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实质余额数量方程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实质余额数量方程式

J. M·凯恩斯于1923年在其出版的《货币改革论》一书中所提出的对庇古方程进行修正的又一货币数量方程式。其基本表达式为:


凯恩斯认为,庇古以某种消费品 (小麦) 的数量来表示货币的价值,实际上回避了物价问题。因为任何数量方程式的目的都不在于求得某种消费品的价格,而在于求出货币的购买力。同样,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也不是为了货币本身,而是为货币的购买力。而一定的购买力需一定数量的货币才能实现,所以对一定购买力的需求转化为对等价的货币量的需求。于是,人们经常留在手中的货币 (即实质余额) 以满足他们所需要的购买力为限。此种购买力部分决定于人们所持有的财富,部分决定于人们使用货币的习惯。只要两者不变,则人们保持于货币形态的购买力就既定。超过此既定数额的购买力,人们就将用于购买商品、投资或储存于银行等等。凯恩斯用某几种标准消费品所构成的一定量作为单位来测量这个固定不变的购买力。这种单位叫做 “消费单位”,也就是上述表达式中的k,它表示人们愿意以货币形态保持的购买力为k消费单位; 式中的n为流通中的货币量; p为每消费单位的价格;则实质余额数量方程式表示: 在假定人们保持于货币形态的购买力数额一定即k不变的条件下,物价水平p与货币数量n之间成正比例变化的关系。
如若考虑存款通货的作用,则上式可改写为:

式中,k为以现金形式持有的消费单位数量; k′为以存款通货形式持有的消费单位数量; r为存款准备率。
同样,在k、k′与r不变的情况下,p与n仍呈正比例变化的关系。因而稳定物价的办法除了稳定n以外,还应通过银行政策调节货币需求进而影响k与k′。
凯恩斯以 “消费单位” 表示的购买力作为数量方程式的基础,这与庇古用 “备用购买力”作为数量方程式的基础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实质余额数量方程式

实质余额数量方程式equations of real balance quantityJ.M·

凯恩斯于1923年在其出版的《货币改革论》一书中所提出的对庇古方程进行修正的又一货币数量方程式。其基本表达式为:


凯恩斯认为,庇古以某种消费品(小麦)的数量来表示货币的价值,实际上回避了物价问题。因为任何数量方程式的目的都不在于求得某种消费品的价格,而在于求出货币的购买力。同样,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也不是为了货币本身,而是为货币的购买力。而一定的购买力需一定数量的货币才能实现,所以对一定购买力的需求转化为对等价的货币量的需求。于是,人们经常留在手中的货币(即实质余额)以满足他们所需要的购买力为限。此种购买力部分决定于人们所持有的财富,部分决定于人们使用货币的习惯。只要两者不变,则人们保持于货币形态的购买力就既定。超过此既定数额的购买力,人们就将用于购买商品、投资或储存于银行等等。凯恩斯用某几种标准消费品所构成的一定量作为单位来测量这个固定不变的购买力。这种单位叫做“消费单位”,也就是上述表达式中的k,它表示人们愿意以货币形态保持的购买力为k消费单位;式中的n为流通中的货币量;p为每消费单位的价格;则实质余额数量方程式表示:在假定人们保持于货币形态的购买力数额一定即k不变的条件下,物价水平p与货币数量n之间成正比例变化的关系。
如若考虑存款通货的作用,则上式可改写为:


式中,k为以现金形式持有的消费单位数量; k′为以存款通货形式持有的消费单位数量;r为存款准备率。
同样,在k、k′与r不变的情况下,p与n仍呈正比例变化的关系。因而稳定物价的办法除了稳定n以外,还应通过银行政策调节货币需求进而影响k与k′。
凯恩斯以“消费单位”表示的购买力作为数量方程式的基础,这与庇古用“备用购买力”作为数量方程式的基础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 现金交易数量说   基本物价方程式 ☛
0001445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3: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