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宗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宗学zōng xué(字)黄敏,明代人,曾任广西按察司副使。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學校部 > 地方學校 > 宗學 宗學 zōngxué 亦稱“宫學”。封建王朝的皇族子弟學校。周代貴族子弟八歲入小學,十五歲入大學。至宋始稱“宗學”。《大戴禮記·保傅》:“及太子少長,知妃色,則入于小學。”盧辯注:“古者太子八歲入小學,十五歲入太學也。”《宋史·選舉志三》:“初,宗學廢置無常。凡諸王屬尊者,立小學于其宫。其子孫,自八歲至十四歲皆入學,日誦二十字。”徽宗崇寧間,在兩京置敦宗院,院皆置大、小學教授,並立考選法。南宋高宗紹興十四年,“建宗學于臨安,生員額百人:大學生五十人,小學生四十人,職事各五人。置諸王宫大、小學教授一員。在學者皆南宫、北宅子孫。”明代也有宗學。《明史·選舉志一》:“宗學之設,世子、長子、衆子、將軍、中尉年未弱冠者俱與焉。其師,於王府長史、紀善、伴讀、教授等官擇學行優長者除授。萬曆中,定宗室子十歲以上,俱入宗學……子弟入學者,每歲就提學官考試,衣冠一如生員。”清在入關前即設宗學,令八至十五歲皇族子孫入宗學讀書。乾隆四年規定宗室學生十名配備一名教習。宗學學生於漢經書文藝外,須習滿文,兼習騎射。 宗学zōng xué皇室子弟就读的学校。《宋史·选举志》:“[绍兴]十四年,始建~~于临安。” 宗学学校名。古代专为教授皇族子弟而设置的学校。汉平帝时始置宗师,掌教育宗室子弟。北魏武帝时设皇宗学。唐初于秘书省外别置小学,令宗室子孙就读。宋代的宗学分为小学与大学。元丰六年(1083)始设宗室小学,检八至十四岁宗室子弟入学。崇宁元年(1102),诸王宫设大、小二学,置教授。宗室子弟十岁以上入小学,二十岁以上入大学,由宗正寺兼领。四年,改教授为博士。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重建宗学于临安(今浙江杭州),招收大、小学生一百人,置大、小学教授各一人。嘉定九年(1216),诸王宫学并归宗学。凡有籍宗室子弟三年一次,通过入学考试,可入宗学。明制,凡宗室子弟年未满二十者,均入学。万历中重定,十岁以上皆入学。衣冠同于生员,每年由提学官考试。以王府长史、纪善、伴读、教授学行优者为师。后令与生员同赴乡试,并有经乡试、会试得官者。清顺治十年(1653),八旗各设宗学,选满洲生员为师,凡未封宗室子弟十岁以上者俱入学,习满文。雍正二年(1724),改设左、右翼满、汉宗学各一。王、公、将军及闲散宗室子弟十八岁以下者,入学分习满、汉文,兼习骑射。每学各以王、公一人总其事,并设总管、副总管、满教习、汉教习、骑射教习,分别管理学务和教学。乾隆十一年(1746)定学额,左翼七十,右翼六十。后增为各百人,入学年龄也改为十至十三岁。学制五年。学满可与天下贡士同殿试,赐进士甲第,用于宗人府、翰林院等衙门。嘉庆时规定,宗学学生也要同天下士子一样,经过乡试、会试的选拔方能入仕。光绪三十四年(1908),裁左、右翼宗学,设八旗高等学堂及左、右翼高等小学、初级小学堂。 宗学清朝官办学校之一。始建于顺治九年(1652),令满洲八旗各设 “宗学”一所,共设8所。专招皇族爱新觉罗氏近支子弟入学。实则是满族贵族子弟学校。雍正二年(1724),按满洲八旗左、右两翼合并为2所,准十八岁以下的宗室子弟入学。主要学习满汉文,兼习骑射。乾隆十年(1745),限定学生额,八旗右翼60名,左翼70名。嘉庆十三年(1808),均增至百名。光绪二十八年 (1902),改并为学堂。 宗学古代的贵族学校。公元485年北魏孝文帝时建立,学生都是宗室子孙。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重建,学生定为100人。明清两代亦设,规定10岁以上方得就学。 宗学 宗学古代教授皇族子弟的学校。汉平帝时,始设宗师教授宗室子弟。北魏则设皇子学。唐代设小学,教育宗室子孙及功臣子弟。宋代在诸王宫皆设小学,凡八至十四岁的宗子皆可入学。崇宁元年(1102年),令诸王宫置大、小二学,置教授两员,立考选法。宗室子弟十岁以上入小学,二十岁以上入大学。设宗学博士及学正、学录等。立三舍法。由宗正寺兼领。宋室南迁后,绍兴十四年 (1144年) 在临安 (今浙江杭州) 重建宗学,教授南宫北宅子孙,规定生徒以一百人为额,其中大学五十人,小学四十人,职事各五人。设大、小学教授二员。后来宗室疏远者亦准入学。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始于诸王府置宗学,由宗正主持管理,由教授、纪善等官充任教师。以十岁以上宗室子孙为生员。学习 “四书”、“五经”、史鉴、性理及 《皇明祖训》、《孝顺事实》等。入学肄业五年,可照例请封,给禄米三分之一;再肄业五年,方许奏请出学,给全俸。清承明制,顺治十年 (1653年)八旗各设宗学。雍正二年 (1724年) 定左、右翼宗学之制: 左、右翼各设满、汉学各一所,王、公、将军及闲散宗室子弟十八岁以下者,皆可入学。教学内容为满、汉文字及骑射。左、右翼宗学设总理学务王二人、稽察宗学京堂官四人、总管四人、副管十六人,由年长位尊的宗室充任;另有满文教习六人、汉文教习八人、骑射教习六人。学生各为一百人。每名学生每月给银三两、米三斗。学制五年,经考试,可赐进士及第,于宗人府、翰林院任职。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为八旗高等学堂及左、右翼高等小学、初级小学堂。 ☚ 算学 女真学 ☛ 宗学 宗学专为宫廷贵胄子弟设立的学校。汉平帝时始置宗师,教育宗室子孙。北魏武帝时设立皇宗学。唐高祖时,诏秘书外省别立小学,以教宗室子孙及功臣子弟。宋代凡诸王属皆于其宫设小学,其子孙自八岁至十四岁皆入学。神宗熙宁十年 (1077)定宗子试法。元丰间立宗学,但不久废。元祐元年(1086) 命宗室建小学。崇宁元年 (1102) 诸王宫设大、小学,置教授2员,立考选法。宗室子弟10岁以上入小学,20岁以上入大学,由宗正寺兼领。四年 (1105) 改教授为宗学博士,共13员,立三舍法。大观元年 (1107) 又置命官正、录各一员,以宗子正、录副之。南宋绍兴十四年 (1144) 重建,定人员百人为额,大学生50人,小学生40人,职事各5人,设大、小学教授2员。教育对象皆南宫北宅子孙。嘉定九年 (1216) 诸王宫学并归宗学,改教授为博士,再置教谕,仍隶宗正寺。命凡有籍宗室子弟三年补试一次,仿太学实行三舍补升法。明清两代沿袭之。明万历中,定宗室子弟十岁以上俱入宗学,若宗子众多,则分置教师,以王府长史、纪善、伴读、教授等官择学行优长者除授,或于宗室中推举1人为宗正领其事。清顺治十年(1653),八旗均设宗学,选满州生员为师,凡未受封的宗室子弟十岁以上者俱入学,学习清书和骑射等。雍正二年 (1724) 定制,左、右两翼设满、汉学各一。雍正七年另立觉罗学,凡觉罗子弟八岁至十八岁皆入学。清亡宗学废。 ☚ 鸿都门学 崇文观 ☛ 宗学中国古代皇族子弟学校。汉平帝时设宗师以教育宗室子孙。北魏武帝时始设皇宗学。 宗学学堂名。清代为宗室子弟所开办的贵族学堂。宗人府办。左右翼分设两学。由府请旨简派亲郡王2人总理学务、京堂官3人以轮值稽察功课,由府挑选宗室长老多人“引见”,授为正副总管以直接分管两学。每学,设满书教习3人,以文闱、翻译闱中式进士、举人选 宗学官学名。(1)北宋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由宗室令铄建议设立,既而中辍,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复置。崇宁初,立月书、季考之法,宗室子弟十岁以上入小学,二十岁以上入大学,小学生近一千人,分十斋。置大、小学教授,由宗正寺兼领。靖康之乱,宗学废。南宋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重建宗学于临安,招收大、小学生一百人,诸王子弟才得以入学。置大、小学教授各一人。嘉定九年(公元1216年)改教授为博士,又置宗学谕一人,并隶宗正寺。宗学博士在太常博士之下,谕在国子正之上。(2) 明代在北京与南京分别设立,入学的学生限于亲王的世子、长子、众子及十岁以上的宗室子弟。学习期限为五年,如考试成绩优异,经批准可以提前离校,并享受本人所属等级的俸禄。最初规定每年由提举考试。后来一律由科举考试才给予出身。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