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宏道书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宏道书院

在三原县城北。明嘉靖年间户部尚书王承裕 (字天宇、三原人)创办。弘治六年 (1493),王承裕举进士后,随其父太宰公王恕归里,诸生秦伟、马里、雒昂辈求教,遂借僧舍为讲学之所,题名“学道书堂”。于堂后自购一室,曰“宏道书屋”。弘治八年(1495年)秦伟等谋从募资、借北城永清坊普照寺旧址建院,取名“宏道书院”。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为铭,并依据宋朱熹所办白鹿书院《书院教条》,订立学规20条,对“明德、学道、游艺”以及会食、归宁(回归省亲)等有严格规定。考经堂内藏有书籍资料上千卷,生徒分20岁左右与10岁左右两类。20左右者有堂上、堂外之别,10岁左右者有堂外、堂下之别,按勤与惰、优与劣为升降标准。从书院肄业而任职清政府者如高陵白遇道、礼泉宋伯鲁等,为一时之名士。道光十年(1830)宏道书院成为陕甘学士深造之所。光绪二十八年(1902)书院改为宏道高等学堂。

宏道书院

宏道书院honɡdɑo shuyuɑn

明清教育机构。故址在三原县北城(今三原县北城中学)。由明代三原北城人王承裕(字天宇,嘉靖时户部尚书)创办。弘治癸丑年(1493)邑人王承裕随其父王恕(字宗贯,曾任吏部尚书)回县,一些儒生向他求教,遂借僧舍为讲学之所,题名宏道书屋。弘治乙卯年(1495),王承裕赴京任兵部尚书,数月便因病回里,求教者更众,随义捐借北城永清坊普照寺废院建起书院。南北40丈,东西12丈,坐北向南,大门题名“仰高”,二门曰“恭敬”,三门曰“中立”,仰高门内植梓树,象征着培育英才;中立门内栽有松柏,有栋梁之意。整个书院花木葱郁,建筑坚固,雕刻细致,绘画朴素,取名宏道书院。宏道书院以“父子亲、君臣义、夫妇别、长幼序、朋友信”的儒教当做教育理念,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为办学宗旨。书院学生出名者颇多,如马理、吕楠、康海、秦伟、雒昂等。至清代,从书院中肄业而任职朝廷者如高陵白遇礼,醴泉宋伯鲁等,均为一时之名士。清道光十年(1830),陕西督学周之桢重修书院,使宏道为陕、甘两省学士深造的地方。道光二十三年(1843),督学沈兆霖倡导捐资扩建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宏道书院改为宏道高等学堂,成为当时西北传播新学的最高学府之一。于右任、李仪祉、吴宓、张奚若、范紫东、张季鸾等曾在此求学。

☚ 赤淳县苏维埃政府   张明亮农业生产互助组 ☛
0000498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4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