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审美感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审美感受 审美感受人对于美的主观感受、欣赏和评价。又称“美感”。列宁说:“不通过感觉,我们就不能知道实物的任何形式,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列宁全集》)只有通过感觉,审美主体把握了审美对象的状貌,才可能引起审美感受。审美感受中的心理活动,如知觉、想象、情感、思维等等,都是在通过感觉所获得的感性材料基础上产生的。形象的直接性和可感性是审美感受产生的前提条件,审美主体的思想意识、政治态度、道德观念等,也往往以形象思维的方式,渗透于审美感受的形象之中,构成审美感受的具体内容。审美感受是形象性、思想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审美感受的快感与生理快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在审美感受中,固然不能完全否认生理因素的作用,但它毕竟不等同于生理快感。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生理快感是一种机体的本能反应,美感却含有理性认识判断,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 审美体验 美感 ☛ 审美感受 审美感受shenmei ganshou简称美感,指审美主体对特定审美对象的具体感受。它是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产物。美感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人的动物性本能、生产劳动、巫术活动、原始思维等因素都参与了美感的形成过程,但美感产生的最终根源仍然是人类的社会实践。离开人类的实践活动,就不可能产生人类的美感。与人类其他感受相比,美感具有其特殊性。正如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指出的,美感具有如下特征:第一,从质上看,美不涉及利害计较,不涉及概念。第二,从量上看,美感具有普遍性。第三,从关系上看,它又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第四,从样式上看,美感具有必然性。康德对于美感特征的分析是对美学史的重大贡献。美感的产生还有其生理基础,这就是由人的脑脊髓和神经细胞组成的神经系统。与人类其他认识形式不同,美感与情感联系密切,这有其生理根源,即大脑皮层解除了对丘脑的抑制。这已经得到了现代科学的证明。美感作为个体的心理过程,其产生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现阶段和成果阶段。在准备阶段,是否具有审美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审美态度将决定这一阶段的成败。在实现阶段,感知、想象、情感与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无法领悟审美对象。在成果阶段,人们将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 ☚ 审美趣味 审美观念 ☛ 审美感受 审美感受Shenmei ganshou狭义的美感。指审美过程中具有一定美学观点的主体在审美对象的刺激下,感知、想象、情感、理解几种心理功能协同活动所形成的情感活动状态。其特点为:审美感受一般离不开对感性对象的直接反映,总是伴随着鲜明生动的形象活动,具有直觉性和形象性;审美感受对感性对象的直接反映中又渗透着理解的因素,这种理解还比较肤浅,有待于在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的烛照下进一步深化,审美感受过程中有审美主体以往经验的积极参与,渗透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审美感受还有愉悦性特点,感受过程中伴随着强烈的快感体验,总是“情不自禁”地进行。审美感受是审美意识的核心内容,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能力等都是在感受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些趣味、观念、理想、能力等一旦形成又会对感受过程产生影响。审美对象的属性不同,产生的审美感受的类型也有不同:崇高感、优美感、悲剧感、喜剧感、滑稽感等。审美感受根源于人的实践,它并非人的心灵的力量、生物的本性、神赐的迷狂,而是在生产实践中,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 ☚ 审美知觉 审美趣味 ☛ 审美感受狭义的美感。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是审美意识的核心。既受制于客观世界,又受制于审美主体的特殊条件,表现为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主体对审美对象的情感体验。有时很难用明确的语言表达。虽受理性的支配,但不露痕迹。 审美感受 审美感受人在对周围现实,对人所创造的对象,首先是对艺术作品中的审美知觉过程中产生的诸如美感、审美享受等的情感状态。审美感受是审美意识的核心内容,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都是在感受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些趣味、观念、理想、能力一旦形成,又会对感受过程产生影响。审美感受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与其他精神活动比较起来,有自己运动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构成了美感的特征。有以下几条: ☚ 审美活动 审美观念 ☛ 审美感受 审美感受人们在审美知觉过程中出现的、伴随着人的情感因素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审美感受中既保持着生动的形象性,也包含了概括的因素,具有能动的反映功能和概括作用。它包含着复杂的心理因素,特别是包含了情感的因素。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是审美感受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心理因素。 ☚ 审美意识 审美趣味 ☛ 审美感受 审美感受aesthetic feeling人们对审美对象产生审美知觉的同时形成的一种情感状态。它根源于人类实践活动,是人类对感性显现了的自身本质力量的自由观照。审美主体能从美的对象中直观自身,在精神上获得一定的满足,唤起情感上一定的喜悦。它是美感活动的核心,任何审美活动都必须通过具体的审美心理感受方能形成。形成后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能力又反作用于审美感受,引出主体对客体的一种愉悦的创造性的把握和领悟。它含有主体对客体的有意识的选择加工和改造,是一种带有主观色彩的积极能动的反映。对同一美的事物可产生不同的感受,对不同阶级、民族、时代的美的事物,亦可有共同美的感受。 ☚ 审美感觉力 审美个性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