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元时期习指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时期,起自赵匡胤代后周称帝的建隆元年(960),止于元朝灭亡的至正二十八年(1368),包含宋、辽、金、元的历史。本时期的特点是:(1)封建经济有较大幅度的发展。本时期继承唐以来的变化,封建政府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不加任何限制,土地卖买成为地主扩大及兼并土地的主要途径,贫富分化及对立更为明显。与此相应,租佃制成为地主经营其土地的主要方式;人身依附关系较为松弛,佃户被编入国家户籍。阶级关系的局部变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耕地面积扩大,生产技术提高,手工业、商业乃至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均有显著发展。在辽、金统治区以及元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走过一些较为曲折的道路,上述趋势实际已难逆转。蒙古、西藏、新疆及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居住区的封建化也进一步加深。(2)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所加强。宋初,收取地方兵权,强化禁军,由“三衙”统领;分全国为十五路,路设转运使,由此把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州、县长官均由文人充任,防止地方割据, 州设通判牵制监督知州。在中央则设置“三司”为最高财政机关,枢密院为最高军政机关,分割了宰相的财政权及军权,便于皇帝控制。元朝在此基础上实施行省制度。上述措施强化了中央集权,基本上杜绝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现象,有利于国家的统一。(3)民族关系复杂尖锐。北宋时期,宋、辽、西夏对峙;南宋时期, 宋、金、西夏对峙。各政权间和战不一,民族关系复杂,民族矛盾尖锐,但各政权间的战争相对来说是暂时的,经济文化交流是长期的,有利于各族的交往及融合。上述局面直至元朝才基本结束,实现了全国的大统一,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的疆域,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本时期可以说是我国封建社会上的第三次民族大融合时期。 (4)在文化领域里,融合儒、佛、道三家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理学应运而生,逐渐成为统治思想。词及曲等新的文学形式成熟并发展到了高峰。科学技术的进展迅速,四大发明中火药、指南针的应用,活字印刷的发明,均出现于宋代。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位居世界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