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实际余额效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实际余额效应real balance effect一般是指如下情况: 在实际现金余额的数量变化时,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会发生变化。它是关于价格水平的变动既影响商品市场又影响货币市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名义货币余额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的下降会增加真实货币余额,人们为了保持既定的真实货币余额,就要用一部分多余的真实货币余额在商品市场上进行购买,从而直接刺激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增加。此外,人们又用一部分多余的真实货币余额从事投机,使货币市场上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由此又使商品市场上的投资增加,从而增加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实际余额效应是以色列经济学家帕廷金 (Patinkin)把庇古效应与凯恩斯效应结合在一起而提出的,它既考虑了价格水平变动对商品市场的影响,又考虑了价格水平变动对货币市场的影响。 实际余额效应Real Balance Effect西方经济学关于货币的实际余额增加将导致投资和消费增加,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以实现充分就业的理论。货币的实际余额指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所能支配的实物量。从货币实际余额的表达式(M/P)中可见,实际余额增加来自两方面:物价水平(P)不变而名义货币供应量(M)增加,或名义货币供应量不变而物价水平下降。凯恩斯提出,在物价水平不变条件下通过增加货币供应会使利率下降,投资增加,并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民收入和就业多倍增加。这称为实际余额的凯恩斯效应。庇古则提出,若货币工资率能够因失业而降低,则产品成本减少,因此物价水平下降。这时人们手上持有的货币加上持有国债券的利息和本金的实际价值增加,人们变得更富有,从而将增加消费。即使有效需求因私人投资不增加而不足,国民收入和就业也会增加,直到实现充分就业。这称为实际余额的庇古效应。 实际余额效应“实际余额”一词,是指个人或整个经济所持有的货币余额的安际价值。强调“实际” (与之相对的是“名义”),反映了一个基本假设: 经济个体不受“货币幻觉”影响。相应地,任何一个构造良好的货币需求方程,其因变量都是实际余额。货币数量论分析货币数量增加的作用时,一个隐含的——有时是明显的——假设是: 货币数量增加最终会导致价格水平成比例上涨,其机制是: 货币数量增加首先引致一个最初效应,即货币实际余额的相应增加; 通过这一效应,进而增加对商品的需求,最终引致价格上涨。这一最初效应,现在被称为 “实际余额” 效应。庇古指出,降低工资和物价,引致货币持有量的实际价值增加,会直接增加对商品的总需求,而不是仅仅间接地通过降低利率这一途径来实现。在对庇古理论的阐述中,帕延金将货币实际余额增加对消费的直接效应,称为“庇古效应”。随后认识到这一效应事实上是货币数量理论的一部分,帕延金又将这一效应重新命名为“实际余额效应”,并将它视作财富效应的一个部分。随后的研究进一步阐明: 相对于实际余额效应的 “货币” 概念不是通常的 (现钞+活期存款) 的货币概念,此处货币是“外部货币” (等于货币基础,又称“强力货币”),它构成整个经济净财富的一部分。与之相对的 “内部货币”——包括由银行借贷活动产生的活期存款——不构成净财富的一部分。此外,附有利息的政府债务,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计为影响实际货币余额的财富的一部分。很多实证研究表明,作为财富效应的一部分,实际余额效应在统计上是显著的。但这种效应是否显著到足以抵消因物价水平下降对经济产生的相反的结果 (包括物价下降带来的破产风潮可能造成的后果) 呢? 简言之,问题在于实际余额效应是否显著到足以确保经济体系的稳定性,确保市场自发力量在遭受总需求减少的最初打击后,能够使经济重新恢复到充分就业水平。托宾运用适应性预期假设,提出一个附有实际余额效应的凯恩斯学派模型,并认为模型在一定条件下是不稳定的。另一方面,麦卡勒姆则提出在理性预期假设下模型总体是稳定的。无论如何,没有人赞成为了对付失业问题,必须等待工资和物价水平的下降,由此引致正的实际余额效应,最终增加总需求。即使庇古本人也认为他的理论是非常不现实的。实际余额效应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对宏观经济理论的影响,而不是对政策的影响。 实际余额效应 实际余额效应real balance effect指实际余额的变化对商品和劳务需求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当货币数量或价格水平发生变化时,实际余额就要发生变化。实际余额的增加或减少被认为将增加或减少总需求水平。 ☚ 实际余额 皮古效应 ☛ 实际余额效应 实际余额效应real balance effect关于价格水平变动既影响商品市场又影响货币市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名义货币余额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的下降会增加真实货币余额,人们为了保持一定的真实货币余额,就要用一部分多余的真实货币余额在商品市场上进行购买,从而直接刺激了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增加。此外,人们又用一部分多余的真实货币余额从事投机,使货币市场上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由此又使商品市场上投资增加,从而增加了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真实余额效应是以色列经济学家帕廷金把庇古效应与凯恩斯效应结合在一起而提出的。它既考虑到了价格水平变动对商品市场的影响,又考虑到了价格水平变动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参见“庇古效应”、“凯恩斯效应”。 ☚ 积极主义者 财政红利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