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实用汉语语法大辞典︱初版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实用汉语语法大辞典︱初版序
  • 位置: 首页/附录库/实用汉语语法大辞典

初版序

 我国古代关于汉语语法的研究,属于传统语文学的范畴。不少学者在注释古书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涉及到汉语词法和句法的问题,而涉及最多、成绩最著的应是对古汉语虚词的研究,自元代以后,就逐渐出现像《语助》那样的专著。到了19世纪末叶,西学东渐,给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带来了生机,一场语言学革命开始了,诸如汉语修辞学、语音学、语法学、方言学等,都从传统的语文学中独立出来①,因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马氏文通》即应运而生,建立了汉语的语法学体系。 《马氏文通》的语法体系虽仿自西方语法框架,却从词到句、从词法到句法,对数千年来的汉语书面语言进行了全面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系统,其筚路蓝缕之功不可没。此后近百年来,研究汉语语法的学者代不乏人,成绩卓著,但就语法体系而言,仍未冲破《马氏文通》的藩篱。 虽如此,在词类、主宾语的区分、句型的研究、分析方法的采用等问题以及对具体词的研究上,却较《马氏文通》缜密得多、广泛得多。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不断地吸收西方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对汉语的语言实际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了《马氏文通》的语法体系。
 我们目前施行的语法体系(包括学校语法、专家语法),尽管有它合理的一面,但对汉语的实际,尤其是对汉语的口语实际如何,的确存在着不少令人失望的地方。例如,对汉语语法的特点问题,词和词组的划界问题,划分词类的具体标准问题,具体词的定性问题,单复句的划界问题,句型归类问题,句子的分析方法问题,语言教学与语言实际应用的问题,乃至一个个常用词的具体用法等等,都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② 有些问题,几十年来笔墨“官司”打了不少,仍然得不到满意的结果。更叫人不舒服的是在理论和方法上,借鉴的多,创造的少。 随着我国“四化”建设的全面展开、祖国语言科学的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尤其是建立汉语语言自身的语法理论体系,寻求汉语语言实际的分析方法问题,已到了亟待解决的时候了,有必要对近百年来的语法研究状况来一个总的检讨。 因此,只有清晰地把握过去所走道路的曲折情况,才能闯出新路。 这也就是我们之所以要编纂《实用汉语语法大辞典》的缘故。
 自1985年始,我们就着手这部辞典的编写准备工作。我们试图从语法理论到语法术语,从语法研究者到语法著作,乃至语法学中的疑难问题等方面,全面地反映我国语法学研究的历史面貌,希望把汉语语法学研究的成绩和问题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因此,我们通过充分讨论,又征求了国内一些语法专家的意见,决定把这部辞典分为理论篇、术语篇、著述篇、释疑篇、学者篇五大部分,进而围绕这五大部分安排材料,着手编写。 此后,经过三年的努力,这部辞典终于写成。
 为了保证这部辞典的质量,人物部分,我们印制了“条目征收单”,寄发给国内健在的语法学者,尽可能地约请本人撰写简历以及个人的学术建树,作为写作的第一手材料;而对已故的学者,我们则根据可靠的材料撰写条目。著述部分,我们查阅了全国以北京为主的各大图书馆,凡能见到的都根据原书拟条撰写,并尽可能地作出客观的评价。 其他部分的条目,则根据原书原义力求给以精当的解释,同时尽可能地指出其来源和流变。
 我们认为,这部辞典有这样几个特点:首先,它对有史以来,尤其是近百年来汉语语法研究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多角度的总结,并且首次全面而具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其次,源流并重,而不是一般的简单介绍,尤其是理论篇和术语篇条目的撰写,绝大部分都援引出处,同时对相类或相关的条目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解说,既为语法的研究提供了可贵的资料或线索,又普及了语法知识。 第三,分类编排,辞目定位,既保持了语法理论的系统性,又照顾了辞典的自身系统,看上去不是一盘散沙,而是互有联系。 第四,收辞完备。这部辞典共收辞目近4000条,语法学辞目之多,非任何语文辞典所能比。 此外,写作者还特别注意释义客观、准确,语言通俗扼要。
 这部辞典能得以付梓,是诸方努力的结果。 首先是撰稿者们为查阅资料不辞辛劳、四出奔走,乃至撰稿时挑灯夜战的辛勤劳作。他们是来自军事经济学院、辽宁师范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青海师范大学等9所院校的中青年骨干,都从事汉语语法研究和教学工作多年,在语法学上有较深的造诣,都为这部辞典耗费了心血。 更须特别提及的是国内不少专家学者对我们的支持。胡裕树、黄伯荣、岑麒祥、杨伯峻、周大璞、张斌、龚千炎、高更生、孙良明、任学良、黄岳洲、吴士文、张寿康、张静、邢福义、陆俭明、傅雨贤、王德春、史有为、林端、高葆泰、孟维智、董杰锋等先生以及国内数百名著名学者赠函,对本辞典表示了关心,而且寄来了大量的材料,使本辞典增色不少。 特别是已故著名语言学家倪海曙先生,生前曾带病就本书的撰写与笔者作了长达三小时的谈话,提出了很多具体意见。还有中华书局郑仁甲、王勉,华中师范大学萧国政、李宇明,武汉大学刘俊昌,湖北大学卢卓群等先生在图书资料上,给我们很大的帮助。在此,谨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为倪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的悼念。
 我们编写这部按义类编排的《实用汉语语法大辞典》,在我国尚属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无所借鉴,遇到的困难实在太多。例如,浩如烟海的语法资料的收集、相类或相关条目的处理、对不同体系的语法著作的评价等等,尽管有语法学界同仁的支持和编者的不懈努力,仍难偿初衷。 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向读者说明。首先是有不少语法学者还未能收入本辞典,这是因为我们还不知道这些学者的具体工作单位,难以和他们取得联系,以得到他们的支持;其次是限于时间的紧迫和资料的奇缺,还有不少语法著作、术语(主要是语法论文中的术语)未能收入本辞典;再次是相关的条目特别复杂,尤其是理论篇和术语篇的界限很难划清,只能就我们的理解,将理论性的术语列入理论篇,将实体性的术语列入术语篇,并将它们按义类相对集中,是否合理,还有待读者检验。我们学养不足,水平有限,疏误之处自难避免。我们之所以把这部不成熟的作品奉献给读者,是希望进一步得到社会的支持,因此,恳请广大读者尤其是语言学界的前辈们不吝赐教。

黄陂 陈高春
 1987年4月初稿于武汉军事经济学院
 1988年6月修改于北京师范大学

☚ 实用汉语语法大辞典︱凡例   实用汉语语法大辞典︱增补本序一 ☛
0001143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