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官厅审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官厅审计palace audit又称宮廷审计。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为维护自身统治和经济利益由官府来进行的一种审计。据史料记载,官厅审计起源于西周。当时,会计部门的审核工作由“司会”负责,独立于会计部门之外的审计工作由“宰夫”等官员负责,由皇帝授权审查财物的领用保管,并以此考核有关官员的政绩,决定赏罚。但没有专门的审计机构,审计活动处于萌芽状态,可视为审计的雏形。秦代设御史大夫,直接对皇帝负责,行使国家行政、经济的监察大权,审计地位有所提高。汉承秦制,并制定“上计律”,使审计与法相联系,成为我国审计立法的开端。隋唐两代,在“刑部”下设“比部”负责审计,审计性质以财政、行政监督变为司法监督的一部分。公元992年宋朝设审计院,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审计”命名的官府机构,并建立了比较严格的审计制度。官厅审计的主要任务是审查宫廷收支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类似近代的政府审计。 官厅审计 官厅审计亦称“政府审计”。“民间审计”的对称。由国家专设的审计机关依法对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决算,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有国家或政府投资的单位的财务收支与经济效益进行的审计监督。在我国,官厅审计的实践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据史料记载,西周曾在天官之下设宰夫一职,专管审计。秦汉时的御史监察制度,包括审计的职掌。唐宋时期,国家在刑部之下,设立了专门的、独立于财计部门之外的审计机关——比部。比部制度的形成,标志着我国古代官厅审计的建制的基本建成。在西方,官厅审计可追溯至1807年拿破仑一世建立的法国审计院。本世纪50年代以前,西方政府审计的内容主要是合规性审计。50年代以后,政府审计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日渐丰富,除合规性审计以外,还包括效率审计、效果审计、经济审计和综合审计。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建立了不同模式的国家审计或政府审计机构,代表国家或政府或执政党行使监督职权。与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相比,国家审计具有权力大、地位高,历史悠久和高度强制性的特点。 ☚ 审计院 政府审计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