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市场经济,坚持计划生育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样会涉及到计划生育工作以及人们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态度和认识。所以,如何看待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工作如何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它是从我国人口多、人口增长快的实际情况和人民的切身利益出发,为使国家强盛和人民富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是人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充分的人口,特别是要以劳动力为保障。但两者的比例关系必须协调,我国人口过多,这恰恰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难题,“中国科学技术落后,困难比较多,特别是人口太多,现在就有十亿五千万,增加人民的收入很不容易,短期内要摆脱贫困落后状态很不容易。”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4页)我们知道,从建国后到70年代之前,我国的人口增长,除少数几个年份人口出生率在20%外,大部分年份在3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在20%以上。这个期间人口增长了近3亿,加剧了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70年代以后,我们开始重视人口问题,把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20年间少生2亿多人。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人口基数过大,我国人口问题依然十分严峻,控制人口增长的任务相当艰巨。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计划生育,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从严从紧控制人口增长。计划与市场不是完全对立的,发展市场经济也离不开作为宏观调控的国家计划,控制人口增长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大问题,同样需要国家计划调节,实行有计划的生育。因此,必须统一认识,坚定信心,抓紧抓好新形势下的计划生育工作,任何削弱或放松计划生育的行为,都是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相违背的。必须坚决抵制。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关键是坚持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动摇。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从提出、发展到日趋完善,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是: 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国家干部和职工,城镇居民中除特殊情况的经过批准外,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某些农村群众确有实际困难,经过批准可以间隔几年生第二个孩子。在少数民族中也要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套完整的计划生育政策,既考虑了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又照顾了群众的实际困难,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已被广大干部群众所熟悉,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经济要上去,人口必须降下来,这是多年实践取得的共识,也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大事。所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在认识和行动上都毫不松劲,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保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贯彻实施。
在当前形势下,还要继续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和负总责的领导机制,完善各级人口目标管理负责制,确保既定的人口控制目标实现。强化计划生育的法律监督,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加强计划生育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一支思想业务素质好,高效精干的计划生育工作队伍; 组织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和其它部门积极参与计划生育工作,形成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的人口控制环境,要坚持 “三为主” 方针,结合新形势做好宣传工作,搞好避孕药具的发放和各种避孕节育技术服务,建立计划生育工作新秩序,对这些重要经验,我们要坚持和发展,用以指导新形势下的计划生育工作。
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把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 作为90年代的十大任务之一,并提出 “计划生育工作决不能放松,必须确保实现既定的人口控制目标,坚持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 十五大又提出 “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 “坚持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这再次表明我们党对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视,同时也指明了计划生育工作的方向。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能动摇,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不能改变。同时,还要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不断创造出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方法、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