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宋孝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宋孝宗1127—1194即赵眘。南宋皇帝。字元永。太祖七世孙,高宗无子,立为皇太子。1162—1189年在位。即位之初有意恢复失地,任主战派张浚为相,北伐抗金。隆兴元年(1163年)大败于符离(今安徽宿县北),遂罢浚,起用秦桧余党汤思退等,从此一意求和,与金重订和约,又割秦、商二州,增岁币,自称侄皇帝。淳熙十六年(1189年)传位与赵 宋孝宗1127-1194sòng xiào zōng《本草纲目》果部第33卷莲藕(1)。人名。即赵昚,南宋皇帝,太祖七世孙,高宗嗣子。1162-1189年在位。即位之初任用主战派张浚,发动抗金战争。隆兴元年(1163年)败于符离,即与金重订和约。后传位与赵昚(光宗)。 宋孝宗见 赵眘 宋孝宗1127—1194即赵眘。南宋皇帝。 1162—1189年在位。太祖七世孙,秦王德芳之后。即位之初,锐意恢复,起用抗金名臣张浚主持军务,恢复岳飞官职,以礼改葬。符离之战失败,张浚罢相,与金订“隆兴和议”。在位期间,重视武备,不忘收复故土,是南宋诸帝中较有作为的一个。但时时受太上皇为首的投降派掣肘,收效甚微。淳熙十四年(1187),太上皇赵构死,孝宗也年事已高,以其子赵惇(即光宗)“英武类己”,遂干十六年内禅,自称太上皇。光宗即位后,父子不和,于绍熙五年(1194),悒郁而死。(参考图377) 宋孝宗1127—1194赵眘,初名伯琮,赐名瑗,改名玮。字元永、元瓌。宋太祖七世孙,属太祖少子秦王德芳一支。北宋太宗以后直至南宋高宗赵构,均为太宗子孙后代当皇帝;南宋自孝宗起,诸朝皇帝均为宋太祖之后裔。曾封普安郡王、建王。绍兴三十二年立为皇太子,高宗于是年六月退位,赵眘即位。在位二十八年(1162—1189)。淳熙十六年禅位于皇太子赵惇,被尊为太上皇,退居重华宫。年号:隆兴、乾道、淳熙。庙号:孝宗。谥号:哲文神武成孝。 简称与别名❶孝皇。孝宗皇帝简称。《愧郯录》卷2《圣旨、教、令之别》:“孝皇初膺内禅,德寿方具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