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官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官利

又称“官息”或“正息”。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筹集资金所通常采取的一种制度。按照这种制度,企业股票负有固定的“官利”,即不论企业盈亏,必须按期支付股息。有盈余时,再按股分配“红利”。这样,投资人就成了企业的债权人,其投资就等于向企业的贷款。“官利”一般为年利8%以上,这反映了当时工业资金筹集的艰难。

官利

也叫官息或正息。旧中国对股息的称谓。它与一般股息的含义有所不同。在旧中国,股东入股时就对官利率作了规定(年利率一般为8%),不管企业是否盈余,官利必须照付。支付官利后,企业如有盈余,股东还要得到超过股息部分的利润,称为红利。官利是旧中国特有的产物,是民族资产阶级为筹集和稳定资金所采取的一种制度。
在官利制度下,股东对于企业,并不是单纯的企业投资人,而是投资人兼债权人。股东所持的股票,也不只是投资证券,而还是借贷字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封建地主、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的剥削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优势。尽管某些交通运输工具有所发展,却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近代信用机构虽已出现,但不同城市的放款利率还存在巨大差别; 近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没有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因此,在旧中国没有形成平均利润率。在这种情况下,官利虽然分割了企业利润,却不受平均利润率的限制,资本利息也就不构成产业利润的组成部分,产业利润只能表现为利息以上的余额。官利制度的出现,正反映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局限性。

官利

我国解放前,股份公司或合伙企业根据公司章程或合伙契约规定,每年按规定利率发给股东或合伙人的投资利息。股份有限公司要先弥补上年亏损并提足公积金后尚有盈余时,才能发付官利。合伙契约有时规定不论盈亏均需按规定利率,发付官利; 无盈余时发付的官利,在以后年度有盈余时冲销。超过规定利率从盈余中发给股东或合伙人的那部分投资利息,称“红利”。对企业的董事、经理、一般职工发放的一部分盈余,称“花红”。

官利

官利

中国近代股份企业中固定发付的股利。一般在企业章程中或决议中订明每年发付的股息率,称为官利。在官利之外,还可视企业盈余情况加发红利,如每股官利5%,红利4%,合计即为9%,若每股金额为100元,年全部股利即为9元。

☚ 比期   绥远宝丰社“谱拨”银钱 ☛
官利

官利

别称“官息”、“正息”。旧中国资本主义近代企业的股息。通常是指每年不论盈亏必须偿付投资人股金的高额利息。参见“官利制度”。

☚ 本金   利息 ☛
官利

官利

股息的俗称。见“股息”。

☚ 花红   镑亏 ☛
0001104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