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实录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实录院 实录院官署名。见“国史院”。 ☚ 国史院 太史局 ☛ 实录院 实录院官署名。宋代置。掌帝王工作记录的整理编撰。不常置,其置废以事而定。《宋史·职官志四》:“国史实录院:提举国史,监修国史,提举实录院,修国史、同修国史,史馆修撰、同修撰,实录院修撰、同修撰,直史馆,编修官,检讨官,校勘、检阅、校正、编校官。初,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诏置国史院,重修《神宗、哲宗实录》,以从官充修撰,续以左仆射吕颐浩提举国史,右仆射朱胜非监修国史。四年,置直史馆及检讨、校勘各1员。五年,置修撰官2员,校勘官无定员。是时,国史、实录皆寓史馆,未有置此废彼之分。九年,修《徽宗实录》,诏以实录院为名,仍以宰臣提举,以从官充修撰、同修撰,余官充检讨,无定员。明年,以未修正史,诏罢史馆官吏并归实录院。二十八年,实录书成,诏修《三朝正史》,复置国史院,以宰臣监修,侍从官兼同修,余官充编修。……(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诏置实录院,修《钦宗实录》,其修撰、检讨官以史院官兼领。四年,实录告成,诏修《钦宗正史》。以右仆射蒋芾提举《四朝国史》,诏增置编修官2员,续又增置3员。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特命李焘以秘书监权同修国史、权实录院同修撰。四年,罢实录院,专置史院。十五年,《四朝国史》成书,诏罢史院,复开实录院修《高宗实录》。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开实录院修纂《孝宗实录》。六年,诏实录院同修撰以4员、检讨官以6员为额。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开实录院修纂《光宗实录》。二年复开国史院,自是国史与实录院并置矣。实录院吏兼行国史院事,点检文字1人,书库官8人,楷书4人。” ☚ 实业司 史馆 ☛ 实录院官署名。宋置,掌修实录。详见“国史院”。 实录院修实录机构。 职源与沿革实录院编修,始于南朝人周兴嗣所修《梁皇帝实录》。实录的本义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信史。至唐宋时已演变为一种史体(《玉海》卷48《艺文·实录》)。北宋太平兴国三年正月始于史馆开修《太祖宗录》(《宋会要·运历》1之29)。实录院之名,始见于咸平元年正月(《长编》卷34壬申、乙未)。元丰改制前,实录院于崇文院内临时设局。元丰改制后,修史机构有国史案、国史院,遇修实录,即开实录院。至南宋初,于史馆开实录院。绍兴十年二月罢史馆后,秘书省掌修日历(设有国史日历所)、会要,遇修实录,则另设实录院,由宰相提举。嘉定元年开实录院,二年开国史院,此后,国史院与实录院并置(《宋会要·运历》1之22、《宋史·职官志》4《国史、实录院》)。 编制官额有提举实录院(宰臣兼),实录院修撰,实录院同修撰,实录院检讨,以及都大提举诸司、承受、主管诸司等。吏额有:供检文字,点检文字,楷书,书库官,进奏官,守门亲事官,库子,装界作,投送文字大程官,亲事官,厨子,仪鸾司、翰林司人员,快行亲从,都大提举诸司下背印、承受下背印,主管诸司下背印,投送文字亲事官、兵士,潜火兵级等(《宋会要·职官》18之61、63,《麟台残本》卷1)。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