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宋元学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宋元学案

 宋元学术思想史。黄宗羲、黄百家、全祖望等人著。《宋元学案》是黄宗羲继《明儒学案》之后精心构思的又一部学术史著作,但他生前只完成了十七卷,其子黄百家续修,也没有完成。乾隆年间,著名学者全祖望以十年精力,完成此书的主要部分,后又由黄宗羲裔孙黄平黼补修,最后在道光年间,再经王梓材等人校补,前后历时一百六十余年,始成一百卷的定本。《宋元学案》记述宋元时代的学术思想流派,共立九十一学案,载学者两千余人,其体例与 《明儒学案》 基本相同,但每案前多出一表,列举师友弟子,以明师承系统,案末附诸人佚事和后人评论。宋代是中国学术思想的转型期,异说蜂起,流派众多,并不只是理学和心学所能包括的,即使在理学内部,也是派中有派,如濂学、关学、洛学、闽学等。《宋元学案》 按不同派别加以总结,资料翔实,组织细密,持论公允,历来为哲学史家所看重。

古籍名著《宋元学案》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 可可诗词网

宋元学案

 学术史著作。一百卷。明清间黄宗羲、黄百家、全祖望等撰。(黄宗羲事迹参见“《南雷文案》”条)
 黄宗羲在完成《明儒学案》后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开始筹划该书。直到临终只修十七卷之多。其子黄百家续修未完,后由私淑弟子全祖望增补,终前完成。经过几次波折,从筹划到完成历时达六十年之久。后又经黄氏七世孙黄直垕与王梓材、冯云濛等人,历时三十七年的反复多次编辑、重订、补校方成为现在的一百卷本。
 北宋学术之兴起,初始安定、泰山为一辈,徂徕继之。闽中古灵四先生又相与犄角,倡导正学,孜孜以诱掖后进为事。性理之学仅导先路,未标宗立说。涑水、濂溪、百源为一辈,《潜虚》、《皇极经世》、《太极图》诸作,亦探象数之源,窥天下之秘,然玄奥不足以施教,徒为易之旁门别派而已。唯濂溪之《通书》,始括《语》、《孟》、《学》、《庸》之要,以阐明性命之大原。道学本根,植于此。同时横渠以《正蒙书》与《东西铭》训示学者。横渠虽遂于易,然迹其读书得力处,多出于《礼》与《孟子》。《东铭》、《西铭》盖有得于《礼运篇》,而《正蒙书》则有得于孟子之养气与性善二论。明道、伊川又为一辈。宋代性理之学,至二程出,始达于叶茂果熟之境地,建立其中心理论,以垂教于后学。继其从者有龟山、上蔡、廌山、和靖,此又为一辈。承伊、洛之端绪,发明光大,使成为宋代理学之正宗,其功至伟。南北宋之际,胡安国实为洛学承先启后之重要人物,致堂、籍溪、五峰、茅堂承其家学,巍然为南渡后负菏学统之大儒。李延平、刘勉之诸子又相与致力,扶轮推辂,至是乃得朱晦庵集北宋理学之大成,渊博精深,能以其学彪炳于百世。吕成公、张南轩本与晦庵为一辈,成公所著《丽泽讲义》及《东莱遗集》尽多精语、唯晦庵、南轩犹议其有未足。朱学虽盛极一时,历世未歇,而陆象山之心学则在当时与之并驾齐驱,独树一帜,迄于后世,其传之远与朱学殆相伯仲。因而可言,北宋之学,必数关、濂、洛,言南宋之学,必属朱、陆,此为大宗。元之学术多承之于宋学,此不再述。
 该书一百卷共分八十七个学案和两个学略(《荆公新学略》、《苏氏蜀学略》),两个党案(《元佑党案》、《庆元党案》),所列人物约二千七百余名。书中内容是将宋元两代的学术思想,按不同的流派进行总结,分别归综立案。如:濂、洛、关、闽;象山、永嘉、永康、金华等学派。其次序是对每个学案先列一表,列举出师、友、弟子,以明其学术之渊源;其次叙述其生平、著作、思想,并采录其文集粹语,加以补充说明,作为例证。末附其人逸事及后人之评论。卷首有全祖望的八十八篇序录。序录对各派的宗旨、学风均有陈述,但观其全书可明,著者的倾向在濂溪、象山一边。该书内容虽比较驳杂,但体制较严整,条理井然,观点基本一致。是研究宋元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书。
 此书版本较多。有月船卢氏所藏底稿抄本;二老阁郑氏刊本;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何凌汉、冯五桥刻本。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何绍基刻本;光绪五年(1879年)按何氏原版翻刻于长沙的《宋元学案》一百卷本。这是目前之通行本。另有本世纪二十年代左右,由中华书局印行的《四部备要》本和《国学基本丛书》、《四朝学案》本。另有《宋元学案补遗》,王梓材编,收录于《四明丛书》第五集。

宋元学案

明清之际黄宗羲领衔主编。凡100卷。该书从清康熙15年(1676年)始,由黄宗羲修完17卷而卒,后由其子黄百家续修,私塾弟子全祖望全力增补,历时60多年稿成。又经宗羲玄孙稚圭及其子平黼与王梓材先后校订,迭经曲折刻刊,到光绪5年(1879年),终翻刻于长沙,成通行的100卷本《宋元学案》。今通行本有: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世界书局《四朝学案》本等。书中将宋元两代学术思想,按不同派别分流,列学案87个、学略2个、党案2个,涉人物约2700余名。每个学案先列一表,举其师友弟子,阐明学术渊源;次叙学者生平、著作、思想、采录文集粹语;对这一时期各派的主要伦理观点(诸如理欲、公私、心性、性情、格致等)亦均有介绍;末附逸事及后人评论。书中有黄宗羲、黄百家、全祖望、王梓材、冯云濠等的大量按语,内容虽较驳杂,且倾向于濂溪、象山学派,但体制严整,条理井然,观点大体一致。是研究宋元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宋元伦理思想的重要参考书。

宋元学案

宋元学案

清代的宋、元学术思想史著作。一百卷。明末清初黄宗羲(生平见《明夷待访录》条)原编,全祖望续成。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号谢山,自署鲒埼亭长。浙江鄞县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选庶吉士,散馆以知县外用,乃辞归故里,绝意仕进,以读书治学和采集遗亡文献为事。晚年主讲蕺山、端溪两书院。学识宏博,阮元尝称:“经学、史才、词科三者,得一足以传,而鄞县全谢山先生兼之。”(《经史问答》序)所著《鲒埼亭集》,搜罗保存了大量明清之际史料。另有《七校水经注》、《困学纪闻三笺》、《经史问答》等传世。
黄宗羲于康熙十五年(1676)修成《明儒学案》后,复发凡起例,着手修纂《宋元学案》。然仅成十七卷而卒,遗命其子黄百家续纂,但其子亦仅成数卷而去世。乾隆十年(1745),复由全祖望续加纂辑修订,历十年始大体完成。全氏所作,除统一全书体例外,还新立黄氏旧本所无的《高平学案》、《庐陵学案》等二十七卷,并将黄氏原来分派不妥的学者厘清出来,分立为《荥阳学案》、《刘李诸儒学案》、《紫微学案》等,计二十八卷。故其书内容,十之六七实出全氏之手。
《宋元学案》将宋、元时期的二千多名学者,按学派和传授统系分为九十一个学案加以叙述,对其时各家各派的哲学思想体系和学术活动,主要是理学的发展演变作了较全面系统的反映。在编写方法上,则对由《明儒学案》创立的“学案”体作了进一步完善。主要是,每学案前,增立“学案表”,备列该派师友弟子,明其师承关系和传授渊源,并对已收入书中其他学案的学者注明“别见某学案”或“附见某学案”。在案主小传和学术论著节录汇辑之后,复以“附录”载学者遗闻轶事和当时及后人有关评论,颇足参考。
书中认为,宋世学术之盛,以安定胡瑗、泰山孙复为先导,故首立安定、泰山二学案以明其源。同时对以前较为人忽视的宋初睢阳戚同文和闽中陈襄、郑穆、陈烈、周希孟也分立《高平学案》和《古灵四先生学案》,认为他们对宋代学术的开创导源之功不可没。宋庆历之际,学统四起,书中对其时崛起于浙东、浙西、闽中、关中、川中等地的各派学者亦一一立案评述,这就为人们认识至周敦颐、张载、二程、朱熹、张栻而完成的宋代理学提供了较宽广的视野和系统的发展线索。至于元代的学术流派,此书虽有论述,但篇幅甚少,仅寥寥数卷。
此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宋元各家学说的评论比较公允,即使是作者不赞同的,也不意气用事而随加攻击。如王安石,全祖望并不赞成其变法主张,且认为其学所杂禅学成份较多,但在《荆公新学略》中仍指出:“荆公(即王安石)解经,最有孔、郑诸公家法,言简意赅。”同时对其治学中牵缠字说的弊病也作了批评。
在对宋代学术思想资料的采集方面,此书不仅面广而博,且一一注明出处,从而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很大方便。书中所撰的学者小传,有不少还足补正史之阙。如卷五十九“静春门人”中所立韩氏兄弟小传,便为《宋史》所无;《广平定川学案》中之舒沈传,亦较《宋史》本传为详。
因此,此书历来颇受学术界推重。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评价说:“拿这书和《明儒学案》比较,其特色最容易看出者,第一,不定一尊,各派各家乃至理学以外之学者,平等看待。第二,不轻下主观的批评,各家学术为并时人及后人所批评者,广搜之以入附录,长短得失,令学者自读自断,著者绝少作评语以乱人耳目。第三,注意师友渊源及地方的流别,每案皆先列一表,详举其师友及弟子,以明思想渊源所自。又对于地方的关系多所说明,以明学术与环境相互的影响。以上三端,可以说是《宋元学案》比《明儒学案》更进化了。”蒋天枢更认为,此书“不徒赓续黄氏之旧,发微阐幽,有为七百年来儒林所不及知者”(《全谢山先生年谱》)。当然,由于全祖望去世时,此书尚未最后定稿,其中也存在着某些繁简失当,以及如康与之、邓牧那样的重要思想家未得到应有反映的弱点。
全祖望在世时,此书仅有《序录》及少数卷帙付刻,其后长期以残稿本、抄本流传于世。道光间,始由王梓材等人据卢氏家藏底稿本、蒋氏家藏底稿残本及黄氏后人校补本,校补修葺成完编而刊行。另有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及世界书局《四朝学案》本。

☚ 明儒学案   东西均 ☛
宋元学案

宋元学案

(清)黄宗羲、全祖望等撰。100卷。记宋元两代学案91个,学者2000余人。是研究宋元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以《四部备要》本、《四朝学案》本、《国学基本丛书》本通行。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陈金生、梁运华的点校本,大32开,3551页。

☚ 东晋南北朝学术编年   宋元学案人名索引(附异名索引) ☛

宋元学案

见“哲学”中的“宋元学案”。


宋元学案

黄宗羲、黄百家、全祖望著。一百卷。宗羲完成十七卷,其子百家续修。全祖望又以十年之力增补,稿成而卒。后经宗羲玄孙稚圭及其子平黼与王梓材先后校订,方成。将宋元两代学术思想按不同学派加以系统的总结。共列八十九个学案,三个学略。每案先列一表,列举师友弟子,以明学术渊源;其次叙述生平、著作、思想,采录文集粹语,附逸事及后人评论。今通行《国学基本丛书》及世界书局本。

宋元学案

一百卷。明末清初黄宗羲(1610—1695)撰。全祖望修补。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东林”名士黄尊素之子。明亡后隐居著述,屡拒清廷征召。著有《明夷待访录》《南雷文案》等。晚年除作《明儒学案》外,又溯宋元儒家而编此书,未成先逝。后全祖望取未成之本,编次序目,重为增定。祖望卒,底稿分散几处,至道光年间,何文安等汇集各本合校成书,不久毁于兵火。文安子何绍基筹措刻板,王梓材补脱正误,至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才得以问世。宗羲为陆王之学,祖望为程朱之学,又皆为经学史学家。二人搜采宋元儒家文集语录,辨别宗派,辑成此书。该书对宋元儒家派别、源流分合等叙述甚详,持论博通,不涉迂陋微眇。祖望修补此书,兼为修《宋史》而作,所以能详《宋史》所略。梓材重校之余,又遍览四部书,辑成《宋元学案补遗》百卷。现存何氏刊本,近年有中华书局点校本。浙江古籍出版社《黄宗羲全集》点校本,后两种最为通行且便使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5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