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宗社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宗社党

又称“君主立宪维持会”,中国辛亥革命时期的反动团体。以反对清帝退位,阻止南北议和为行动纲领,试图挽救清政府的灭亡。1912年1月,由良弼、溥伟、铁良、善耆等发起成立。本部设在东京,大连、海拉尔设有支部。成员大部分为清代的王公贵族。日本财阀大仓喜八郎以开采东北的森林和矿藏为条件借给宗社党活动经费。他们胸刺二龙图,以满文刺名为标志,在北京、天津等地从事秘密活动。策划蒙古匪徒巴布扎布武装叛乱未遂。良弼被炸死后,宗社党失去中坚领导,袁世凯又策动段祺瑞发表通电,赞成共和,清室被迫退位,宗社党也宣告解体。部分残余势力潜伏到天津、青岛、大连等地仍进行复辟活动,在建立“满州国”活动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宗社党

辛亥革命期间少数清朝皇族结成的旨在复辟的反动政治组织。1912年1月由清朝皇族原近卫军协统良弼、恭亲王溥伟,原江宁将军铁良、肃亲王善耆等组成。反对清帝退位,反对袁世凯与革命政府议和。成员胸前均刺上二龙图案、满文姓名等标志,在京津等地进行秘密活动,准备孤注一掷。26日,宗社党骨干良弼被革命党人彭家珍炸死,皇族纷纷逃离北京,次日,袁世凯策动段祺瑞等发表通电赞成共和。清帝被迫退位,该组织遂自行解体。其残余势力潜伏于天津、东北等地,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行复辟活动。

宗社党

清末朝廷内党派之一。自宣统末至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 由皇族肃亲王善琦、载涛、载洵、载泽、溥伟、禁卫军协统良弼等组建。反对共和, 反对清帝退位,反对与革命政权议和。不久,与野心家、窃国大盗袁世凯发生正面冲突, 其核心人物良弼被革命党人彭家珍炸死,势力大衰。其残余势力潜伏天津、东北等地,在日本帝国主义扶持下,进行复辟活动。

宗社党

清末朝廷内部分满族贵族组成的党派名称。宣统末年(1911)至民国元年(1912),以皇族肃亲王善耆、载涛、载洵、载泽、溥伟,以及毓朗、铁良、良弼等人为首筹备成立。宗旨是反对共和、反对南北议和和清帝退位,主张君主立宪以维持摇摇欲坠的清朝统治,提倡外联群帅,内安当国,力图对起义军进行严厉镇压。在御前会议期间,与袁世凯等发生冲突。1912年,核心人物良弼被革命党人彭家珍炸死后,势衰,残余势力在日本帝国主义扶持下,潜伏天津及东北等地进行复辟活动,企图在东北另立小朝廷来对抗革命。

宗社党

辛亥革命期间清朝皇族成员组成的反动集团。清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后,载涛、载泽、毓朗、良弼等一批清朝王公贵族,坚主武力对抗,反对起用袁世凯,反对清帝退位。1912年1月结成集团,称宗社党。成员胸前刺有二龙图形,以满文刺写姓名为标志。他们企图迫袁辞职,再次组织皇族内阁,甚至宣称搞“南北分立”;一些蒙古封建王公还企图组织自己领地的武装进行对抗。在让国御前会议上,坚持君主立宪,反对民主共和。嗣因良弼被革命党人彭家珍刺杀,该集团解体。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