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完颜合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完颜合达

 金末大将,女真族。名瞻,字景山,以小字行。少长兵闲,习弓马,能得人死力,贞祐初,以亲卫军送岐国公主,充护卫。三年(1215)授临潢府(今辽宁省昭乌达盟巴林左旗附近)推官,权元帅右监军。随军至平州(今河北卢龙)兵变,杀乞住,被推为统帅。旋为蒙古军败,投降。四年十一月,合达率所部及州民浮海归金,进官三级,升镇南军节度使,驻益都(今山东益都)。兴定元年(1217)正月;转通远军节度使、兼巩州管内观察使。七月,改平西军节度使、兼河州(今甘肃临夏县)管内观察使。二年知延安(今陕西延安市)府事、兼鄜延路兵马都总管。三年正月,伐宋,以合达为元帅右都监,三月,破宋兵于梅林关,擒其统领张时。又败宋兵于马岭堡。获马百匹。四年,复为元帅右都监,屯延安,屡败夏军。五年,知延安府事,兼前职。元兴元年(1222)迁元帅左监军,授山东西路吾改刺世袭谋克。权参知政事,行省事于京兆(今陕西西安)。二年,因保风翔(今陕西凤翔)之功进官,是时,河中(今山西永济西)已破,合达提兵复取之。正大三年(1226)诏迁平凉(今甘肃平凉市)行省。四年,拜平章政事,封芮国公。八年,率军与蒙古战,战败,弃陕西还河南。九年,率大军与蒙古战于三峰山(今河南禹县境),大败,旋为蒙古军所杀。史载“合达熟知敌情,习于行阵,且重义轻财,与下同甘苦,有俘获分给部下,遇敌则身先之而不避,众亦乐为之用,其为人亦可知矣。”

完颜合达?—1232

金军统帅。又作合打。名瞻,字景山。贞祐初,为护卫。三年(1215年),授临潢府推官,权元帅右监军。临潢、全庆两军兵变,被拥为统帅,还平州(今河北占龙)。蒙古军大将喊得不至平州城下招降。率兵迎战不敌,降蒙军。四年,率所部及州民经海西南归金。升镇南军节度军,驻益都,与元帅蒙古纲接应,充宣差都提控。与蒙军战于寿光、临淄等地。兴定元年(1217年),为通远军节度使、兼巩县管内观察使,平西军节度使,兼河州管内观察使。二年,知延安府事、兼鄜延路兵马都总管。三年,奉诏伐宋,为元帅右都监,屡败宋军。西夏来犯,均率兵击退。五年,知延安府事。元光元年(1222年),改任元帅左监军,权参知政事,行省事于京兆(今陕西西安)。二年,以保风翔之功进官。正大二年(1225年),陕西大旱。招集流亡,助民耕垦,使延安百姓恢复耕稼。镇压巩州田端反金活动。三年,奉诏迁平凉行省。四年,拜平章政事、封芮国公。又率军救卫州(今河南汲县)。八年十一月,蒙古兵自饶峰关,由金州而东,渡汉江来犯。与移刺蒲阿前往邓州迎击,大战于禹山,蒙古兵败退。九年,兵败于阳翟三峰山(今河南禹县境),仅以数百骑走钧州,城破,为蒙古兵所杀。熟知敌情,善于作战,身先士卒,与部下同甘共苦,时人赞为良将。

完颜合达?~1232

金末将领。名瞻,字景山。少长兵间,习弓马,懂战阵。贞祐初,授临潢府推官,权元帅右监军,累进镇南军节度使。兴定时,屡与元军、宋军作战,历任通远军节使、平西军节度使、知延安府事兼鄜延路兵马都总管。元光时,迁升元帅左监军、参知政事,行省事于京兆。正大时,累擢平章政事,封芮国公。后率15万军援救汴京,与元军战于钧州三蜂山,兵溃被杀。合达熟知敌情,习于行阵,重义轻财,与下同甘苦,众乐为用,乃当时金之良将。

完颜合达?—1232

金大将。名又作合打、合答、哈达,名瞻,字景山。女真族。完颜氏。善骑射。贞祐二年(1214),充护士,送岐国公主赴蒙古。三年,授临潢府推官,权元帅右监军。为避蒙古军,府南迁平州(今河北卢龙),隶经略使乌林答乞住,授军中都统,迁提控。全、庆两州及临潢军变,杀乞住,推其为帅,统乞住军。后计杀首乱者数人。六月,以本军降蒙古。四年,率所部军民南归金朝,进官三阶,升镇南军节度使,驻益都,接应元帅蒙古纲,充宣差都提控,奉命,与蒙古军战于寿光、临淄。兴定元年(1217),转通运军节度使,兼巩州管内观察使,改平西军节度使,兼河州管内观察使。二年,知延安府事,兼鄜延路兵马都总管。三年,为元帅右都监攻宋,破宋兵于梅林关、马岭堡,取麻城县。四月,与西夏军战于隆州。六月,行元帅府事于唐、邓。四年,屯延安。败西夏军于拄天山。五年,知延安府事。与征行元帅纳合买住败西夏军于安塞堡。元光元年(1224),迁元帅左监军,授山东西路吾改必刺世袭谋克。权参知政事,行省事于京兆(今西安市),正大三年(1226),迁平凉行省。四年,拜平章政事,封芮国公。七年(1230),以平章政事权枢密院副使。以亲卫军三千败蒙古军于卫州。继同权参知政事移刺蒲阿行省事于阌乡,以备潼关。九年(1232)正月,为蒙古军败于钧州三峰山(今河南禹县境),走钧州,城破被执杀。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5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