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母杜太后约902—961
宋太祖母亲,定州安喜 (今河北定县附近) 人。治家严而有法,共生有五子,匡济,太祖匡胤。太宗匡义、光美、匡赞。太后在家中子姊中居长,自幼家教严毅,养成知礼法,明大义,清醒豁达的性格。陈桥兵变后,匡胤被众将拥立为天子,时为南阳君夫的杜氏闻听后说: “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矣。”杜氏被尊为皇太后,却愀然不乐,左右群臣不解,问道: “臣闻母以子贵,今子为天子,胡为不乐?” 太后说: “吾闻为君难,天子置身兆庶之上,若治得其道,则此位可尊; 苟或失驭,求为匹夫不可得,是吾所以忧也。” 太后严明的教诲,给当时政局未稳,统一大业还未完成的宋太祖极大的教益,在母后的影响下,太祖能够做到孝友节俭,质任自然,不事矫饰。建隆二年 (961) 太后病危,太祖精心侍奉在左右,太后在迩留之际问太祖: “汝知所以得天下?” 太祖回答: “全靠祖宗及太后荫德。” 太后恳切地说: “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 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 太祖深知这是母后的遗嘱,于是叩头牢记心中。太后为免除弊患,命大臣赵普,将此言书于纸上藏于柜中。此即史传 “金匮之盟”。太后谢世,享年六十岁,谥号明宪,葬于安陵,乾德二年 (964)改太后谥号昭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