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宋诗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宋诗派 宋诗派清道光以后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倡导人为何绍基、郑珍、莫友芝等。因主张学习宋代诗人苏轼、黄庭坚,进而学习唐代诗人韩愈、杜甫,故名。论诗强调“性情”与“学问”,作品多远离现实,或为官场应酬、山水记行文字,或为封建士大夫情怀之咏叹。 ☚ 阳湖派 同光体 ☛ 宋诗派 宋诗派清代诗歌流派。以推崇宋诗为主要特征。此派诗人主要不满于明代前后七子的拟古主张,认为作诗不必讲究格调宗法,而应随意抒写,还可径发议论。他们的作品效法江西诗派,忌熟避俗,往往流于隐晦艰涩。属于此派的诗人较多,作品的风格也多有不同。清初以钱谦益为代表,以后又有查慎行、宋荦、厉鹗等人。清末的“同光体”亦是“宋诗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一说,宋诗派即指“同光体”,参见该条。 ☚ 同光体 晚唐诗派 ☛ 宋诗派宋诗派是清朝道光以后形成的诗歌流派,其倡导者包括何绍基、郑珍、莫友芝、江湜诸人。由于明代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主义主张把诗歌引入了形式主义的歧途,宋诗派的倡导者们力图以诗歌模拟对象的改变来解决创作中的形式主义倾向,因而提倡学习宋诗人苏轼、黄庭坚,再进而学习唐代的杜甫、韩愈,借以挽救自前后七子以来正统封建诗文所面临的危机。 宋诗派 清代宗宋诗派的总称。唐诗虽然号称空前,甚至给人绝后的感觉,但在宋代,诗坛却别开天地,形成与唐诗迥然不同的另一种诗风。这就是南宋后期严羽在 《沧浪诗话》 中概括的:“本朝人尚理,唐人尚意兴。” 宋代诗人喜欢议论,逞露才学,这在严羽以及后来的唐诗派看来,是诗歌的末路,但许多读者,尤其是饱学之士,却对宋诗情有独钟。传统士大夫并不将诗歌仅仅当做抒情的工具。它也是表现才气、发表思想的工具,这种审美趣味现代读者难以理解,但在古代却很容易找到知音。事实上,“唐诗” 和 “宋诗” 代表着两种诗歌风格和两种审美趣味。钱钟书在 《谈艺录》 开篇即论 “诗分唐宋”,说: “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又说:“曰唐曰宋,特举大概而言,为称谓之便。非曰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也。” 一般而言,“唐诗” 以气象、情韵取胜,“宋诗”以学养、理趣取胜。自南宋严羽以后,宋诗在读者心中的地位都不甚高,清代沈德潜甚至称: “宋诗近腐。”但清初已有人开始鼓吹宋诗。乾嘉时代,崇尚博学,诗坛受到影响,宋诗派便大张旗帜,翁方纲就说: “宋诗妙境在实处。”这个 “实处” 就是学问义理。延及近代,宋诗派在诗坛一直占有优势地位,如 “同光体” 诗人,就是宋诗派的中坚。 宋诗派 379 宋诗派清代的文学流派。渊源于清初钱谦益、宋荦、厉鹗等人,正式崛起于嘉庆、道光年间,首倡者是程恩泽、祁隽藻,程恩泽及其学生郑珍、莫友芝,都是宋诗派重要作家。近代经曾国藩提倡后,出现中兴局面,曾国藩自云“自仆宗涪翁(黄庭坚),时流颇忻向”。该派标榜宋诗,实际并不专门学宋,而是摹拟杜韩苏黄等唐宋大家,以考据、学问来掩饰内容的贫乏,是传统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新发展。尔后更刻意学黄庭坚,从故纸中找诗料,流入生涩奥衍、瘦硬清癯一路,成为 “同光体”。柳亚子曾批评宋诗派云“郑 (珍)陈(三立)枯寂无生趣”,指出其缺乏生命力。 ☚ 常州词派 同光体 ☛ 宋诗派清道光后诗歌流派。以何绍基、郑珍、莫友芝等人为主。主张学习宋代苏轼、黄庭坚,再进而学习唐代杜甫、韩愈,强调“性情”与“学问”,所作多为应酬赠答、山水景物或人情叹唱之篇。 宋诗派 宋诗派清道光以后的诗歌流派。何绍基、郑珍、莫友芝为其倡导者。何绍基大力倡导宋诗运动,一再宣扬“温柔敦厚” 的诗教,言“此语将《三百篇》根底说明,将千古做诗人用心之法道尽”。他认为诗要“挟持纲常”,“涵抱名理”,强调 “性情” 与 “学问”,实为儒家的道统修养和孔孟程朱之学。故此派诗作多远离现实,或为官场应酬、山水景物文字,或为封建士大夫情怀之叹唱。 ☚ 茶陵诗派 湘乡文派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