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安徽百科全书︱前言 前言 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安徽百科全书》应运而生了。 《安徽百科全书》规模宏大,涉及面广。 全书360余万字,分为土地·人口·资源、历史、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对外贸易·交流与合作、社会生活与社会秩序、民族·宗教·方言·民俗、各地市概况等10篇70章,集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实、政治与经济、精神文化与物质生活于一体,纵横交错,史志兼备。 它不仅是安徽数千年来尤其是建省300多年来历史的缩影,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40多年来安徽省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光辉成就的概括和总结。它弘扬了安徽的历史文化,宣传了安徽的优势和特点。 这不仅有利于人们对安徽历史文化的认识,加深对安徽优势的了解,而且有利于今人和后人继承和利用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资料,更快、更好地建设安徽。 它全面地介绍了安徽的各种资源、投资环境,提供了内联外引的经济、文化信息,把安徽全方位地推向世界,也让世界更全面地了解安徽。这不仅可以扩大安徽在国内外的影响,而且也可以为安徽的发展带来更多更好的机遇。 它展示了安徽的发展前景,可以增强人们振兴安徽、建设安徽和发展安徽的信心和决心。它还是一部很好的省情教材,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青少年和子孙后代都可以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在编纂过程中,我们坚持了科学性、客观性、实用性和可读性相结合的原则。 一切资料和数据均来源于相应的主管部门,并由有关领导审阅把关,它不是资料的堆积,而是如实客观地叙述、反映事情的本来面目,以确保全书资料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在取舍材料时,尽可能多地保留了有价值的东西,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提供信息量。 在编写体例上,我们采用了“篇、章、节”式,并在此基础上,兼顾了“条目”式。因为这种体例能给人以整体感,能够较全面、系统地反映安徽的方方面面,使这部大型百科全书具有自己的特色。 在内容上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皖籍在世的当代名人没有专门介绍,其原因是资料不全,时间又紧,难以系统地收集、整理,只能留待将来修订再版时增补。 由于同样原因,关于皖籍海外名人,在这次初版中没有作为正篇而是作为附录暂列于后,待修订时重新编纂。 奉献给各界人士和广大读者的这部《安徽百科全书》,还不是十全十美之作,但它如能初步收到还原历史、反映现实、展示未来之效,便是我们全体编纂者感到十分欣慰和自豪的。编 者 1994年2月 |
☚ 安徽百科全书︱凡例 安徽百科全书︱后记 ☛ 000114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