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实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实秘

病证名。指肠胃实邪壅结所致的腑气不通。见《洁古家珍·杂方》。又作实闭、实閟。《医学心悟·大便不通》:“阳明胃实,燥渴、谵语、不大便者,实闭也,小承气汤下之。”《金匮翼·便閟统论》:“实閟有寒有热。热实者,宜寒下;寒实者,宜温下。麻仁丸、厚朴三物汤,治实而热者;逐气丸、温脾汤,治实而寒者也。”参见大便秘结条。

实秘

伴有实证的大便秘结现象。热、痰、气秘等,皆属实秘。

实秘shímì

病症名。见《洁古家珍· 杂方》。实证便秘者, 如热秘、痰秘、气秘等。详各条。

实秘

实秘

实秘是指胃肠邪实壅结所致的大便秘结。临床特点为邪实脉实,脘腹胀闷,或喜冷恶热,小便黄赤。实秘名称见《洁古家珍》。《医述》称“胃实秘”。
实秘产生的原因有热、痰、食积、气滞、血瘀等。实秘多见于年壮气实者,起病较急。主要有热秘、气秘便结、瘀血便结、积滞秘结、痰秘、风秘等。治疗应以攻邪为主。《景岳全书·杂证谟》:“盖阳结者邪有余,宜攻宜泻也”。
(1)热秘:见《圣济总录》。包括《症因脉治》的“伤寒便结”、“温热便结”。症见发热汗出,身热不解,或壮热唇焦,口渴引饮,腹部痞满,或口舌生疮,小便短赤,大便燥结不下,甚则神昏谵语,苔黄燥,脉滑实有力。证属阳明腑实,是由于热邪炽盛,耗伤津液所致。治宜清热通腑。可根据大便燥结及腹部痞满的不同程度,分别选用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或大承气汤。如热势已缓,津液受耗者,治宜清热润肠,方用麻子仁丸。如燥热不甚,除便秘外,并无其他明显症状者,治宜清腑缓下,方用青麟丸。如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俱实者,症见恶寒壮热,咽喉不利,小便赤涩,大便秘结,苔黄燥,脉浮数。治宜表里双解。方用防风通圣散。如少阳阳明合病,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腹部痞满疼痛,大便不解,舌苔黄,脉弦有力。治宜和解少阳,内泻热结。方用大柴胡汤。
若由肠胃积热导致的便秘,《症因脉治》称“积热便结”。症见内热烦躁,口苦舌干,小便赤涩,夜卧不宁,胸腹胀闷,便秘,舌红少津,脉数。多由恣食甘肥,或过进温热,热积肠胃所致。治宜清热导滞。可选用三黄枳术丸、槟榔丸、大黄饮子、黄连戊己汤等方。
(2)气秘便结: 见《济生方》。症见噫气,心腹胀满,或胁肋刺痛,溲赤便秘,苔薄,脉弦。多因气实壅滞所致。《症因脉治·大便秘结》:“气秘便结之因,怒则气上,思则气结,忧愁思虑,诸气怫郁,则气壅大肠,而大便乃结”。治宜顺气解郁以通秘结。方如苏子降气汤、六磨汤等。若肝气壅盛者,用枳桔泻白散。脾胃郁结者,用平胃二陈汤。肝脾气结者,用清脾饮。大肠气结者,用枳桔汤。
(3)瘀血闭结: 见《血证论》。症见大便干结如栗状,或时通利,但所下不多,而粪呈黑色,腹中时时刺痛,口渴,舌边尖紫暗,脉涩。多由久病入络,或失血之后,瘀血停积所致。治宜行瘀导滞。方用桃仁承气汤,或用失笑散加杏仁、当归、赤芍之类。
(4)积滞便结: 见《世医得效方》。症见腹部胀痛,胸部痞满,呕恶吞酸,大便不通,苔垢腻,脉滑。 多由饮食停积,滞于肠道所致。治宜消食化积,利气行滞。用脾积丸、木香逐气丸。
由于宿食停积,时而寒热者,《圣济总录》称“胃实燥结”。“胃实燥结,时作寒热者,中有宿食也”。方用涤中丸。
(5)痰秘: 见《张氏医通》。症见便秘,头汗喘满,胸胁痞闷,眩晕肠鸣,苔腻脉滑。多因痰饮湿热阻滞肠胃,气不升降所致。治宜化痰泄浊,宣利气机。用半夏、茯苓、槟榔、枳实、橘红、香附、白芥子、姜汁、竹沥。不应加大黄、黄连。 甚则用控丹,或取五苓散化气利湿,重用桂枝,加入陈皮、半夏、甘遂化痰逐饮。
(6) 风秘: 见《圣济总录》。《卫生宝鉴》称“风结秘”。《丹溪心法》称“风秘结”。《赤水玄珠》称“风结”。症见肠中攻痛,恶风咳嗽,大便干涩,排便艰难,苔薄,脉浮紧或滑。多由风邪袭肺,肠胃燥涩或风邪外壅,里气不宣所致。《金匮翼》:“风閟者,风胜则干也,由风搏肺藏,传于大肠,津液燥涩,传化则难,或其人素有风病者,亦多有閟;或肠胃积热;久而风从内生,亦能成閟也。”治宜祛风润下。可分别选用皂角丸、润肠丸,或小续命汤去附子倍芍药、入竹沥。

☚ 便秘   虚秘 ☛

实秘shí mì

sthenia-constipation; excess-constipation; replete constipatio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