同时实行专业监督。1982年12月4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我国建立审计制度。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正式成立,并逐步建立了以国家审计为主体的国家审计、单位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相结合的审计体系,广泛开展了财经法纪审计和财政财务审计,亦对经济效益审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 审计原理 审计监督 ☛ 审计auditing
审计auditing
审计audit 审计audit 进行~conduct (or carry out) an audit; audit operation/副~长deputy auditor general/主要~员principal auditor/高级~员senior auditor/三级(二、一级)~员auditor grade 3 (2,1)/广泛~broad scope audit/计算机~ auditing computer-based systems/经济(节约)~economy audit/内部~internal audit/事前~pre-emptive audit/事后~program result audit/效率~efficiency audit/效益~ effectiveness audit/综合~comprehensive audit /被~单位auditee/~长auditor general; chief auditor/~报告audit report/~机关auditing body/~监督supervise through auditing;audit supervision/~收款制度billing system/~证明书audit certificate 审计 审计shěn jìAuditing保留改错权 [bǎo liú ɡǎi cuò quán] reserve the right to correct errors 编制 [biān zhì] compilation 表解 [biǎo jiě] charted tabulation 不符 [bú fú] discrepancy 不符事项 [bú fú shì xiànɡ] item discrepancy 查账 [chá zhànɡ] audit accounts 查账程序 [chá zhànɡ chénɡ xù] audit procedure 查账费用 [chá zhànɡ fèi yònɡ] audit expense 查账人意见书 [chá zhànɡ rén yì jiàn shū] auditor’s comment 查账日期 [chá zhànɡ rì qī] audit day 查账详报 [chá zhànɡ xiánɡ bào] long-term audit report 查账证据 [chá zhànɡ zhènɡ jù] audit evidence 查账证明 [chá zhànɡ zhènɡ mínɡ] audit certificate 抄账无误 [chāo zhànɡ wú wù] clerical accuracy 彻查 [chè chá] investigate thoroughly 冲销错误 [chōnɡ xiāo cuò wù] cancellation error 抽查 [chōu chá] spot-check 错账 [cuò zhànɡ] errors of account 定期审计 [dìnɡ qī shěn jì] periodic audit 对账 [duì zhànɡ] check accounts 对账单 [duì zhànɡ dān] check sheet 分期继续审计 [fēn qī jì xù shěn jì] continuous periodic auditing 分析 [fēn xī] analyze 符号 [fú hào] symbol; mark 改正记录 [ɡǎi zhènɡ jì lù] correct an entry 跟查 [ɡēn chá] follow up an investigation 过账错误 [ɡuò zhànɡ cuò wù] error in posting 核对记号 [hé duì jì hào] check mark 核符 [hé fú] verify 互相核对 [hù xiānɡ hé duì] cross-check 汇总 [huì zǒnɡ] summarizing 绘制 [huì zhì] plot 技术错误 [jì shù cuò wù] technical error 计算错误 [jì suàn cuò wù] computation error 继续审计 [jì xù shěn jì] continuous audit 假记录 [jiǎ jì lù] false entry 检查错误 [jiǎn chá cuò wù] detection of errors 精查 [jīnɡ chá] scrutinize 就地审计 [jiù dì shěn jì] on-the-spot audit 浪费 [lànɡ fèi] prodigality 例解 [lì jiě] illustration 漏记 [lòu jì] error of omission 内部稽核 [nèi bù jī hé] internal check/audit 逆查 [nì chá] check in reverse order 年度审计 [nián dù shěn jì] annual audit 期末审计 [qī mò shěn jì] final audit 清查 [qīnɡ chá] investigate thoroughly 全部审查 [quán bù shěn chá] complete investigation 入错科目 [rù cuò kē mù] error in item entering 删改 [shān ɡǎi] revise 审计长 [shěn jì zhǎnɡ] chief auditor 审计法 [shěn jì fǎ] auditing law 审计员 [shěn jì yuán] auditor 失实记录 [shī shí jì lù] inaccurate entry 事后审计 [shì hòu shěn jì] post-audit 事前审计 [shì qián shěn jì] pre-audit 书写错误 [shū xiě cuò wù] clerical error 顺查 [shùn chá] check in turn 送请审计 [sònɡ qǐnɡ shěn jì] send data for an audit 搜集材料 [sōu jí cái liào] collect data 特别审计 [tè bié shěn jì] special audit 统计 [tǒnɡ jì] statistics 统计方法 [tǒnɡ jì fānɡ fǎ] statistical method 统计图表 [tǒnɡ jì tú biǎo] statistical table/chart/graph 突击检查 [tū jī jiǎn chá] surprise check 图解 [tú jiě] diagram 涂改痕迹 [tú ɡǎi hén jì] erasure mark 委托审计 [wěi tuō shěn jì] commission an audit 伪造单据 [wěi zào dān jù] forged document 文字节录 [wén zì jié lù] written excerpt 误列 [wù liè] misrepresentation 误算 [wù suàn] miscalculation 相抵错误 [xiānɡ dǐ cuò wù] compensation error 详细审计 [xiánɡ xì shěn jì] detailed audit 虚报 [xū bào] false declaration 巡回审计 [xún huí shěn jì] traveling audit 原理上错误 [yuán lǐ shànɡ cuò wù] error in principle 账目不清 [zhànɡ mù bú qīnɡ] accounts not in order 找错 [zhǎo cuò] trace error 制图 [zhì tú] chart 注销 [zhù xiāo] cancel; nullify; write off 驻审人员 [zhù shěn rén yuán] resident auditor 资产负债表审计 [zī chǎn fù zhài biǎo shěn jì] balance sheet audit 综合 [zōnɡ hé] synthesis 做假账 [zuò jiǎ zhànɡ] falsify account ☚ 会计 股票 ☛ 审计官名。国民党政府设置,属审计部,掌审计事务。见“审计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