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定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定义

 律者,率也,清浊之管也。
 律者,清浊之率法也。声之清浊,以管之长短为度。
 

汉·蔡邕《月令章句》(《汉魏遗书钞·经翼》第二册)


 乐也者,声音之学也;律也者,数度之学也。
 

明·朱载堉《律吕精义·序》


 【评】由此定义可知声学是中国的传统学科之一。
 创立新法:置一尺为实,以密率除之,凡十二遍。
 

明·朱载堉《律学新说》卷一《密率律度相求第三》


 [注]①密率:即2的12次方根。
 【评】这是十二平均律(朱载堉称为“新法密率”)的最早的数学定义。它比欧洲人的同样发现要早半个世纪左右。
 盖十二律黄钟为始,应钟为终,终而复始,循环无端。……是故各律皆以黄钟……为实,皆以应钟倍数……为法除之,即得其次律也。
 

明·朱载堉《律吕精义·内篇》卷一


 【评】这是十二平均律的又一定义,它与当代有关辞典的定义完全相同。

古词语“定义”的出处、文献和意思 - 可可诗词网

定义

 力,刑之所以奋也。
 力:重之谓下,舆重,奋也。
 

《墨经·经上,经说上》


 [注]①刑即形,指(人的)形体,即身体。② ,此处作舉(举)解。
 【评】这是我国最早对力和重的定义。
 力艺,重学也。力是气力、力量,如人力、马力、水力、风力之类;又用力、加力之谓,如用人力、用马力、用水、风之力之类。艺则用力之巧法、巧器,所以善用其力、轻省其力之总名也。重学者,学乃公称,重则私号。盖文学、理学、算学之类,俱以学称,故曰公;而此力艺之学,其取义本专属重,故独私号之曰重学云。
 

明·王徵译《远西奇器图说》卷一

定义dìngyì

能概括事物的本质特征的确切而简要的语句
 △ 下个~。

定义dìngyì

〈名〉对于一个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说明:下定义│定义准确。

定义

又称界说。 指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所作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 定义分为实质定义和语词定义。 前者用以揭示事物的固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后者用以规定或说明语词的意义。 定义是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联结词三部分组成的。如: “帆船是利用风力张帆行驶的船。”在这个定义中 “帆船”是被定义项, “利用风力张帆行驶的船” 是定义项,“是”为联结词。在辞书中,被定义项就是词目 (或字头、条头),定义项含在释文里面,词目和释文之间的空格相当于联结词, 也有用 “指”、 “就是” 一类词语充当联结词的, 定义是辞书中条目的核心。 下定义要避免犯定义过宽或过窄、同语反复、循环定义等错误。

定义dìng yì

❶ 下定义。1889年傅云龙《游历日本图经》卷十九:“日本臣民须照法律所定义应纳租税。”
❷ 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作的简要说明。1898年《大东合邦新义》:“请据致知学,以说国家之定义。”1901年贯公《人民论》:“有人类而后有人民,有人民而后有国家,然既曰人民,必须知己为何物,他为何物,及己与他之关系,此人民之定义。”

定义

定义

用简短准确的语句揭示概念内涵,或说明、规定语词涵义的逻辑方法。义称“界说”。如:“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被揭示内涵的概念或被说明、规定涵义的语词是被定义项,分别用Ds和“Ds”表示,如上例中的“普通话”; 用来揭示概念内涵、或说明、规定语词涵义的概念是定义项,用Dp表示,如上例中“就是”以后的那些内容;联结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的语词是定义联项,表示两者之间的肯定关系,通常用“是”表示,如上例中的“就是”。定义可分为真实定义和语词定义两类,其一般结构形式分别为:“Ds就是Dp” ,“‘Ds’就是Dp”。现代汉语中,定义有多种多样的语言表达形式,如:“Ds是Dp”、“Ds,即Dp”、“Ds——Dp”、“所谓Ds,就是Dp”、“Dp就是Ds”等,均是常见的真实定义语言形式。
定义的规则有: (一)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必须是同一关系。违背这条规则,定义就不可能准确揭示概念内涵,造成“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定义过宽是定义项外延大于被定义项外延,定义项所揭示的不是被定义概念的内涵,而是被定义概念的邻近属概念的内涵,如:“形式逻辑是关于思维的科学”。定义过窄是定义项外延小于被定义项外延,定义项所揭示的是被定义概念的邻近种概念的内涵,不是被定义概念的内涵。如:“平行四边形是四角都是直角、并且四边相等的四边形。”(二)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违背这条规则就不能达到用已知去明确未知的下定义目的,造成“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同语反复是定义项直接包含被定义概念。如:“麻醉就是麻醉剂所起的作用”。其定义项中有“麻醉’这一概念。循环定义是定义项间接包含被定义概念,即在同 一思维过程中,先用甲概念给乙概念下定义,然后又用乙概念给甲概念下定义。参见“循环定义”条。(三)正概念的定义不能采用否定形式。否定形式只能揭示被定义概念所不具有的内涵,不能揭示被定义概念所具有的内涵。违背这条规则,就会造成“误用否定式”的逻辑错误。如“直线是不曲的线”。(四)定义必须清楚、确切。定义项必须是科学的、严格确定的术语和概念,定义项和被定义项所涉及的对象只能是同一类对象,不能是借喻相类似的对象来说明。违背这条规则,就会造成“定义含糊”的逻辑错误。
定义在思维活动中,是形成、巩固、交流概念的重要手段,是明确概念内涵、辩别概念外延的基本方法,是进行证明或反驳的可靠论据。

☚ 概念概括的推演   界说 ☛
说明的方面

说明的方面

说明原委:说委
说明意思:言意
对某事物特征概念简要地说明:定义 界说
科学研究上对客观事物的假定的说明:假说
向尊上说明情况:禀明
尽量地说明自己很清白:洗清卖白

☚ 说明   说理 ☛
定义

定义dingyi

用精练的语句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亦称界说。如“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定义由三部分组成:被定义项,即通过定义揭示其内涵的概念;定义项,即用来揭示被定义项内涵的概念;定义联项,即表示被定义项与定义项之间逻辑联系的概念。下定义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揭示被定义项邻近的属和种差下定义。可用公式表示为:

被定义项=种差+邻近的属


所谓种差就是某属下面一个种不同于其他种的特征。由于种差可以是不同方面,下定义也可以有多种方法,主要有:
❶种差是被定义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叫性质定义。如前例。
❷种差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事物产生、形成过程的特征,叫发生定义。如“圆周是平面上一动点以等距离绕另一定点运动所形成的封闭曲线”。
❸种差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功能、作用,叫功用定义。如“气压计是用以测量大气压力的物理仪器”。
❹种差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事物与另一事物之间的关系,叫关系定义。如“偶数就是能被2整除的数”。上述定义均为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统称为真实定义或实质定义。定义中还有的是规定或说明某语词的含义的,叫语词定义。如“鼻衄即鼻出血”。
传统逻辑认为,正确的定义必须遵守下列规则:定义必须相应相称,即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外延完全相同,二者具有全同关系;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定义项中不能用晦涩含混的语言和夸张、比喻;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的语句形式和负概念。
☚ 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划分 ☛
定义

定义Dingyi

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它的特点是用精炼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如:人就是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就是用概括的语句揭示了“人”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定义由三部分组成: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被定义项就是通过定义来揭示其内涵的概念。如上面定义中的“人”。定义项就是揭示被定义概念的内涵的项。如上面定义中“就是”后面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等。定义联项就是表示被定义项与定义项之间的联系的概念。在上面定义中的“就是”是定义联项。在语言方面,被定义项可以是一个语词,也可以是一个词组。定义项可以是一个语句,也可以是一组语句。定义联项,在语言方面的表现,常为“就是”,也有用“叫做”、“是”、“所谓……是……”的。如果以Ds表示被定义项,Dp表示定义项,用“就是”表示定义联项,那么,定义用分式可以表示为:Ds就是Dp。定义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❶属加种差定义。用这种方法给概念下定义时,首先要找出被定义项的“邻近的属”,也就是找出被定义项所反映的对象属于哪一个类。例如,给“数学”下定义,首先要找出“数学”邻近的属概念“科学”,把“数学”放到“科学”这个更广泛的概念里,确定数学是科学当中的一种。然后是找出被定义项所反映的这一种对象同其他的种之间的差别,即找出种差。如,把数学同其他各种科学加以比较,找出它和其他各种科学(如物理学,化学等)之间的差别,即“研究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这就是数学有别于其他科学的种差。最后,将“种差”和“属概念”加在一起,就得到了被定义项的内涵,即被定义项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即“数学就是研究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属加种差定义的形式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概念。
❷发生定义。即通过揭示事物产生或形成过程来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例如,圆是平面上的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曲线。
❸关系定义。即通过揭示被定义对象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例如,叔父是指跟父亲辈分相同而年纪较小的男子。
❹功用定义。即以事物的特殊功用作为种差的定义。这种定义指出该类事物的特有功能。例如,笔是用来书写和画图的工具。
❺语词定义。就是说明或规定语词意义的定义。所谓一个语词的意义,就是这个语词表示具有某种属性的事物,表达具有某种内涵的概念。当别人不了解某一语词的意义时,就要对已有确定含义的语词给以说明。例如:“单方”,是指民间流传的药方。“生老病死”中的生指出生。当提出一个新的语词或者在某种特殊意义上使用某些语词时,就要对它们作出规定性的解释。例如,“双百方针”是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给一个概念下定义要遵守以下几条规则:
❶定义项的外延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
❷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
❸定义不能用比喻或其他含糊的概念。
❹定义项一般不应包含否定概念。

☚ 概念概括   划分 ☛

定义

又称“界说”。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构成。定义项揭示被定义项的内涵。如“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即为一定义,其中,“商品”是被定义项,“是”是定义联项,其余部分是定义项。

定义

定义

又称“界说”,指明确词项(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例如,“人是能够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会思维的动物。”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上例中,“人”是被定义项,“能够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会思维的动物”是定义项,“是”是定义联项。定义分为实质定义和语词定义。实质定义是从揭示词项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方面进行的,语词定义是从规定或说明语词意义的方面进行的。通常下定义采用的是属加种差的方法,即首先找出被定义项的邻近的属,确定被定义项所反映的对象属于哪一个类,然后找出被定义项所反映的这一种对象与该属中其他种之间的差别即种差,最后按“被定义项二种差+邻近的属”的公式写出定义。上例就是一个属加种差的定义。下定义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定义的规则有四:(一)定义必须相应相称,它要求定义项的外延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完全重合,二者具有全同的关系。违反了这条规律就会出现“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其中,“定义过宽”是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定义过窄”是定义项的外延小于被定义项的外延,(二)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出现“同语反复”和“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其中,“同语反复”是定义项中直接包含了被定义项,“循环定义”是定义项中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三)定义项,除非必要,不应包含否定性的语词,因为如果定义项中包含否定性的语词,那么它就只能说明事物不具有某种属性,而不能说明事物具有某种属性;(四)定义必须清楚明白,它要求定义项中不能包含晦涩含混的语词,不能含有隐喻,违反这条规律就会出现“以比喻代定义”和“定义含混不清”的逻辑错误。

☚ 词项的种类   划分 ☛
定义

定义

通过一个概念说明另一个概念内涵的解释方法。通常运用简短的语句来表达。在宣传和解释活动中,对重要的概念要下定义,使人们明确所说的重要概念的内在涵义。定义是由被定义项、下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的。被定义项是需要明确内涵的概念,下定义项是用来说明被定义项内涵的概念;定义联项是揭示下定义项和被定义项之间的逻辑联系的概念,它的词语表达形式通常用“是”、“是指”、“就是”、“表现为”等。定义在宣传与解释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确定概念的内涵,揭示事物的本质,引导人们把握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内在联系,把不同事物明确地区分开来。最常用的定义方法有实质定义和语词定义两类。实质定义能够揭示某一概念、内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词语定义是明确词语表达什么概念的定义。在词语定义中,被定义的不是概念而是词语,它可以确定一个新创造的词语的含义或赋予已有词语以新的含义。
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必须用明确的概念,用确定、鲜明的概念揭示被定义概念的内涵。下定义还必须用全同概念,即下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必须是共同反映同一种事物,如果违背了这一原则,必然犯“南辕北辙”或“定义过宽”和“定义过窄”的错误。下实质定义不得用被定义概念。定义的目的是通过下定义概念去明确被定义的概念,如果在下定义概念中用被定义概念,等于用不明确的词语去说明不明确的词语,就达不到下定义的目的。
在各种宣传和解释活动中,运用定义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区别不同的事物,把人们对事物最深刻的认识固定在最主要的联系中。要作出正确的定义,就要具有关于定义对象的具体知识,深知这一对象的各个方面的特性。下定义还必须采用严格的术语,不能运用含混的词语。定义概念也不能用比喻,比喻虽然富于形象性和启发性,但却不能准确地说明事物的本质。

☚ 视界融合   单独的概念 ☛

定义

definition

定义

definition
林肯对民主的~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Lincoln defined democracy to be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2001年6月15日的 《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报》,在国际上首次对三股势力作了明确~。The Shanghai Convention on Combating Terrorism,Separatism and Extremism signed on 15 June 2001gives a clear definition of the“three forces”./下~ give a definition;defin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0: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