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审美知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审美知觉 审美知觉审美感受中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现象所做的综合反映。审美知觉的完成,必须依靠已往的知识和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的补充。知识和经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知觉感受往往不同,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下,由于主观情绪状态的变化,对于同一事物的审美知觉也不相同。审美知觉的特点,首先在于它特别注意对感知对象的形象特征的选择。使对象的全部感性特征被感官所充分感受。其次,在审美活动中,想象以各种联想方式对知觉材料进行加工改造,或者是特定的知觉引起特定的想象,或者是特定的想象促进知觉的强度。审美实践是审美知觉的基础,在实践中,知觉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同时,知觉的正确性也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 审美想象 审美直觉 ☛ 审美知觉 审美知觉是审美心理机制的因素之一。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的,把感觉的材料联合为完整的形象。但并不是各种感觉要素的机械组合,在对感觉材料进行的加工中具有意向性、选择性,同时包含着理解的因素。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及《视觉思维》等完形心理学美学著作,虽有过分强调知觉之嫌,但他指出知觉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其中包含有理解、选择作用的论述,却是具有合理因素的。审美知觉有它的意向性的特点及“先验”图式的特点。意向性就是指向性和选择性。审美中知觉的指向往往只是与主体情感模式相联系的对象本身的感性形式。审美知觉在审美中对现实进行一种积极的建构或完形。如皓月当空,最能引起人们的乡思和亲情,即所谓“千里共婵娟”。现象学派和格式塔心理学派所说的知觉中的世界,就是主体通过价值选择在知觉中建构起来的审美的价值世界。知觉在审美认识过程中,选择那些具有审美价值的对象属性,通过知觉的完形、建构,形成一种不同于客体对象的心灵化对象。“情人眼里出西施”,这里的西施就是知觉在情感(爱)的指导下选择情人身上美的因素所建构起来的充满爱意的形象。可见,知觉在审美中的重要作用。审美的知觉不同于科学中的知觉,在于科学活动中知觉的指向是真理,而审美中知觉在情感的引导下选择与构建艺术形象的。 ☚ 审美期望 感性愉快 ☛ 审美知觉 审美知觉shenmei zhijue指对审美对象的整体性把握。这不仅表现为它是对事物诸形式因素(色彩、形状、声音等)所构成的完整形象的整体把握,而且还表现为它是对该形象所具有的种种含义和情感表现的把握。与日常知觉活动一样,审美知觉也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而不是照像机式的被动的复制活动。知觉与人们的期望具有密切的联系,后者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制约着人的知觉活动,从而使知觉具有选择性,即人们的知觉活动总是选择事物的某些方面,使它凸现、突出出来,成为“前景”,抑制和忽视该事物的其他方面,使它模糊甚至退而成为“背景”。其次,与日常知觉一样,审美知觉也是一种超感性的活动,它包含着想象、情感与理解。比如在艺术欣赏中,从水墨画中感到“墨分五色”;从戏曲表演中的挥鞭动作感到在骑马,这明显地渗透着想象、情感与理解诸心理要素。然而,审美知觉毕竟与日常知觉活动不同,它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主要表现为:审美知觉不与实用功利的目的直接联系在一起。历史上许多美学家认为,视觉与听觉是主要的审美器官,这是因为视听觉具有超功利的性质。而味觉、嗅觉由于常常受到个体的生理需要与享受的支配,具有直接的功利性质,因而不能成为主要的审美器官。不与实用目的发生直接联系,是审美知觉的重要特征。在审美知觉中,它注意的和追求的是事物的外在形式与主体的内在情感模式的契合,是通过对事物外在形式的把握,来达到对它们的情感表现的把握。总之,审美知觉是一种积极的选择性的活动,它不与人们的实用目的发生直接联系。它既是对事物外在形式的整体性把握,也是对其所蕴含的感情意味的领悟。 ☚ 艺术美 审美情感 ☛ 审美知觉 审美知觉Shenmei zhijue指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以审美感觉为基础,把感觉内容联合为完整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审美感受的基本心理形式。特点是:整体性。知觉的综合性使审美主体在对象的结构关系中通过类比而感受对象的美, 避开对象的具体构成要素而在结构整体中感受对象的美;相对性。形象和形象背景被人知觉时,人的大脑皮层兴奋中心会闪电般地出现流动,达到意识流的审美效果;理解性。即使审美活动成为一种感性直觉活动和理性判断活动,在具体的审美过程中,知觉活动渗透着主体的思想、情感、经验等心理因素,从而产生美的感受;恒常性。即保证审美主体面对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有所变化的情况下,正确把握当前审美对象的形式,使艺术创作中用不同材料表现同一对象及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成为可能,使某些审美感受如滑稽感、幽默感的产生成为可能。在艺术作品中违背了恒常性,就不能引起人们的共同美感。作为审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审美知觉与其他心理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 审美价值 审美感受 ☛ 审美知觉以审美感觉为基础,把感觉内容联合为完整形象的心理过程。人的审美感受,一般是以知觉的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由多种心理活动参加,才能整体地把握客观对象,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审美知觉 审美知觉人感觉周围事物形态、色彩、音乐等的美丽,辨别艺术作品中美和丑,悲剧和喜剧,崇高和卑鄙的特点,同时体验到喜悦、愉快或不愉快的感情的一种特殊能力。审美知觉是对审美对象的能力反映,不同的审美主体对于同一审美对象的知觉往往是不同的,甚至同一审美主体在不同时间地点的条件下,由于主观情绪状态的差异变化,对于同一审美对象的知觉也可能是不一样的。审美知觉的活动和特点,首先是特别注意选择感知对象的形象的特征,使知觉中的感觉因素得到高度兴奋,使对象的全部感性丰富性被感官所充分感受。其次,在审美活动中,知觉因素是受着想象的制约的,想象以各种联想方式加工和改造着知觉材料。在审美感受的心理活动过程中,知觉先于想象,知觉和想象互相作用着。此外,审美知觉还具有特定的选择性,它经常抑制对于对象其它方面的反映,而突出的选择感知对象的某一方面。对人的审美知觉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具大影响的是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以及人在社会中的阶级地位、民族地位、道德、宗教、政治观念等等。由于社会生活条件变化的影响,从们的审美知觉也在发生变化。 ☚ 审美观念 审美趣味 ☛ 审美知觉aesthetic perception 审美知觉 审美知觉aesthetic perception对审美对象的各个不同特征(诸如形状、色彩、光线、空间、音色、响度、节奏、质感、张力等要素)组成的完整形象的整体性把握, 以及对这一完整形象所具有的种种含义和情感表现性进行把握的过程。审美知觉是有别于普通知觉的完形感知活动。其主要特征有:(1)不同于观看事物的普通方式。(2)知觉主体全神贯注于知觉对象本身,而不是离开对象作自由联想。(3)自我与知觉对象混为一体。(4)不固着于事物中真实的空间、时间和因果关系。(5)主要关注于外形和外观。(6)放弃用概念思维。(7)无功利性考虑。它是在感性知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在想像、理解作用下形成的。表面上它是迅速直觉完成的,实际上在它后面隐藏着审美者的全部生活经验,包括信仰、爱好、兴趣、偏见等。物质生活条件、阶级民族状况、道德、宗教、政治观点等,是影响审美知觉的重要社会因素。作为审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审美知觉与其他心理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 审美阈限 审美注意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