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宗祧继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宗祧继承

古代继承宗庙世系的制度。宗指祖庙,祧指远祖的庙。其原义为继承宗庙的祭祀,引伸为家族内对亲统世系的继承。中国古代重宗法,宗祧继承在家族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宗祧继承人的确立,严格区别嫡庶长幼。嫡长子独享宗祧继承权。无嫡长孙则由嫡长孙,无嫡长子由嫡次;无嫡子、嫡孙,始由庶长子;无庶子或庶孙,再于同宗辈份相当者中立嗣。违反立嗣方式者要受法律制裁。《唐律疏议·户婚》:“诸立嫡违法者,徒一年”。明清律有类似规定。宗祧继承与财产继承紧密相联。有宗祧继承权者同时享有财产继承权。

宗祧继承

又称“宗法继承”。根据血缘与辈份关系而继承宗庙世系的制度。宗指祖庙,祧指远祖的庙。宗祧继承的原义是继承宗庙的祭祀。源于宗法制度和嫡长继承制度。始于西周,唐宋时期逐渐完善。宗祧继承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只限于嫡长子继承,无嫡长子则由嫡长孙,无嫡长孙始由嫡次子,无嫡子或嫡孙,始由庶长子、无庶子或庶孙,始可于同宗中找辈份相当者立嗣。《唐律疏议》中规定 “无嫡子及有罪疾,立嫡孙; 无嫡孙,以次立嫡子同母弟; 无同母弟,立庶子; 无庶子,立嫡孙同母弟;无同母弟,立庶孙;曾、玄以下准此。无后者为户绝。”为维护宗祧继承制度,立嫡违法者须受到刑罚制裁。《唐律·户婚》以及《宋刑统》中规定:“诸立嫡违法者徒一年,即嫡妻五十以上无子者,得立庶以长,不立长者亦如之”。《唐律疏议》对上述规定解释为:“立嫡者本拟承袭,嫡妻之长子为嫡子,不依此立,是名违法,合徒一年。即嫡妻年五十以上无子者,谓妇人年五十以上不复乳育,故许立庶子为嫡,皆先立长;不立长者,亦徒一年,故云亦如之。”明清律户律户役门立嫡子违法条亦有对养异姓男者,予以徒刑的规定。宗祧继承虽亦涉及遗产继承,但与财产继承为两事,有宗祧继承权者即享有财产继承权,但有财产继承权者,未必有宗祧继承权。对于无宗祧继承权的次子、庶子,可以得到被继承人的部分田产、财物等。宗祧继承制度反映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公开地歧视次子、庶子,极为不平等。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宗祧制度不复存在。

宗祧继承

宗祧继承

祧指远祖之庙,宗祧即宗庙。古代家的永存和祭祀的永存是一致的,宗祧继承关系到香火的接替。所谓香火,就是对祖先的祭祀。自西周确立了宗法制后,嫡长子成为合法祭祀继承人,主持祭祀,并沿续下来。如唐代对祭祀继承人的选定顺位作了详细的规定: 先嫡长子,次嫡长孙,再次嫡长子同母弟、庶子、嫡长孙同母弟、庶孙,以此顺延,违犯顺序者,要受法律的惩罚。古代没有子孙继承香火的,应立嗣子。人死后才解决立嗣问题的,叫做“继绝”。继绝有两种形式,一种叫“立继”,指寡妇为丈夫确定香火继承人;另一种叫“命继”,指夫妻双亡,由夫家的近亲尊长为之立嗣。但明代不许寡妇立继,因此,继绝的方法,只好听从夫家的近亲尊长命继了。

☚ 继祢   封爵继承 ☛

宗祧继承

继承上辈宗族身份的中国封建家族制度。有子(孙)立长、无子(孙)立嗣,由嫡长子(孙)继承为原则,否认女子继承权。涉及财产分配而与现代财产继承不同。嫡长子(孙)继承主要家产,次子、庶子等虽可分得部分家产,但不能承袭权位。1949年后已废除此制。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