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林寺
一名“刘勰故居”。相传春秋鲁隐公八年(前715年)鲁公与莒子会盟处,南朝刘勰校经之所。位于莒县城西10公里浮来山上。始建于南北朝时期(420—589),占地达5400余平方米。主轴线上前后三进院落,以大佛殿为中心,前为山门,后有校经楼、三教堂;左右为关帝庙、十王殿和老母殿等佛道相间的清代小式木构建筑,共计45间,据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浮来山定林寺碑”记载:当时查勘山水地势,用罗镜循八挂方位,费银三千两,“遂尔玲珑栋宇,灵山焕采”。校经楼原名毗卢阁,刘勰校经处。刘勰(465—523),字彦和,幼年早弧,诚意校经,晚年皈依佛门,改名慧地,隐居以终。著有《文心雕龙》传世。寺前10米有隐士慧地题的“象山树”刻石,传为刘勰手书。1962年建亭保护,郭沫若题曰:“文心亭”。山门内有银杏(公孙)树一株,树径5米,高24.70米,枝叶繁茂,冠阴达700余平方米。该寺为鲁东南地区的名胜之一。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