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宝顶山摩崖造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宝顶山摩崖造像佛教雕刻,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杰作。在大足县城东北15千米处。南宋淳熙六年至淳祐九年 (1179年~1249年) 间始建,创始人为两川地区传播密宗的赵智凤。明、清续有开凿。造像以大佛湾 (古名广大宝楼阁) 为中心,分布在周围的小佛湾 (古名大宝楼阁)、倒塔坡、龙头山、三元洞、大佛坡、仁功山、珠始山、无忧石、岩湾、龙潭、佛祖寺、佛祖岩、三块碑、高观音、广大山、松林坡、塔耳田等18处。大佛湾为一马蹄形山谷,岩面长约500米,高约15米~30米。造像刻于东、南、北三面的石壁上和石窟中,计有造像31龛窟、碑刻7通、题记17则,舍利宝塔2座。著名龛窟有: 号称中国之最、面积达88平方米的千手千眼观音,长达31米的释迦涅槃图(仅刻出上半身),反映四川密教的柳本尊十炼图,表现禅宗的牧牛图,充满世俗化内容的父母恩重经变、大方便佛报恩经变、地狱变相,高达7米的华严三圣像,构图繁密的观无量寿佛经变及石窟毗卢道场、圆觉道场等。几乎全为大型龛窟,气势宏伟,全国罕见。造像精美、又具地方特色。千手观音龛刻于大佛湾南崖东侧岩壁上,造像面积达88平方米,刻手1007只,纵横交错,金碧辉煌,为国内仅见。华严三圣像中为毗卢佛、左普贤、右文殊,三像均高达7米。其中文殊手托七级宝塔,塔高1.85米,重约500千克,历800年不坠,是将建筑力学运用于艺术创作的成功范例,足资借鉴。宝顶山上的圣寿寺是大足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始建,现存建筑为明清时所建,有天王殿、玉皇殿、大雄宝殿、燃灯殿、维摩殿等。因多密宗供养像,有学者认为是密宗道场。1961年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顶山摩崖造像 宝顶山摩崖造像在四川省大足县城东北15公里的宝顶山。据传创建于唐末,但所见多为宋代作品,属我国晚期石窟艺术。造像多数集中于大、小佛湾,近万躯。大佛湾为马蹄形山湾,石窟分布在东、南、北三面,巨型雕刻30余幅,最著名的有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千手观音像、九龙浴太子、父母恩重经变像、圆觉洞、牧牛道场等。这些大型连续性和庞大的群像场面壮观,结构布局严谨,题材丰富,接近现实,有强烈的生活气息。雕刻技艺娴熟,刻法洗练。大佛湾还保存着记载宝顶山沿革和密宗史实的碑刻七通。小佛湾保存较好的有毗卢会庵中的柳本尊行化图及地狱变相图浮雕,庵前的方塔上下层刻密宗经典。宝顶山摩崖造像是我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优秀代表,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石雕玉印观音像 石雕牧牛图 ☛ 宝顶山摩崖造像 宝顶山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城东北15公里处的宝顶山,由宋代名僧赵智凤主持建造,从南宋淳熙六年开始,至淳祐九年结束,历时70余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 北山摩崖造像 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 ☛ 宝顶山摩崖造像 宝顶山摩崖造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东北宝顶山。开凿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持续至淳祐九年(1249)。造像分布在大佛湾、小佛湾、倒塔坡、松林坡、广大山、龙潭等十余处,以大佛湾为中心。造像数以万计。创始人是自居密宗“六代祖师”的大足人赵智凤,为弘扬佛法而大规模摩崖造像。这是一次统一、连续的创作,把大足石刻艺术推向高峰。后世仅略有增补。大佛湾为一马蹄形山湾,造像崖面约3600平方米,南、北、东三面崖壁共有巨型雕像31幅,碑刻7通,题记17则。大佛湾多为密宗造像,是宋代石刻造像艺术代表作之一,主要有六道轮回、华严三圣、千手观音、释迦降生、释迦涅槃圣迹、九龙浴太子、孔雀明王经变、观无量寿佛经变、地狱变、牧牛道场等作品。不但富有故事性,而且饶有现实生活气息和特有的蜀乡情趣,还常刻有经义、偈语、颂词,犹如图文并茂的连环画。大佛湾南崖第8号窟龛有千手观音像,占壁面88平方米。观音趺坐莲台之上,庄重慈祥,有手1007只,每手俱现一眼,额前竖开一眼,身侧各手皆执法器,胸前有双手合十,余或双手结印,或双手抚膝,犹如巨大开屏孔雀,金光璀璨,奇妙灵动,无疑是雕刻艺术的瑰宝。大佛湾南崖的宝顶圆觉洞,以设计周密及雕刻精美著称。洞深12.13米,宽9.55米,高6.02米,洞顶开天窗采光,洞口有甬道。洞正壁刻主佛三尊,左右壁为十二圆觉菩萨,趺坐莲台,美丽庄严。壁间刻楼台亭阁、人物鸟兽、花草树木、幽泉怪石,画面真切可感,为大佛湾雕刻精华。洞的排水系统亦匠心独运。窟顶雨水由所雕托钵僧手中钵口龙头接纳,流入暗藏于僧人体内的排水道,再通过窟底水道排出洞外,洞内只闻水声,不见流水,达到了艺术与实用的巧妙结合。 ☚ 石门山石刻 小佛湾 ☛ 宝顶山摩崖造像 宝顶山摩崖造像在四川省大足县城东15公里宝顶山。南宋淳熙元年(1179年)名僧赵智凤前后70年在此营建佛教密宗道场。建寺院48重殿,山岩遍刻佛像,数以万计。佛徒有“上朝峨眉,下朝宝顶”之说。现存13处,以大佛湾、小佛湾最为集中。大佛湾造像规模最大,巨型雕刻有30余尊。华严三圣像高7米,手托千斤石塔,稳固如初;千手观音刻手1007只。巨佛长31米,身边还有10余尊雕像。南岩有宝顶圆觉洞,洞顶泉水经洞内流出洞外。小佛湾开凿时间早于大佛湾,有造像600余尊,中有石宝名毗庵,庵前有塔。宝顶山还有圣寿寺,殿宇巍峨,景象壮观。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北山摩崖造像 天柱山石刻 ☛ 宝顶山摩崖造像我国著名摩崖石刻。位于四川省大足县宝顶山。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赵智凤一手计划经营,历时七十余年完成。洞窟石刻随山形展开。题材内容均属佛教密宗系统。图案别致,浮雕手法多样,注重心理刻画,极富生活气息,故事情节生动,彼此衔接而又各具特色,犹如一幅幅巨形连环图。造像四、五千尊,大多面部短宽,躯干短壮结实,颇类当地人的一般形象,地方色彩显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