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卷六种
宝卷。古代民间讲唱文学。佚名氏撰。(一)不孝而吝:河南有个叫房芝田的人,东吴有个叫朱锡璐的人。二人同在浙江省内做官,交情很深。于是,两家儿女相互订了亲。不久,房芝田因故被罢官,忧郁而死。房的妻子去朱家借路费回原籍,并把女儿留给朱家做儿媳。朱锡璐的父亲给房妻一百两银子做路费用。朱锡璐知道后,扣下了六十两。他的儿子知道后,扣下了二十两。房妻嫌钱少,回不了家。朱锡璐给她开了伪卷一张。房芝田的次子取钱被扣。房妻被迫上吊而死。长子写完血书,也自杀身亡,最后,血书给母子三人报了冤仇。朱锡璐和儿子都被雷劈死。
(二)听信妻言:山东沂州县,有兄弟二人。哥哥名叫大愍,娶妻尹氏,生有一子。弟弟名叫二愍,娶妻朱氏,也生一子。兄弟二人分家过日子。哥哥富有,弟弟却贫穷。一天,二愍无米下锅,打发儿子去大哥家借米,而大嫂却不肯借给。这时大愍家遭强盗抢劫,呼叫无人。只好叫二愍来救,二愍把强盗打走了。二愍妻又让儿子去借米。大愍因听信妻言,只借给一升小米。二愍妻很生气,让儿子把小米送回去。二愍和妻子商量,要搬家。于是,把房子和土地卖给了大愍。强盗看见二愍已经搬走。去大愍家,抢劫一空。大愍被打成重伤,临死前对二愍说:“这都是因为我听信你大嫂的话,才落得今日的下场。”说完就死去了。
(三)讹诈吃亏:清同治年间,闽县张集村,有个叫张仁的人。早年丧父,只有一母一妻。夫妻二人对母亲很孝顺。一天,张仁进城给母亲买药,在路上拾到五十两白银。因为怕耽误母亲服药,就把钱带回了家。母亲听说后,就赶忙让儿子进城等失主。失主看见拾银子的是个乡下人,想敲诈他。于是,改口说:“我丢的是一百两白银,为什么只剩下五十两?”二人争执不下。正巧曹县官路过此地。张仁连忙上前告状。县官说:“让拾银者在此等候。如果没有人认领,可以拿回家去,给老娘看病用。”又对失银者说:“你在此等候拾一百两银子的人。”这时,街前围看的观众无不鼓掌叫好,称赞县官断案如神。
(四)害人害己:山东昌平府荏平县永兴钱店,有个叫张生的伙计。一天,有人捎信说他父亲得急病,让他回家看望。张生想连夜赶回家。黑夜路过一片刘家林,此处常有劫路人。有个叫周大混的人,为了抢劫财物,常扮成白鬼吓唬过往的行人。当张生认清了周大混的本来面目时,两人撕打起来。张生给周大混一棒便逃跑了。看见前面村子有一户人家有灯光,想进去歇息一宿再走。原来这家马氏,正是周大混的妻子。她正掌灯等候丈夫回来。听见有人敲门。看见张生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问明了原因,以为丈夫已被张生打死。于是,让张生跟儿子睡在东屋。这东屋无门,等张生睡着时,把他杀死,替丈夫报仇。不久,周大混回来,二人商量如何杀死张生。这些话全被张生听见。于是,他连忙翻墙逃跑。周大混错把儿子当成张生杀死。夫妻二人又想一毒计,把儿子死尸扔到邻居刘德正家,讹他银两。结果,两家争执不清,告到县官那里。县官派人私访,张生主动去公堂做证。最后,周氏夫妻被斩首示众。
(五)雷击负心:秦州有个叫郑连泰的人。父亲死后,留给他许多遗产。他依仗有钱,无恶不做。娶妻张氏,又买一婢。他使女婢身怀有孕。妻子劝他收为妾。郑连泰不听劝告,反而说女婢与别人勾搭有孕,毒打一顿撵出家门。女婢回到娘家,也被父母赶出。走投无路,只好上吊自尽。郑连泰听说后,把此事告诉了妻子。妻子埋怨丈夫不应这样做。郑连泰恼羞成怒,逼死了张氏。岳父去告状,郑连泰苦苦哀求,岳父只好罢休。郑连泰此时已后悔,知道自己已经臭名远扬,只好搬到扬州去住。一日,突然下起倾盆大雨,一声响雷把他劈死。
(六)骗贼巧还:无锡县有个叫华正的人。家有父母妻子,他经常一人出外经商。一天,带三百两银子坐船去淮海买货。天黑时,有一个人身背重物要搭船。众舵工们怕那人是盗贼,不肯停船。华正心地善良,再三劝说舵工们让那人上船。那人上船后,去船舱向华正表示感谢,并同华正在船舱住了两三天便走了。后来华正开箱取衣服,发现三百两银子全不见了,才后悔自己不听舵工们劝说,爱管闲事才丢了银子,想投河自尽。舵工们发现后都来开导劝说,并送他回家,再取资本做生意。这时船顺风而行,天黑时,下起大雨。舵工们见那盗贼又要搭船,赶紧让华正躲进船舱。那盗贼上船走进船舱,看见华正,转身便跑。不小心,滑倒,掉进江中淹死。华正打开那盗贼的包袱一看,里面三百两银子正是自己的。华正为了表示感谢,分别给舵工们几粒珠子做纪念。今有民国抄本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