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璲草书敬覆帖
明。纸本。纵26.9厘米,横54.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璲(元至正四年—明洪武十三年,即公元1344—1380年),字仲珩,浙江浦江人。宋濂次子。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官中书舍人。因坐胡惟庸案而死,年仅37岁。擅长篆、隶、真、草诸体,尤工篆书,为时人推重,与宋克、宋广齐名,人称“三宋”。此帖为草书信札,也是他传世仅见的草书墨迹。笔法沉顿雄快,痛快淋漓,时出章草笔意。李东阳评:“仲珩草书出入变化,不主故常,又非株守一格者比,真翰墨之雄也。”是对其草书特点和艺术价值的恰当评价。
释文:璲敬覆。别来数日,便觉鄙陋顿生,这第未知何时可见耳,昨日会令侄叔高还,伏审尊候纳福为慰,潜溪外集望即授的当人示还,幸勿淹滞,恐失落难寻也,诅楚文何时可覩,游五洩之兴浓甚,不知几时可遂否,此亦有定数耶,呵呵灯下草草,不能详尽,尚容面既,四月三日璲敬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