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宋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宋史

 纪传体断代史。四百九十六卷。元脱脱等人撰。书成于元至正五年十月(1345年)。
 脱脱,清时改译为托克托,字大用。生于元延祐元年(1314年),卒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元至正元年任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至正三年诏修辽、金、宋三史,命脱脱为三史都总裁。次年《辽史》修成,由脱脱署名写表呈进。其后,脱脱因病辞去相位,并举荐阿鲁图为其继任。《金史》于至正四年成书,《宋史》于至正五年成书,都由丞相阿鲁图领衔奏上。脱脱虽已然免相,但仍为三史都总裁,因此辽、金、宋三史修成后都题为“脱脱等撰”。
 宋、辽、金三史早在元初忽必烈时就欲编撰,但因以谁为正统等体例问题争论不休而迟迟未开始修撰。元末统治出现危机,急欲总结治国经验而决心修史。脱脱等人则以宋、辽、金三史各自成书互不统属为原则,分别修撰《宋史》、《辽史》和《金史》。参与其事的人数众多,分任总裁官的有中书平章政事铁木儿塔识、中书右丞贺惟一、御史中丞张起岩、翰林学士欧阳玄、侍御史吕思诚、翰林侍讲学士揭傒斯。其中欧阳玄出力最多。
 欧阳玄,字原功,号圭斋。生于宋咸淳九年(1273年),卒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其先人与欧阳修同族,后由庐陵迁居浏阳,因此玄为浏阳人。延祐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曾修《经世大典》和编修四朝实录。在修辽、金、宋三史时,他为总裁官,负责起例发凡,制定编书计划,以及笔削删裁各稿,使之统一成书。这三史中的各篇论、赞,以及进书表奏都出于他的手笔。
 《宋史》始修于至正三年三月,书成于五年十月,前后仅有两年半时间。书成之后由丞相阿鲁图署名上表呈进。但阿鲁图不通汉文,与《宋史》修纂毫无关系,只因他当时任右丞相,按旧例有监修国史之职。《宋史》修篡中起主要作用的除欧阳玄以外还有揭傒斯和张起岩,参与修撰的主要史官有斡玉伦徒、泰不华、于文传、贡师道、余阙、贾鲁、危素等二十三人。
 《宋史》卷帙浩繁,体例完备,是二十四史中最为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它一向有繁芜杂乱之称,且有许多漏略。全书有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计四百九十六卷。此书上起宋建隆元年(960年),下至宋帝昺祥兴二年(1279年),共记载了北宋和南宋共三百二十年的历史。
 两宋时期,经济发展迅速,是我国古代文化学术发达时期。宋代尚文轻武,实行“养士”制度,文学之士的著述极富,而且品类繁杂。元朝修《宋史》时距宋亡六十多年,因此有大量的史书、别史、笔记、典章制度杂著和诏令集、碑志等史料可资参考。前代各史修撰时,都难于搜集史料,而元末修《宋史》时,却是难于选择保存下来的近万卷的宏富史料。这既是《宋史》编撰时的有利条件,也是使《宋史》庞杂繁复的原因所在。
 在《宋史》的编撰上,沿用欧阳修等人所撰《新唐书》和《新五代史》的旧例,根据宋代丰富而完整的实录、日历和编辑成书的国史,删除其中的诏令奏疏等冗杂文字,加以各种别史、杂记等著作中的重要史料,撰成本纪四十七卷。北宋国史多出自史臣名家之手,所以《宋史》中的北宋部分较为详尽,南宋建炎以后稍略。而宋理宗、度宗两朝的史事,因无系统的实录和国史为编修依据,所以这部分史事往往缺漏。因此,宋高宗以下的本纪,较之前代则较为简略。
 《宋史》有史志十五目,一百六十二卷,立目之多,份量之大,这在二十四史中是罕见的。其篇幅仅次于列传,为该史第二大组成部分。究其原因,是各志原有现成的底本。如宋《三朝国史》、《两朝国史》、《四朝国史》和《中兴四朝国史》等书中原有史志,元修《宋史》只是稍加整理,再加上理宗以后的部分即成。《宋史》十五个志都有序文,除《地理志》、《河渠志》、《刑法志》外,其它十二个志的序文中,都或明或暗地说明是取材于“旧史”或“前史”而作某志。但因元修《宋史》仅用二年多时间,所以剪裁过于粗略,且前后失于贯通。如《律历》一志,竟是汇抄前代四种国史志而成,首尾绝不相应。
 十五志的各目及卷数是:《天文》十三卷、《五行》七卷、《律历》十七卷、《地理志》六卷、《河渠》志七卷、《礼志》二十八卷、《乐志》十七卷、《仪卫志》六卷、《舆服》六卷、《选举》六卷、《职官》十二卷、《食货》十四卷、《兵志》十二卷、《刑法志》三卷、《艺文志》八卷。诸志提纲挈领,眉目较为清楚。《地理》、《职官》、《食货》、《兵志》尤为重要,只是《艺文志》过于草率,连篇累牍,多有重复,甚有一书三见者。清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对于《宋史》诸志有较为细致的品评。此外,宋代国史中,本有《老释》、《符瑞》两志,但元修《宋史》时,二志被删去了。
 《宋史》有史表两种,一是《宰辅表》,共五卷。此表分为四层,一、二两层是宰相任免,三、四两层是执政任免。编撰得法,简洁而明了。大体上是取材于宋人《百官公卿表》和徐自明的《宰辅编年录》等书。但没有地方大吏年表,清末吴廷燮取材多种宋代史料,撰有《北宋经抚年表》和《南宋制抚年表》,以补《宋史》之缺文,今载之于《廿五史补编》中。
 第二个史表是《宗室世系表》,共二十七卷。此表是根据《玉牒》修列而成。实际上这只是宋代帝王的家谱,史料价值不很大。
 《宋史》列传共有二百五十五卷,载有二千八百余人。除《诸臣传》一百七十七卷外,其余皆是按类分列,共有二十二目。首叙帝王家,有《后妃》、《宗室》、《公主》三传共七卷。《诸臣列传》以下是《循吏》、《道学》、《儒林》、《文苑》、《忠义》、《孝义》、《隐逸》、《列女》、《方技》、《外戚》、《宦者》、《佞臣》、《奸臣》、《叛臣》、《世家》、《周三臣》、《外国列传》和《蛮夷列传》。其中《隐逸列传》分上、中、下三卷,下卷末并附有《卓行列传》。《世家》虽名为“世家”,但与《史记》中的“世家”性质不同,是列传中类传的一种,它所记载的是五代十国降宋的人物,如西蜀孟昶、北汉刘继元和吴越钱俶等。
 《宋史》列传中的类传创立了新目。如宋代道学兴盛,因而《宋史》既立《儒林》又列《道学》。其中,大量选录了道学家的学说,并介绍了道学代表人物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等二十四人。《朱熹传》写得尤为详尽。因元朝崇尚道学,并曾特别规定以《四书集注》试士,集注的编者朱熹也被推崇备至,道学成了官方哲学。而且《宋史》执笔者如铁木儿塔识、张起岩、欧阳玄,也都是道学的忠实信徒。而欧阳玄更是精熟于道学及其原委。因此,《宋史》列传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道学思想及其学术源流等情况。
 《宋史》列传多本之于宋代《国史》,而《国史》又多是当时人编撰,是非难以辨明。而且,《国史》修撰又多依据各家事状、碑铭编辑成篇,因此多有为尊亲讳等回护之文。所以,《宋史》列传,虽然史料丰富,内容庞杂宏大,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曲笔不信。如在《王安石传》中,多有歪曲事实的记载;《张浚传》中,对于他推荐秦桧可任大事之事,百般回护;岳珂守当涂,横敛百出、置贪刻吏,开告讦于门以罔民,而没其财等事,本传不载而见于《徐庆卿传》。《国史》多本之家传、碑志,多有谀词,至他人传中牵连而书,则无所顾忌,或得其实。因此,读《宋史》某人某传时,需参考相关联的其它人的传记。二、编次失当。前朝人列于后代人之后,时代次序错乱颠倒。三、一人重复列传。如列传第九十有《程师孟传》,而《循吏传》中又有《程师孟传》,两篇无一字异。又如李熙静事迹已见列传第一百一十六中,而第二百一十二《忠义列传》中又有李熙靖,靖、静同音,实为一人,而有两传。四、缺传不立。列传中虽有二千八百余人传,可谓宏富,但其中也有不当立传者。如第四百一十九卷中的宣缯、别之杰、邹应龙、金渊;第四百二十卷的张磻、饶虎臣、戴庆炣,都只叙履历,绝无一言一事的记载,根本无立传的必要。又如《文苑传》虽有七卷,但南宋作者如林,可传者不在少数,而修史者根据王称《东都事略》中的《文苑传》略加补充,遗漏后代学者甚多。如刘克庄,一代作家,著作甚丰,而《宋史》竟未有传。再如汪元量和终身面不向北的郑思肖,都没有立传。五、从整体上讲,前详后略。北宋九朝因有国史可依,事迹详备而完善,南宋高、孝、光三朝次之,而宁宗以下四朝,因无完备国史与实录可抄,修撰者又失于搜求史料,致使潦草连缀成篇,愈见其丛杂冗乱无法。
 总之,《宋史》部帙虽大,但因宋代史料存世颇多,仅现存文集就有百余家,相较而言,《宋史》竟包容未尽。并且多抄录拼连前史,编辑潦草,历代讥其冗杂讹漏。而后代又多有欲重修宋史者。如明人柯维骐撰有《宋史新编》二百卷,有明嘉靖刻本和民国年间上海印本。此书把宋、辽、金三朝史事合为一书,尊宋为正统,辽、金附之。内分本纪十四卷、志四十卷、表四卷、列传一百四十二卷。他参考诸家记载,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完成。不仅褒贬去取、义例严整,而且还订正了许多《宋史》错误。但因其书删节甚多,很少有史料上的增补,只是重新编辑《宋史》,故而史料价值不大。其次是明钱士升撰有《南宋书》六十八卷。清嘉庆年间有扫叶山房刻《四朝别史》本。此书是纪传体南宋史。作者以《宋史》过于繁杂而加以删削,并参考了不少野史编成此书。其中,在列传中增补了《宋史》所没有的郑思肖、谢翱、汪元量等一些遗民的传记。然而,从整体上讲,史事增补很少。第三是清人陆心源撰的《宋史翼》四十卷,有光绪三十二年刻本。陆氏因《宋史》卷帙浩繁而又颇多遗漏,乃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杂史、文集所载墓志及方志等书,增补列传七百八十一人、附传六十四人,编成此书,可补《宋史》之缺。
 《宋史》编成后,即下杭州刻版,款式仿大德间九路《十史》,这是《宋史》首刊本。明成化年间,朱英在广州得《宋史》抄本,为之重刻,此为成化本,此版后入南京国子监。此外,还有汲古阁本和北监本。清有武英殿本。百衲本《宋史》是以至正本与成化本配合影印。一九七七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宋史》四十册,经过标点校勘,虽然其仍有错误,但却是目前最好的通行本。

宋史 - 可可诗词网

宋史

 卷数最多的正史。元脱脱等撰。脱脱是元顺帝时的宰相,是 《宋史》 的挂名总裁,实际的撰修工作是由数十名史官完成的。《宋史》 虽然卷数浩繁,但却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就修定成书,原来,在此之前,朝廷已经三次组织编修《宋史》,第一次在世祖朝,第二次在仁宗朝,第三次在英宗朝,虽然未能完工,但却在资料搜集与编修体例上作了大量工作,为后来迅速编成 《宋史》提供了条件。元朝修《宋史》,从史料的角度说,条件是超越前代的。宋朝立国三百二十多年,史馆组织健全,除了南宋末年,历朝皇帝都有 “起居注”、“宝训”、“实录” 等; 两宋待文臣尤其宽容,而且俸禄优厚,文人能够从容撰述,故两宋别史、杂史、杂著之多,是前无古人的。由于雕版印刷技术的盛行,这些史籍大都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元朝史官拥有的史料不是太少,而是太多,这就非常考史官的剪裁功夫。《宋史》的缺点就是 “繁芜”,其文字也是平铺直叙,典型的官样文章,从文章的角度说,在 “二十四史” 中属下乘。但史家却认为繁芜比简略好,因为许多后代看不到的原始资料得以保存下来,考史者可以从中窥见历史的真面目。所以在史家看来,《宋史》 自有其价值,是其它任何史籍也不能取代的。有趣的是,元朝修《宋史》,本是给宋朝 “算总账”,没想到,《宋史》 刚修成不久,就有一位叫韩山童的人,自称是宋徽宗八世孙,在江南聚众起义。随即群雄并起,天下大乱,元朝很快也就成了历史,要由明朝的史官为其 “算总账” 了。

《宋史》 - 中外名书奇书 - 可可诗词网

《宋史》

《宋史》

《宋史》是记载宋朝兴亡始末的一部重要史籍,包括北宋、南宋的全部历史,全书共计496卷,其中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大的一部史书,此书为元朝官修三史之一,至正三年(1343)四月,与《辽史》、《金史》同时开修,五年十月修成,历时两年多。由中书右丞相脱脱任都总裁,后因罢相,改由阿鲁图继任。帖睦尔达世、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李好文、王沂、杨宗瑞7人任总裁,斡玉伦徒、泰不华、杜秉彝等23人为史官。宋朝极重视史书的编修,留下了为数众多的国史和日历、实录等史料。元军攻占临安府后,将大量的史籍文书运抵大都,这为《宋史》的编撰提供了极为丰富和便利的资料条件,因而此书收录了许多独有的珍贵资料。“志”中所记载的宋朝天文、律历、地理、礼仪、选举、职官、食货、军事、刑法等典章制度尤为详尽,在二十四史中首屈一指。在“传”中单列忠义、道学,也是此书所特有。“外国传”中的夏国传,也收录了宋、夏关系的大量史料,成为研究西夏历史的重要资料依据。尽管《宋史》的编修有浩繁的史料,但由于成书仓促,史官又未进行认真的整理、修订,对欠缺的史料也未进行必要收集、辑佚,所以此书修成后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全书体例失调,北宋详而南宋略;错误、疏漏极多,纪、志、传之间往往矛盾百出,相互抵牾;出于元朝的立场,删减、隐讳或回避史实,等等。正因如此,后人对《宋史》又进行了大量补正,如赵翼的《廿二史札记》、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叶渭清的《元椠宋史校记》、张元济的《宋史校勘记》等。由于《宋史》中辑录的史料已大多失传,所以它在史学史及宋史研究中仍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宋史》修成后,于至正六年,在杭州路刻版刊行,明朝又有成化本和南、北两种监本,清朝有武英殿本和浙江书局本。1934年商务印书馆以至正、成化两种版本为底本,影印成百衲本,同时作了一些校补、订正。197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宋史》标点校勘本,吸收了前人校订的成果,是目前较好的一种版本,但其中也还有一些错误,使用时还应参照以前的版本。

宋史

宋史

史学著作。脱脱等撰。见《二十五史》。《金瓶梅词话》第四十八回有山东省监察御史曾孝序审明苗天秀被害案真相后,上奏章弹劾西门庆和他的同僚,由于蔡京的嘱咐,奏章被搁置,他取路进京,又上疏论奏,被革职流放的描叙,与本书卷四百五十三曾孝序传记中的有关描写相同,词句也很少差别。只是他的职位被改成了巡按山东省监察御史。两书之关系于此可见。但亦有研究者认为,我国史书较多,其情不一,《金瓶梅词话》作者所依据的是何种历史著作,恐怕难以一一指明。此论可供参考。

☚ 港口渔翁   皇朝编年纲目备要 ☛

《宋史》

纪传体断代史书。元脱脱撰。起自960年,讫于1279年,记两宋320年史事。1343年3月始修,1345年10月完成,历时2年半,参加修撰者共38人。全书共496卷,包括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世家255卷,是24史中最大的一部。全书体例完备,卷首列凡例5条,志15门约占全书1/3,为正史中最多者,列传记2000余人,创《道学传》,列朱熹等24人。其通行版本有5种。

宋史

187 宋史

断代史史书。496卷,本纪47、志162、表32、列传255,元代脱脱奉敕撰。记载宋太祖建隆元年(960) 至卫王昺 (1279) 320年史事。《宋史》为二十五史中卷帙最浩繁之作。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脱脱、欧阳玄等40人奉敕修《宋史》,至正五年(1345)书成。宋代史料详备,为以前历代所不及,故成书速而卷帙浩繁,其成书快,则难失精审,考订、史实、材料剪裁,讹舛甚多,致使全书结构,出现北宋详、南宋略,理度以来不具首尾,纪志表传间相互矛盾,一人两传、有目无传等现象。宋史保存了大量原始材料,为治宋史者必备的资料。因其繁芜多误,明清以来,重修宋史者甚多,尤以柯维骐《宋史新编》、钱士升《南宋书》、王惟俭《宋史记》为最。

☚ 五代史   辽史 ☛
宋史

宋史

纪传体宋史。二十四史之一。四百九十六卷。元脱脱(生平见《辽史》条)等奉敕纂修。元灭宋后,几度议修宋史,皆因义例未定,迁延未成。至顺帝至正三年(1343)三月,始以脱脱为都总裁,铁木儿塔识、太平(即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吕思诚、揭傒斯等为总裁,正式着手编纂此书,五年十月,全书告成。
《宋史》凡本纪四十七卷,天文、五行、律历、地理、河渠、礼、乐、仪卫、舆服、选举、职官、食货、兵、刑法、艺文十五志一百六十二卷,宰辅、宗室世系二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详细记载了宋三百二十年(960—1279)历史。此书篇幅之巨,为二十四部正史之冠。其列传所收人物,较《旧唐书》多一倍。志书尤详,《食货志》卷数,当《旧唐书》之七倍;《兵志》当《新唐书·兵志》之十二倍;《礼志》竟占全部二十四史《礼志》之半。究其原因,除两宋朝代延续较长外,更主要的是其留存史料极为丰富所致。就官方史料而言,由于宋代修史机构十分完备,有起居院、日历所、实录院、国史院、玉牒所、会要所等种种名目,其所纂修的实录、国史、会要等卷帙最为浩繁。据苏天爵《三史质疑》说,至元顺帝时,元廷保存的宋代官修史书仍有“太祖至宁宗实录凡三千卷,国史凡六百卷,编年又千余卷”,理宗日历二三百册,实录数十册,度宗日历若干册等。元代史官纂修此书,主要便是依据这些材料稍加编次而就,故能在二年半多的短促时间内成此巨著。这样做,固然使此书显得十分粗糙;但从另一方面看,却更多地保存了宋代原始史料的面貌,这对于后来的研究,又不能不说是一桩好事。
宋代是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科技最为发达的时期之一,此书对此作了多方面的反映。如《食货志》分门别类地记载了其时农业、纺织、盐业、制茶、酿酒、冶金、商贸等生产情况和钱币、赋役等制度;《选举志》和《职官志》系统论述了宋代复杂的官吏选拔考课制度及其庞大的官僚机构设置运行概况;《兵志》记录了两宋军队的特殊制度;《天文志》、《律历志》、《五行志》虽有许多迷信成份,但也保存了大量宝贵的天文气象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资料。如卷五六记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五月,新星出于金斗座,经年余而渐隐没,便是目前世界公认的第一颗超新星记录。此外,其宰辅、宗室世系二表取材于《宰辅编年录》、《仙源积庆图》及官修实录、玉牒等书,亦十分详细。
在编纂方法上,此书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如列传分类较细,尤其是根据宋代理学发达的具体情况,创立《道学传》,并按门派将程氏门人归入一卷,朱熹门人归入另一卷,其持论虽不免偏于理学,但却颇有特色。又如于《外国传》外设《蛮夷传》,开国内少数民族和国外分别叙述之先河;并立《周三臣传》,以补新、旧《五代史》未收而拥周反宋的韩通、李筠和李重进三人事迹,亦可谓独具匠心。
此书因编纂仓促,纰漏甚多,故后代学者对其多持批评。主要是:一、详略失当,缺乏裁剪。全书虽卷帙浩繁,然总体上详于北宋而略于南宋,宁宗以后,尤少记载,如《文苑传》北宋收八十一人,南宋仅十一人,《循吏传》南宋竟无一人。虽然其中存在着宋修国史南宋部分本来不全的客观原因,但元代史官未能广搜私家著述加以充实,其咎难辞。至于编次上重复、错乱、漏略之处更不可胜数。如《艺文志》中有的书归类明显错误,有的一书二见或三见,也有一书异名而误以为两书的。列传遗漏重要人物亦颇多。如乾道、淳熙间宰相曾怀,嘉定间宰相钱象祖,宋末死守合州的王坚,自山东起义抗金兵、败叛将李全的彭义斌等,皆未立传;有的人物,却一人两传,重复出现。二、记载错讹,这方面例子甚多,可参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廿二史考异》、《廿二史劄记》等。此书对宋代某些重大史实记载也有阙。如对宋与辽、金的交涉,对踏犁的应用、瓷器制造业的发达、印刷术的发展、建筑技术的革新等,都很少反映。故清钱大昕认为“世人读《宋史》者,多病其繁芜,予独病其缺略”(《潜研堂文集》卷二九),又谓其“南渡后不如东都之有法,宁宗以后,又不如前三朝之粗备,微特事迹不详,即褒贬亦失其实”(《汉学师承记》卷六)。鉴于此,明清以降,不少学者如顾炎武、朱彝尊、全祖望、杭世骏、邵晋涵、章学诚等都欲重修宋史,明代柯维骐的《宋史新编》、王维俭的《宋史记》、清陈黄中的《宋史稿》、陆心源的《宋史翼》等,更作出了具体尝试,从不同的方面补充了此书的不足。但是,这些书,都不能取代此书的资料价值。
最初有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杭州路刻本。其后较重要的有明成化本、南监本、北监本和清乾隆武英殿本、光绪元年(1875)浙江书局本。另有193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百衲本(以元至正本与明成化本配补影印)等。1977年中华书局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他本,标点出版。

☚ 金史   庚申外史 ☛
宋史

《宋史》Songshi

是元代以脱脱为总裁,集体编撰的纪传体宋代历史。脱脱(1314—1355)字大用,蔑儿吉氏。元至元年间任中书右丞相,掌管军国大事。《宋史》共496卷: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是二十四史中卷帙最多的一部史书。记载了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到赵昺祥兴二年(1279),共320年的历史。早在元初至元十三年(1276),元中书左丞董文炳就开始收集宋代史料。宋亡后,元世祖忽必烈下令修撰宋、辽、金三史。但由于诸臣对修史体例意见不一,迟迟未能动手。元至正三年(1343)元顺帝令脱脱为都总裁官,修宋、辽、金史。脱脱独断修书体例,制定编写“凡例”五条.解决了久悬未决的问题。在脱脱的主持下,卷帙繁重的《宋史》仅用2年半的时间即告完成。《宋史》最显著的特点是内容丰富、体例完备,志书详细,列传繁多。它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是我们今天研究宋代历史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史籍。由于《宋史》成书时间短促,对浩繁的史料未能精心剪裁考订,既有严重的缺漏,又有重复、颠倒和错乱。全书北宋部分记载比较详细,南宋以后比较简略。《宋书》的作者以道学家的观点编排宋史内容和剪裁史事,以道学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全书充斥着不少荒诞的思想。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是目前通行的版本。

☚ 《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   辽史 ☛

宋史

纪传体正史。元脱脱、阿鲁图先后领衔,欧阳玄、张起严等总裁编撰。全书四百九十六卷,有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本书保留了不少今已散佚的原始资料,志、表参考价值较高,并首创道学传,对宋代道学的兴起及道学家情况提供了不少史料。但全书成书仓促,卷帙浩繁,资料剪裁不当,详北宋、略南宋,史实考订多错讹,向有繁芜杂乱之评。明代柯维骐有所订正。后又有王维俭《宋史记》、钱士升《南宋书》、陆心源《宋史翼》、王洙《宋史质》等。

宋史sòng shǐ

《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15),纪传体史书。元朝官修,脱脱等撰。编于1345年,496卷。包括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0卷。记建隆元年至祥兴二年间319年历史。多取材于宋朝实录、国史、会要、地志和宋人史等,本纪用《新唐书》例,基本不收诏令。保存史料较为丰富,对宋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新特点均有反映。全书大致以北宋编排较佳,南宋前四朝次之,理宗、度宗以后缺疏较多。编者站在元朝立场上撰述宋史,是非褒贬多有不当,以道学观点论人论事,亦不足取。记事错误,矛盾重复,缺略之病亦较为严重。

宋史

四百九十六卷。元脱脱(1314—1355)撰。脱脱,元代大臣,字大用。顺帝至元六年 (1340)发动政变,驱逐了伯颜,次年任丞相,恢复科举,治黄河,主修宋、辽、金三史。《宋史》修于顺帝至正三年到五年。是纪传体宋代史。首创《道学传》因成书仓促,北宋详细,南宋简略,多有缺漏。剪裁、考证的资料多,有的有目无文。该书保存了不少原始资料。有一定史料价值。明清以后对宋史改作、补充的也很多,成书的有柯维棋《宋史新编》,钱士升《南宋书》,陆心源的《宋史翼》等。《宋史》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计四百九十六卷。这是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史书。《宋史》是官修书,先后由脱脱,阿鲁图主持修撰,又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等人任总裁官,仅用了二年半的时间,是因为它是在纪、传、表、志已完备的基础上撰成的。《宋史》特点 “大旨以表章道学为宗,余事皆不甚措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钱大昕说“《宋史》最推崇道学,而尤以朱元晦 (熹)为宗。”《宋史》的记事起于宋太祖建隆元年 (960)赵匡胤称帝,迄于赵昺祥兴二年 (1279),共三百二十年历史。编修准备了五六十年,材料主要是删削宋国史,参考历朝实录及立传人的子孙家谱、行状等。《宋史》史料丰富,也有珍贵的史料,如《天文志》记载公元1054年6月10日,新星出于金斗座,经过一年又隐没不见了,是目前世界公认的第一颗超新星记录。在《天文》、《律历》、《五行》中也保存了许多天文、气象、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资料。宋史有遗漏,又芜杂,有的一人两传,传与传,表与传,传文与传论间互相矛盾。所以后来有人改写,考订、增补,修成《宋史新编》。还有明代王维俭的《宋史记》,清代陈黄中的《宋史稿》等,但都不如《宋史》详实。中华书局出版的《宋史》 四十册是较好的本子。

宋史

《宋史》

元代官修的宋朝正史。共四九六卷, 约五百万字, 是廿四史中篇幅最大的一部。因成书时间只两年半, 元廷史官仅将宋历朝所修国史稍加贯通、整理撰成, 故繁芜杂乱,问题很多。但在保存史料方面,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其中《食货志》中有大量的经济史料, 举凡农田、赋税、和籴、漕运、役法、赈济、会计、钱币、商税、市舶乃至盐、茶、酒、矾专卖政策均有专篇述及, 反映了两宋社会经济概况和各民族、地区间的经济联系。《职官志》中载有财经职官。《地理志》、《河渠志》等志是研究宋代水利、漕运和地方经济的重要材料。

☚ 钟相   宋太宗实录 ☛

《宋史》song shi

History of the Song Dynasty→脱脱 (Tuo Tuo)and others

宋史

纪传体断代史书。元朝官修。以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等7人任总裁官。496卷,包括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约500万字。于至正五年(1345)编成。记建隆元年至祥兴二年(960—1279)两宋319年历史。多取材于宋朝实录、国史、会要、地志和宋人史著等。卷帙浩繁,内容丰富。纪传志中皆含有许多民族史资料,反映宋王朝对境内诸族统治、各族人民反抗斗争、宋与周边诸族邻国朝聘往来、经济文化交流及宋、辽、金、夏之间关系。《外国传》和《蛮夷传》分别叙述夏国、高丽、交趾、大理、占城、真腊、蒲甘、邈黎、三佛齐、阇婆、南毗、勃泥、注辇、丹眉流、天竺、于阗、高昌、回鹘、大食、层檀、龟兹、沙州、拂菻、流球国、安定国、渤海国、日本、党项、吐蕃;西南溪峒诸蛮;抚水州、广源州、黎洞、环州蛮;西南诸夷、黎州诸蛮、叙州三路蛮、威茂渝州蛮、黔涪施高徼外诸蛮、泸州蛮等情况,为研究宋代各族历史及与邻国关系的珍贵资料。初刊于至正六年(1346)。有明成化本、嘉靖南京国子监本、明万历北京国子监本、清武英殿本、浙江书局本、百衲本。1977年中华书局出版校点本。另有明柯维棋《宋史新编》、钱士升《南宋书》、王惟俭《宋史纪》、清陈黄中《宋史稿》、陆心源《宋史翼》可资参考。

宋史

书名。元脱脱、阿鲁图先后领衔,揭傒斯、张起岩、欧阳玄等总裁,主要取材于宋代的国史、实录、日历等史籍修撰。全书496卷,约五百万字,是我国正史中篇幅最大的一部。由于卷帙浩繁,修史时间仓促,问题颇多,甚至有纪志表传间互相矛盾、一人两传、有目无文之类的现象。故历来指摘者颇多,自明代起,就有许多史家着手重修。成书者有王洙的《宋史质》、柯维骐的《宋史新编》、王维俭的《宋史记》、钱士升的《南宋书》、陆心源的《宋史翼》等。顾炎武、全祖望、章学诚等亦计划重修而未实现。但《宋史》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仍是研究宋代历史的重要史料著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