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宋哲元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宋哲元1885—1940山东乐陵人 宋哲元1885—1940字明轩,山东乐陵人。1924年任冯玉祥国民军师长。1925年任热河都统。1926年任国民军北路军总司令兼暂编第一师师长。1927年任国民军第二集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继出任陕西省政府主席。1930年“中原大战”,冯部失败,张学良将退入山西境内的国民军残部,收编为二十九军,委宋任军长。1932年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1933年率二十九军参加抗击日本侵略的长城战役。不久在蒋介石的指使下停止抵抗。1935年7月,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翌年冬,在北平成立特殊化的“冀察政务委员会”,以宋为委员长兼河北省政府主席。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 曾率军奋起抵抗,后放弃平、津,退往保定。不久,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1938年调任第一战区副司令。1940年在四川绵阳去世。 宋哲元
宋哲元
宋哲元1885——1940字明軒,山東樂陵人,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 生。7歲從舅父瀋蘭芬讀書,後在家設館授徒,1907年赴北京考入武衛右軍随營武備學堂。1911年畢業後分發第六鎮見習,旋随陸建章至廣東北海,委充中軍處委員。1912年入左路軍備補軍馮玉祥營任哨長。1913年左路備補軍改编爲京衛軍,任第二團前哨哨官。1914年任第十六混成旅第一營營副。1915年以戰功升第一團團附,1916年任第一營營長。1917年參與討伐張動復辟。1921年任第四十三團團長。1922年任第二十五混成旅旅長; 同年11月,授將軍府銳威將軍。1924年任第十一師師長。1925年兼任熱河都統。1926年任國民軍第四路總司令; 9月加入中國國民黨,1927年任北路軍總指揮,旋任第二集團軍第四方面軍總指揮; 同年11月,任陝西省政府委員兼主席。1928年任整编第九師師長,第二十八師師長; 5月任山東省政府委員。1929年11月,西北軍反蔣介石時,任西北軍代總司令。1930年中原大戰時任馮軍第二方面軍第四路總指揮。1931年任陸軍第二十九軍軍長; 同年12月,任東北政務委員會委員。1932年8月,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兼察哈爾省政府委員、主席。1933年3月,任第三軍團總指揮,參加長城戰役。《塘沽協定》簽定後,回任察哈爾省政府主席,仍兼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行政院駐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1935年4月,授陸軍二級上將; 6月免察哈爾省主席職; 8月任平津衛戍司令兼北平市市長;11月任冀察綏靖主任; 12月任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兼河北省政府委員、主席; 同月當選爲國民黨第五届中央監察委員。抗日戰争爆發後,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一集團軍總司令,旋調第六戰區防衛津浦路,繼復回隸第一戰區。1938年4月,以病辭第一集團軍總司令職,專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 7月辭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 12月專任軍事委員會委員,在綿陽休養。1940年4月5日病逝。年55歲。國民政府追贈爲陸軍一级上將。 宋哲元1885—1940字明轩,山东乐陵人。曾在冯玉祥部下任师长、总指挥、热河都统。后任国民党第29军军长、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抗战,七七事变中,所部奋起抵抗。1940年在四川病逝。 宋哲元1885~1940国民党军将领。字明轩。山东乐陵人。曾任国民军联军北路军总司令。国民党统治时期,先后任第29军军长,察哈尔省政府主席。1937年七七事变中,该部曾奋起抗战。 宋哲元 宋哲元1885—1940国民党军将领。字明轩,乐陵人。1908年从军,曾在冯玉祥部下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热河都统、陕西省主席。1930年中原大战,冯玉祥战败,所部被改编为第二十九军,宋任军长。1933年率军在长城喜峰口、罗文峪抗击日军侵略。1935年华北事变中任平津卫戍司令、冀察绥靖公署主任兼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1937年“七七”事变,所部奋起抗战,扩编为第一集团军,宋为总司令。1938年调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后离职养病。1940年4月病逝于四川绵阳。 ☚ 宋澄 宋继鹏 ☛ 宋哲元1885—1940字明轩,山东乐陵人。早年从戎,历任西北军冯玉祥部团长、师长、热河都统、国民军北路军总司令、陕西省主席等职。1930年中原大战后,任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军长、察哈尔省主席。1935年“何梅协定”后,曾任平津卫戌司令、冀察绥靖公署主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中,所部奋起抗战。后任国民党第一集团军总司令,一战区副司令长官。1940年4月在四川病逝。 宋哲元 宋哲元字明轩,山东乐陵人。1885年10月30日生。1908年入北洋左路备补军随营学校,毕业后任冯玉祥部第二营哨长。1913年任连长。1914年任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副营长,此后随冯转战陕、豫、川等地,升任第二团团附。1917年张勋复辟帝制,宋曾率部进攻张勋部。1921年参加过对陈树藩和赵倜的作战,升任团长。1922年任陆军第二十五混成旅旅长。1924年10月任冯玉祥国民军第十一师师长。1925年初任热河都统。1926年春与西北军诸将领一道阻击直奉联军对国民军的进攻,宋时任北路军、西路军总指挥。南口大战失败后,率部退至绥远。9月参加冯玉祥五原誓师。1927年5月任第二集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6月13日任第二集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后又任第十五军军长兼第九师师长、甘肃省政府委员。1928年5月21日任山东省政府委员。1929年在职陕西省政府主席。同年6月代第二集团军总司令。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战败后退回陕西。11月被任命为由冯玉祥残部组成的第二十九军军长。1931年6月14日任国民政府委员,12月25日任北平政务委员会委员。1932年7月兼察哈尔省主席,8月19日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1933年3月任第三军团总指挥,同年3月8日率部与日军激战于喜峰口。1935年4月3日任陆军二级上将,4日任察哈尔省保安司令,8月8日任平津卫戍司令,11月26日任冀察绥靖公署主任,12月12日任河北省政府主席,20日任河北省保安司令,同月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1936年7月14日任国防会议会员。七七事变后指挥部队在平津对日作战。11月任命为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在河北、山东等地作战。1938年2月20日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同年春在郑州又向蒋介石提出辞呈,获准后另任军事委员会委员。1940年4月5日病逝于四川绵阳。同年5月18日追赠陆军一级上将。 ☚ 宋树中 宋恩临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