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安徽人物大辞典︱附录三 婺源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安徽人物大辞典︱附录三 婺源县
  • 位置: 首页/附录库/安徽人物大辞典

附录三 婺源县

 胡学 唐代人。父瞳,授宣歙节度讨击使。学咸通(860~874)间登进士,任抚州司户,因上书忤田令孜,被贬福州,不久授舒城令。后加宣歙节度讨击使,封上柱国。
 汪濆 字清叟。唐乾符四年(877)授衙前都虞侯,分戍三吴。岑东临浙境,为重镇。中和四年(884)与副将汪适伏击李重霸取胜,杨行密授以歙州团练使,后拒敌战死。
 戴护 字邦护。唐代人。黄巢起义时,护与乡人自守,与巢部战,擒其部将余公美,护补厢虞侯。又击溃黄巢部将汪彖、余知礼。其子寿,代领其众,顺义(921~927)中累有战功,官指挥。
 魏羽 字垂天。少能属文,上书李煜,署宏文馆校书郎。建当涂县,任判官。后降宋师。入朝,出任兴州知州。宋太平兴国初(976)任棣州知州,改任京兆府,历判度支、户部,召拜本曹郎中,改盐铁判官。又历任度支使,改盐铁使。淳化四年(993)并三部为一司,以羽判三司,出任滑州知州。后加给事中,徙潭州。真宗时,任礼部侍郎卒。其涉猎史传,好言事,强力有吏干。
 孙逢吉 宋太平兴国七年(982)任泉州知州。以靖忠厚德见称。
 魏瓘 字用之。魏羽之子。荫补校书郎,为开封府仓曹参军,后提点广西刑狱,除转运使。以太平寺少卿任广州知州,筑环城五里。侬智高入寇50日,城坚不能下。论功迁工部侍郎。又除龙图阁学士,知荆南,条陈三策,终任吏部侍郎。卒,追赠太尉。
 魏子浩 魏羽子。因父荫授秘书省正字。为吏强敏,历任寿、润、滁、安等州知州。善断疑案,累官司农卿,任福、广等州知州,后又任江宁府知府,进卫尉卿卒。
 汪榖 字次元。宋皇祐五年(1053)进士。官泰兴令,请奏免灾民虚赋。
 王汝舟 字公济。宋皇祐间进士。熙宁(1068~1077)中知舒城,又任南剑州知州,平反受诬死囚13人,以治行第一著称。哲宗时擢河北转运判官,谏罢卖珠令。徙夔州提点刑狱,告归。著有《云溪文集》。
 王愈 字原道。宋绍圣(1094~1098)登第,初宰建昌,立法赈济,活数万饥民。知信州,为王黼所嫉,遭放逐。高宗时,起知无为军。
 孙恺 宋绍圣四年(1097)进士,知太平,调岳州录事参军,平反死囚百余人。历任抚州、全州知州。
 胡伸 字彦时。宋绍圣四年(1097)进士,与汪藻齐名。人称“胡伸、汪藻,江左二宝”。累官著作佐郎。著有《尚书注》行世。
 胡汲 字彦思。父绍,为剡簿分检。汲登宋绍圣四年(1097)进士,为深州通判。廨有蔬圃一千六百余畦,岁得钱逾二百万送公,诏嘉奖。
 汪藻 字彦章。婺源人,寓居饶州。宋崇宁二年(1103)进士,迁著作佐郎,与王黼不合,出判宣州,复为黄潜善所恶而免官;后出知潮州,又因事免。以范冲荐诏赐史馆,修撰餐、钱、听、辟、属、编、类,成书665卷,升显漠学士。不久知徽州,徙宣州。因忤秦桧,罢职。《徽宗实录》成,以所取藻书十有七八,诏赠端明殿学士,著有《浮溪集》60卷,《青唐录》3卷。
 朱松(1097~1143) 字乔年,号韦斋。朱熹之父。曾从罗从彦学。宋政和八年(1118)同上舍出身,授建州政和县尉,调南剑州尤溪县尉。绍光四年(1134)召试,除秘书省正字。历官著作佐郎、史馆校勘,与修《哲宗实录》。曾以吏部郎上疏反对秦桧议和,因之出任知州,旋奉祠卒。著有《韦斋集》。
 王昺 字伟文。宋宣和(1119~1125)间任吉州知州,好义自雄,读书敏捷。著有《云岩集》、 《中兴要务》、《史评》。
 胡闳休 字良弼。宋靖康初(1126)知兵科,补承信郎。二帝被俘,结义士以劫之,未遂。以诛钟子仪,功进成忠郎。岳飞被诬死,闳休愤而卒。著有《勤王忠义集》。
 吴遇龙 字子云。宋绍兴五年(1135)进士,历官太学博士,与方岳、程元风齐名,号新安三博士。又与江万里、何子举、陈松龙为“易义四英”。子觉,字孔昭,以易世传家,官宣城令,著有《易旨疏释》。
 滕恺 字南夫。宋绍兴五年(1135)进士。调信州司户参军,早卒,朱子称其才智杰然,远过流辈,不幸短命,遗文十不存一。
 李知己 字智仲。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通判婺州。断滞案数百,安抚军士有方。历迁大宗正丞,兼权都官郎。
 祝华 字继张。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任衡阳县知县。时人称之“有实政,无贪风。”后历守象州、梧州,改任南剑州知州,未到任卒。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又号晦翁,别称紫阳。宋徽州婺源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朱松之子。宋绍兴十七年(1147)乡贡,次年中进士,3年后任泉州同安县主簿。淳熙元年(1179)知南康军,次年改提举浙东茶盐公事。十四年,迁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光宗时,历知漳州、秘阁修撰等。宁宗初,为焕章阁待制,旋以本职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1196)落职罢祠。后致仕。卒后追谥“文”。早年曾受业于李侗,得程颢、程颐之传,兼采周敦颐、张载等人学说,集北宋以来理学大成,自成一家的思想体系,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其学派被称为“闽学”,或考亭学派、程朱学派。曾被韩侂胄视为“伪学”加以禁止。一生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及自然科学多有贡献,学生众多。主要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伊洛渊源录》、《名臣言行录》、《资治通鉴纲目》、《楚辞集注》、《诗集传》、《韩文考异》及后人所编纂的《朱子语类》、《朱文公文集》等。
 张敦颐 字养正。宋绍兴(1131~1162)间进士,为南剑州教授。与朱松友善。著有《编年六朝事迹》、《衡阳图志》。
 王炎 字晦叔。宋乾道(1165~1173)间以乙科授崇阳簿,累迁知湖州。著有《易解》、《双溪类稿》。
 滕璘 字德粹。与弟琪俱从朱子游。宋淳熙八年(1181)中乙科,调鄞县尉,改四川制置司干官。后官至朝奉大夫。著有《溪斋类稿》30卷。弟琪登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任合肥令,有仁政。
 滕琪 见“滕璘”
 江润身 字从德。宋咸淳初(1265)官合肥主簿,清廉刚决,矜恕断狱,多所平反。
 汪介然 字彦确。18岁领乡兵从岳飞军,补宣抚司干官。又从韩世忠破刘忠等,补进义校尉。收复襄阳6县,历官忠训郎,以观察使致仕。
 程枟 字伯文。问业朱子,与张南轩等游。不事举业,笃志学问。著有《原化论》,自号翠林逸民。
 张震 字彦亨。宋代人。任芜湖县知县,减税米。任湖州知州,年,公私兼足,捐府帑17万缗,代民输丁钱,一年罢。终官朝奉大夫。
 程可绍 字致和。精通易学。曾著《孝经刊误》及诗集若干卷。子达道,遭乱不仕,著有《历年纪实》及《孝则堂家教辑录》3卷。
 程直方 字道大。读书十年不下楼,深研《易》。入元,绝意仕进,行部至者必造请或延至学宫,执礼受教。
 胡云平 字师鲁。受易于董梦程,梦程受于黄干,故得朱子真传。20多年精研学业。著有《外翼》4卷、《易余闲记》。
 胡一桂 字廷芳。其父方平,号王斋,精于易,著有《易学启蒙通释》。一桂之传,出于父,得朱氏源委。宋景定五年(1264)举于乡。入元退而讲学。入闽,求朱子绪论。著有《周易本义附录纂疏》15卷、《人伦事鉴》、《历代编年》诸书。学者称双湖先生。
 程龙 字舜俞,自号不不翁。宋咸淳(1265~1270)间进士。仕睦州推官。入元,除永嘉县尹,转湘阴知州,以徽州路同知致仕。著有《尚书毛诗二传释疑》、《礼记春秋辩证》及《三分易龙图》。
 程复心 字子见。潜心理学,融汇辅氏、黄氏之说而折衷之,著有《四书章图总要》。元至大(1308~1311)间献其书于朝,授徽州路教授,以母老辞归。
 胡炳文 字仲虎。斗元子。潜心朱子理学。元延祐(1314~1320)中以荐署信州道一书院山长,再调兰溪州学正。尝做《周易本义通释》12卷,又作《四书通》34卷,以删正饶鲁之说。另著有《春秋集解》、 《礼书纂述》、 《大学指掌图》、 《五经会义》、《尔雅韵语》。其族子胡淀,建明经书院,世称云峰先生。
 胡淀 见“胡炳文”
 汪炎㫤 字懋远。幼能诗,长而渊源六经,发朱子之微旨而疏之为《四书集疏》。教人必使循序渐进。其文奇而有法。
 王野翁 字太古。元代人。通经,工诗词,尤嗜《易》。从其学者甚众。
 程鼎新 字炜文。元代人。官京学教谕。著有《随笔稿》、 《学稿》、《复稿》、《管见讲义》等书。
 潘荣 字伯诚。元代人。擅史学,尝著《通鉴总论》,反复数千言,括尽古今兴亡大要,又集苏句百篇。
 程文 字以文。元代人。仕至礼部员外郎。著有《蟁雷小稿》、《黟南生集》。
 汪同 字仲玉。元至正(1341~1360)间,率义兵保障乡里,收复州县。上嘉其劳,拜淮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后见张士诚另有所图,欲以计谋获,事发遇害。
 詹同 字同文,初名书。元至正中举人,茂才异等,除郴州学正。朱元璋下武昌,召为国子博士。历官吏部尚书。著有《海涓集》、《天衢吟啸集》。子徽,字资善,洪武(1368~1398)中举,官至太子少保、吏部尚书。坐蓝玉案死。
 俞士真 明永乐二年(1404)进士,官郎中,出知芮城县。抚小弱,均赋役,修学校。祀为名宦。
 汪敬 字益廉。明宣德八年(1433)进士,诏往湖广纂修《宣庙实录》,事竣,告归。起授户部主事,以廉能著称。
 程复初 字明善。以贡授嘉兴府检校。奉命备御倭寇,藩臬嘉其能。
 程昊 字希大。明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授御史,巡按浙江。
 叶华 字仲茂。明景泰初(1450)上疏奏报先贤朱子有庙无祀,请按孟子事例,于婺源阙里祠堂春秋致祭。圣旨准行。选用保昌典史,陈治安十策,后又出治安五策,升知县。
 朱稳 字伯成。朱文公第十代孙。明天顺元年(1457)进士。成化(1465~1487)间,任福建转运使,因清廉有才干著称。曾改任两浙。
 汪进 字希颜。明天顺八年(1464)进士,任刑部郎中。性峭直,不畏权势。任职30余年,家无余资。出任湖广佥事,分巡衡水,惩办施州不法土司,百姓安居。任福建副使、贵州按察,讨平都匀叛苗。任陕西左布政使时卒。
 汪奎 字文灿。明成化二年(1466)进士,任秀水县知县,擢御史。讨平云阳“贼寇”,量功移任叙州同知,又擢成都知府。后迁广西左布政,又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
 张清 字一之。初以举人知赵州,升河间同知。
 汪嵩 字季高。初以举人任安吉知县,历任抚州同知,定宸濠乱后告归。
 程质 字文夫。明弘治初(1488)参与修订宪宗实录。著有《南峰小稿》、《文献录》及《编星源志》。
 戴敏 字逊之,明弘治九年(1496)进士。官辰州知府,擢忠州左参政。
 戴铣 字宝之。明弘治九年(1496)进士,选庶吉士,改给事中。武宗即位,请敕六科检详。弘治(1488~1505)间备录所行大政进览。与李光翰等连章奏留刘健、谢迁,并劾中官高凤。帝怒,廷杖除名;因受重创卒。世宗即位,追赠光禄少卿。
 王寿 字希仁。明弘治九年(1496)进士,官礼部郎中。因与刘瑾族人相忤,出守桂林,乞养归,耕读自给。
 潘珍 字玉卿。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任诸暨县知县。创建预备仓,兴学宫,拓养济院。历升山东佥事,分巡兖州。迁福建副使,湖广左布政史,以右副都御史职巡抚辽东,入朝为兵部左侍郎。因上疏谏阻征讨安南,罢归。不久,诏复原官。卒后追赠右都御史。
 程文 字焕章。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历任大理寺正。擢按察佥事。备兵广南,与当道筹划边事不合,罢官归。
 潘旦 字希周。潘珍之族子,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历任漳州、邵武知府。三迁浙江左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数平巨寇,累迁南刑部右侍郎,不久以兵部左侍郎提督两广军务。改任南兵部,未行,托病乞归。卒,赠工部尚书。
 叶天爵 进士。明弘治(1488~1505)间任崇仁县知县。兴复水利,缮新宝唐书院。
 汪齐民 字以成。明代举人,任安仁县知县。
 方进 明弘治末(1505)任崇仁县知县,施政宽严适度,吏服民怀。
 汪玺 明弘治中任武昌县知县,因劳瘁卒。
 余䓨 字宗器。明代举人,任广昌县知县。率旅与宸濠战于江上,斩敌五百余人,祀为广昌名宦。
 潘鉴 字希古。明正德三年(1508)进士,历任福建佥事。平安南有功,累升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后改任工部左侍郎,起抚两广。因病卒,谥号襄毅。
 江一桂 字伯馨。明代举人,任建宁县知县,制狡吏,铲弊政,建书院,置学田。升南户部主事,出守太平。奉命谕莫登庸称臣,筑受降城。建昭德台于镇南关,壮固边防。进阶亚中大夫卒。
 汪元锡 字天启。明正德六年(1511)进士,授给事中,三迁都给事中。疏谏不避权贵。世宗即位,又首劾江彬党郭鳌等十人,因李福达狱夺职。后复官,历左右侍郎。
 叶天球 字良器。明正德九年(1514)进士,授户部主事,监仓居庸关。出任东昌府知府,行常平法,积粟数万。立团甲,籍民丁,均徭役,赈流民。历官四川右参政。子份,嘉靖二年(1523)进士。授刑部主事,夺武定侯郭勋所占中官园地,还原主。擢山东提学佥事。
 叶份 见“叶天球”
 程资 字仲朴。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授温州府推官。黄洲埭堤圯河决,率众修复,人称程公埭。补台州。历升云南参政。
 汪思 字德之。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选庶吉士,改给事中。嘉靖(1522~1566)中出为广东参议,擢云南副使归。
 江元辅 字尧卿。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任新喻县知县。因从王守仁平宁藩,功升户部主事。历升郎中,监督徐仓。
 潘镒 字希平。明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授户部主事,监北新关。历郎中,革部中宿弊,出任长沙府知府。修郡志,兴学宫。累官河南左参政。
 潘潢 字荐叔。明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任乐清县知县。入为礼部郎,进大学衍义,劝经筵御讲,改吏部。左迁礼部,督学闽中,搜焚市肆坏书。历迁至户部尚书,与严嵩忤,因议条例不合,上疏自劾,徙南工、吏、兵三部尚书,告归,卒谥简肃。
 舒泰 明正德(1506~1521)中授武冈州同知。藩府官校需索,不肯阿谀徇私,因被谗求去。
 江轼 字子敬。初以举人判绍兴,筑外堰海潮。擢任连州知州,因父病归。
 汪琯 明嘉靖初(1522)任长乐县知县。与都守汪文盛多方赈恤饥民,请诏减租税。为民赞颂。
 方升 字世猷。明嘉靖二年(1523)进士,任永嘉县知县。除弊政,制豪强,以礼整俗。累官福建副使,因忤上官归。
 方舟 明嘉靖八年(1529)进士,任富阳县知县。以文学饰吏治,修学宫及县志,建观山钟楼。
 汪楠 字良用。明嘉靖举人,任沾化县知县。
 洪垣 字峻之。明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任永康县知县。廉慎有才。清税粮,兴水利,严禁溺女及火葬。擢御史,按视两淮盐政。在台七年,上疏数百,世宗称为言官一人。尝劾文选郎黄正贪婪欺妄,使之下诏狱。
 潘丝 字朝源。因破浙东矿工起义军,超格荐授严州别驾。权知分水县。三月而邑大治。移摄建德。
 江文式 字时凭,初以举人任莘县知县。以擒“贼”有功,诏建伟绩坊。
 余世儒 字汝为。16岁领明嘉靖十三年(1534)乡荐,历任瑞安、南康两县令。擢合州知州。谢病归。著有《幼学稿》、 《未信稿》、 《破蟋蟀集》。
 江一麟 字仲文。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任安吉州知州,擢工部郎。吴时来等因疏劾严嵩下狱,一麟力救得免。转任广平知府。擢监军副使,讨杀贼首曾一本,削平倭寇。擢抚贵州,镇压苗民反抗,请建长宁县。晋都御史兼户部侍郎,总督漕务。
 吴文光 字有明。初以举人任应山县知县,令民自封钱粮投柜。
 李寅宾 字于旸。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任嘉兴县知县。升南工部,署漕仪,筑学堂,漕事之暇讲学,因忤时归。
 程文著 字美中。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任永嘉县知县,政务宽简。升袁州知府,擢陕西苑马寺卿。
 张澍 字子汝。以举人任石门县知县。清士官占田。调鱼台,地瘠河决,检库藏充工费。
 汪大受 字叔可。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选庶吉士。改工部主事,榷税抗关,开贴沙河便商。迁郎中,出任广西佥事,历升福建参政。以副都御史巡抚湖广。岁饥,亲往巡问,发廪赈给,减租停征,活饥民27万。显陵工兴,计费百万,多方区画,精稽裁汰,工成,止费40万。
 游应乾 字顺之。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授户部主事,改刑部,历郎中。编次明律。出守宁波,浚陂塘,通水利。迁两浙运使,晋云南按察,转广东左右布政。岁饥,发廪捐俸赈民。历位大理卿,昭雪冤滞。总督仓场。卒后追赠尚书。
 俞一贯 字原心。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任庐陵县知县,以治行第一,擢御史,巡按山东,因病归。
 余一龙 字汝化。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任江山县知县。擢御史,出补湖广佥事,治兵沔阳,平桐柏“湖寇”。建闸筑堤,修四城,筑二学。累擢贵州副使。镇压苗民反抗。历四川左布政,升南太仆卿。因病归。
 汪文辉 字德充。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授工部主事,改御史。出为宁夏佥事,修屯政,减浮粮,建水闸,召流亡。召为尚宾卿,不久告归。后召用,未赴卒。
 胡晟 明嘉靖(1522~1565)中任沅陵县知县。荣藩督租,为民害,晟绳之以法。
 张全 明嘉靖中由举人历任雅州知州,多惠政。民谣:“急流下有深滩,刘泽后有张全。”祀名宦祠。
 汪大伦 字叔叙,明嘉靖中官永丰教职,作《周易贯说》以训诸生,又著有《北上纪程》、《亦乐堂稿》、《击缶集》等书。
 江朝阳 字仪卿。以举人任安卿知县,筑堤障水。调孝丰县,履亩丈量公平,监司颁行其法。升上思州知州,立仓库,修学宫,留心教化,习俗渐变。升广州府同知。
 余懋学 字行之。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授抚州推官,擢给事中。劾南守备太监申信不法,又与张居正忤,遭斥为民。后复官,奏夺成国公朱希忠王爵,请召还岳相、魏时亮18人。擢南尚宝卿。累迁南户部右侍郎,总理漕储。卒赠工部尚书,追谥恭穆。
 胡用宾 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任乐清县知县。内召,民遮道攀留。仕至太仆卿。
 程应元 初以举人任温州推官。署永嘉,廉洁益著。迁临江府同知。
 俞文达 字行之。明隆庆五年(1571)进士,任四会县知县。
 游有常 字心甫。初以举人任井陉县知县,兴学校,置学田,建社仓,立社师,毁神庙,革陋俗。又复古井,筑城堤,设官渡。擢南昌同知。
 张聘夫 字士可。明隆庆中任连江知县。尚教化,谕理义,使讼者自新。尤加意学校。常对父老询民间疾苦。
 詹洲 字登之。初以举人任高安知县。奏请减本县重赋,历任象州知州,因老归。
 游悦开 字懋信。举人,任仪封县知县。筑河堤,勤荒政,收暴骸。
 余启元 字伯正。明万历二年(1574)进士,任临城县知县。改霸州学正,后累升户部郎。监豫章漕,罢虚耗40万石。又督易州粮储,以清操第一著称。累擢光禄少卿,终大理寺
 卿。
 詹轸光 字君衡。明万历七年(1579)举人,任亳州学正。历升平乐知府。著有《清隐山书》、《蓟门白门草》、《浮海寓言》等书。
 潘士藻 字去华。明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授温州推官。释株累,无冤民,擢御史。因发近侍奸,触怒东厂张鲸,谪广东按察司照磨。后擢南吏部主事,历尚宝卿。
 汪以时 字太易。明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任嵩县知县。岁饥,倡赈,毙奸安民。擢御史,督理河东。因累疏抗阻矿使张忠开采南池征收盐税,受诬被逮。后为辅臣救得释。巡按山西,平反死囚800余人。巡三关,建城堡,靖边境,迁南太仆卿。
 游朋孚 字伯顺。明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任麻城县知县。治行第一。因流言中伤,罢归。
 余懋衡 字持国。明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任永新县令。擢御史时,疏论矿税使四出暴横之害十倍于加赋。巡按陕西,劾税监梁永,上书极论永罪。后因疾归。天启元年(1621)起任大理寺少卿,进右佥都御史,理京营戎政。进右副都御史,改兵部侍郎。引疾归,崇祯初(1628)复官。著有《乾惕斋集语录》及《经翼》诸书。
 汪国楠 字仲木。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任兰谿知县。修义仓,行保甲,升南兵部主事。疏论花木不宜滥进,内臣不宜擅差。改礼部,出守正定郡。滹沱河决,请用铁锅连锁载石沉水成堤。升南瑞道副使,改东宁。
 江起鹏 字羽健。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任永宁县知县。创义学,置社师,申保甲,盗贼敛迹,习俗一变。调姚江。晋南工部主事,条陈十事。掌钱法,疏言利弊7事。转礼部,升郎中。
 汪尚谊 字宜言。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除大理评事。平反汪浩等百余人冤狱。历任长沙府知府,升河南副使,转参政。因病归。
 游汉龙 字蛰初。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任章邱县知县。召补部郎,不久备兵三关。历浙江按察使,迁福建布政使,转光禄卿。
 潘之祥 字伯和。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任潜江县知县。筑堤障江水。迁江西参议,因议捐湖关税额不合,托病归。
 程汝继 字敬承。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任余杭县知县。不信妖异,重建儒学。
 汪应蛟 字潜夫。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授南兵部主事。累迁山西按察使,治兵易州。移天津,升巡抚,扼险列屯,军声大振,募民垦田五千亩。移抚保定,上疏请广水利。召为工部侍郎,因养乞归。天启(1621~1627)时,起任南户部尚书。因忤客氏告归。
 余懋孽 字舜仲。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任山阴县知县,擢给事中。
 汪秉元 字初甫。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授大理评事,转南兵部。严邮符,肃驿传,清汰禁卫虚冒。出守南昌,筑润泽圩,灌田万顷。拒上官建魏珰生祠。调九江,以劳卒。
 俞乔 字君望。明万历(1573~1620)间举人,官郑州知州。招流亡,教民凿井,仿南方水车法,置坡堰,仿南方开闭法,上下地均可开田。疏水利,起室宇,买牛种,充兑军饷。因病归。郑人立生祠祭祀。
 戴应扬 字君俞。明万历间举人,任阳谷县知县。善断案,置学田济贫。
 游再得 字汝见。明代学者。初从学于湛若水、罗洪先、邹有益之门,壮年即弃诸书,力学砥行。著有《近思录》、《莲华山人集》等书。
 吴从周 字文卿。明万历中以贡历杭州通判,摄钱塘令。有陈俊等十年沉冤,从周片言折之。生平尤以讲学明道为务。著有《易经明训》、《春秋心印》及《语录会编》诸书。
 曹泽 明万历间判漳州,司郡储,清积弊,三年清白全节。卒,贫无敛资。
 汪道崇 字伯凝。初以举人授平阳府通判。不爱官,不畏权势。视篆稷山,断案神明。
 汪文伟 字仲简。明代举人,任冀州知州,兴学校,赈饥荒。升延安同知,未赴归。
 李应裕 字履顺。明代举人。任罗源县知县,升平乐府同知。立社学,使瑶民识字向化。征税宽恤,罗源人祀为名宦。
 汪一栋 字国正。明万历举人,任清河县知县。清税弊,断疑狱,释无辜。卒,数千士民为之泣。
 汪秉忠 字行甫。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宁波推官,历升户部主事。
 胡皋 字公迈。明代人。工书画及诗古文辞。遨游京师30余载。侠义刚烈,欲立功边陲,尝驰骋宣大、宁固诸边。天启(1621~1627)中以技能诏副将军。赵佑宣抚朝鲜,得其字画、诗文,如获异宝,将大用,以魏党肆虐,辞归。
 余自怡 字士可。明崇祯元年(1628)进士,任湘阴县令。擢户部主事,出守广州。入觐时,士民遮道乞留。
 江旭奇 字舜升。诸生。幼孤,母教之以学。著有《孝经翼》、《孝经疏义》。明崇祯初(1628)北游成均。适驾临太学,遂请补成《孝经大全》,且请诸葛亮、张巡、岳飞于文庙,诏许之。授安岳丞。著有《小学疏义》、《书经传义》、《汉魏春秋》、《笔花斋集》等。
 汪之斌 字翥武。明崇祯四年(1631)武进士,授南兵部中军守备。敌攻江浦,率兵800当数万众,敌畏其勇而退。再任安徽巡抚史可法标下游击,屡有战功,升水营参将,因病归。
 江懋奇 字正叔。明崇祯八年(1636)拔贡,辞归不就官职。著有《尚书约旨》、《五经丽文》、《史鉴捷衡》。
 吴成志 字儒达。明代人。早孤,为古文词,自成一家。著有《尚书制意》、《四书制意》、《周易补过悟语》等书。
 戴文仲 字用中。明代人。孝友力学,淹贯六经。著有《四书考》、《尚书考》、《性鉴歌图》,学者称草窗先生。
 汪彦明 字晏其。明代副贡。著有《五经图考》、《诗经笺疏》、《四书约言》、《诸史汇钞》及天文地理阴阳卜筮诸书,册定成编,加以疏论,共80余卷。
 胡珙 字廷亨。明代人。一意儒行,不求势利。所著有《克己正家录》、《易传纂要》、《五赞通释》。
 江铨 字元衡。明代人。不事科举之习。著有《原学》、 《大学论正》、《性学辨微》、《桂山摭稿》。
 胡庆龙 明代人。工医,尽抉《内经》、《素问》诸书之秘,尤精色脉。卜人休咎,往往妙中。北游辽蓟,适朝鲜告急,以医济随征将士,屡奏奇效。总督欲授官,不受。
 汪都 字瀛海。明代人。曾官吏目。工书画文词,而画尤绝。晚年以双筋代笔,山水人物点染颇佳。著有《拟古诗》、《早朝诗》、《铜钱赋》。
 潘峦 字碧井。明代人。经纬象数及书画皆窥其奥,尤精于音律。尝受知荆益,诸王聘为纪善。考古乐章,制器,聚徒按律歌舞,颇臻其妙。著有《礼乐志》、《八家行草》、《君臣图鉴》、《切韵指南》。
 汪徽 明代人。诗极壮丽,画山水及书八分,俱精妙。尤工秦汉图章,人称四绝。
 俞可进 字于渐。明代人。摹锺王书法,酷肖。董其昌、陈继儒得其所书《黄庭心经》,称为绝品。
 汪继昌 字伯期。明代人。工医,治痘有异传。有《痘科秘诀》行世。
 王守诚 字心堂。明代人。精医术而有医德。寓居全椒,起人沉疴,口不言功。
 江用卿 字君辅。明代人。工棋,足迹遍天下,无人能敌。
 吴文献 字三石,明代人。殚精百家医学及《素问》等书。著有《三石医教》、《药性标本》。
 汪大业 字简宣。明崇祯十五年(1642)副贡,诗古文词皆自成一家言。著有《四书觉路》、《四书要旨》、《学庸表注》、《学庸图说》、《易经析义》等书。
 汪斯淳 清初随佟督师征讨湖南,叙功授宝庆知府,抚疮痍,招流亡,民获安集。调建昌,重士爱民,通商惠贾。
 李蔚 婺源人,溧水籍。清顺治四年(1647)进士,初任行人,不久升工部主事,督榷浙江。
 汪宗洙 字鲁源。清顺治初(1644)以岁贡任内邱县知县。有古吏风。卒,贫无以为敛。
 俞居辰 清初举人,任新昌县知县。以金籴米数千斛赈饥。
 余文淑 清初贡生,授夏县丞,不久署县事。洁己爱人。年老告归,士民勒石颂德。
 吴肇新 清初贡生。历兵部主事,督理赣州钞关。稽察严明,征税有法。入为刑部郎,出守彰德府,修葺学宫,振兴文教,严保甲。因艰归。
 汪时 清初贡生。官琼山县丞,摄澄迈篆,首革徭差二千余金,履亩丈量,豪强慑服。修葺学宫,士林感戴。
 汪逢年 清代拔贡,由教习任钜野县知县,缉剿贼盗,治土豪于法,民称神君。
 江蕃 字宣子。清康熙三年(1664)进士,著有《鹭旃诗文集》。
 江永(1681~1762) 字慎修,又字慎斋。清代经学家、音韵学家,皖派朴学奠基人。先祖姓萧,世居萧县(今安徽萧县),唐末由萧迁居歙县篁墩,易姓为江。6岁受庭训,年21为县学生,34岁补廪膳生,62岁始入贡,终生未仕。为诸生数十年,蛰居乡里执教与著述。治学以考据见长,开皖派经学研究新风。戴震20岁时从之受学,学问大进,为江永高足弟子。著作丰富,约有36种计260余卷,有《礼书纲目》88卷、《四书典林》30卷、《四书古人典林》12卷、《数学》9卷、《推步法解》5卷、《古韵标准》6卷、《近思录集注》14卷、《乡党图考》10卷、《律吕阐微》11卷、《春秋地理考实》、 《河洛精蕴》等。所著被收入《四库全书》有20种170余卷。
 余光耿 字介遵。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举人,记览宏博,著有《一概堂集》、《蓼花词》。
 余光鲁 清代拔贡,任石城县知县。总督范承勋称之治平第一。后补富顺令。兴学课士,振苏民气。
 吴文炘 清代贡生,由教习分发河南。任原武知县。白马营决口,城垣学宫尽圮。次第兴筑,捐俸置牛种,课耕植,请豁免。复昌义田,置普济、育婴二堂。升新兴知县,因老归。
 吴肇荣 清代贡生,考授东昌府同知,三摄府篆,治绩有声。升知常德,百废具举。后知安陆郡,亲临修筑长堤,终任无水患。
 汪绂 初名烜,字双池。清代人。家贫困,初庸于江西景德镇为画碗之役,余闲读书,后乃博极儒经,以宋五子之学为归。著有《周易尚书四
 书诠义》、《春秋集传》、《礼记章句》、《乐经律吕通解》、《理学逢源》等书。
 潘继善 字取大。清代副贡。著有《圣学辑要》、《读经史笔记》、《音律节略考》等书。83岁临殁,犹索笔手书。
 王应超 字仙隽。清代举人,任山西太平县知县。大水淹塌民屋,捐俸赈恤。善断案,平反众多冤狱,升平定知州,后因军功加级记名,任知府。
 吴士升 字揆铨。清代由贡考授中书,升主事。外补楚雄府丞,委督厂课,盈额万余,均归公,廉声大著。又办赈务,民沾实惠。委决重案,平反详慎。因劳成病,卒年仅39岁。
 王文德 字晋三。清代人。官平阳府同知,受命抚万泉县民变。不久署霍、隰、沁各州,均称职。因母老托病归。
 余维枢 字中台。清代副榜,任永年县知县,葺学宫,立义塾,筑河堤,访政事。后补临县,修城兴学,招集流亡,异政冠三晋,升督捕主事卒。学有本源,著有《从祀诸儒系议》、《泮宫礼乐合集》及文集。
 洪腾蛟 字鳞雨。清乾隆十五年(1750)举人。潜心著述,有《禹贡黑水说》著名于时,著有《思问录》、《春秋摘钞》、《寿山存稿丛录》、《婺源埤乘》、《鄣麓常谈》、《稽年录》诸书。
 王应瑜 字尹孚。清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选庶常,授编修,改任御史。出为知府。赴甘肃,署平凉同知,又署庄浪同知,护临洮道兼办军需及全省事宜。护藩司数月,督办察哈尔兵差台站,筹黄河水渡,均合机宜。旋署凉州府,授宁夏府,兼护道印。调安西,垦田一万七百余亩,安插居民四百余户,因足疾加剧解任,病痊赴补,复委办新疆经费局,授凉州府。
 王廷取 字又介。清乾隆间任盐源知县,调牙安,摄邛州令。擢马边通判,后历任嘉定、顺庆通判。
 胡光琦 字步韩。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进士,任盐亭知县,告归后讲学于福山。著有《日知笔记》2卷,另有古文诗集若干卷。
 戴国恩 字永沾。沉潜经史,兼通象数,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领乡荐,未几卒。著有《隐绣闲吟》12卷、《益菜录》10卷。
 王友亮 号葑亭。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授刑部主事,擢员外郎。决疑狱,多所平反。擢通政司副使。长于史学,诗才敏妙。所著有《葑亭文集》、《双佩斋诗集》、《金陵杂咏》、《视漕小草》等。
 王国本 字学源。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举人,念父老不赴,侍养30余年,始入都就职国子监学正。所辑有《春秋三传合参》12卷、《周官注疏辑解》6卷。
 余宗英 字伯雄。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举人,读书而有得,往往发前贤所未发。著有《易学参要》、《书经》、《春秋提要》、《礼经撮要》、《读书随录》、《孚吉堂诗文集》若干卷。
 李承端 号椿田。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进士,授工部主事。居官廉明,因艰回乡。后又起补屯田司主事,历升制造库郎中,记名御史。监督木仓宝源局,改陋规,清积弊。
 黄辉 字耀廷。清乾隆(1736~1795)间拔贡,拣发知县,历署洛川、中都、鄜州。因乞养归。后起补山阳,历署汧阳。
 黄恩 字德泽。清乾隆间举人,任平罗县知县,政简民安。改教司,铎江阴。
 戴世篆 字引书。乾隆间举人,分发山东。署宁海州,后历署各县,均有政声。因老告归。
 董昌珵 字仲山。乾隆间贡生,授州判,分发湖北,署京山县丞,补蕲州判,兼署大同镇巡检。
 齐刚 字健中。乾隆间举人。分发山东,初署嘉祥,勤于抚。改署钜野,刻苦自节,不以徭役累民。
 董练金 号牧堂。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举人,博览群书,不乐仕进,兼善篆隶兰竹,旁及秦汉尊彝,宋元明金石碑板,无不考核精详,所著有《五代史》、 《乐府》、 《绿满园诗集》14卷。80岁授太常博士。
 黄启甲 号甘林。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举人,以授徒著书为事。著有《同文别义》、《韩诗拾遗》各4卷。
 张图南 字搏万。初以举人分发浙江,任桐庐知县。创建桐江书院。调秀水。桐庐告灾,呈请给赈缓征,升杭州东防同知,审度地形,修堤千余丈,捐筹百余艘海船。因老归。
 王鹏南 字博北。清代举人,任广济县知县。调汉阳,严保甲,勤察访,盗贼平息。受委覆审,清蕲州冤案。
 程尚义 字雅宜。清乾隆间拔贡,拣发知县,补肥城,嘉庆二年(1797),运河奔溢,议引河泄水,自出资雇挑,不累民。告请养老归。
 汪桂 字芗林。清嘉庆四年(1799)进士,选庶常,改主事。充会典馆纂修,两次为同考官,历官部郎,擢监察御史,因病归。著有诗文集。
 董桂新 字茂之。清嘉庆七年(1802)进士,入翰林。著有《毛诗多识录》、 《读书偶笔》、 《读书续笔》、《读书三笔》、《尔雅古注合存》、《埤雅》、《物异记言》、《孟子生卒年月考辨证》、《易图驳议》。年32岁卒。
 李麟章 字曰功。清嘉庆十年(1805)举人。曾肆力经史,旁及诸子百家,尤精于《易》。著有《笔花诗文稿续》、《梅花易数》等书。
 齐彦槐 字荫三。清嘉庆十三年(1808)召试举人,次年登进士。选庶常,改官金匮知县,升苏州府同知,以病归。文笔古雅,学问渊博。著有《天球浅说》、《中星仪说》、《海运南漕丛议》、《梅麓诗文集》26卷。
 单光国 字任之。清嘉庆(1796~1820)间官云南楚雄知府。改用版桥甃石加固楚雄要津响水关,竣工,调广南。度地势,造桥梁,以便滇、粤两省盐铜互运,捐资兴复莲阳书院,纂修《广南府志》,调东川府,因赡养祖父归。
 朱光煋 字汉占。清嘉庆间贡生,署蒙城教谕。奉委办赈,民沾实惠。授太和教谕,创寿山义学。
 程绩 字希臣。清嘉庆间举人,官福建瓯宁知县。改任龙溪,劝化乡民,息械斗风。
 董桂森 字溎江。嘉庆间举人。清道光元年(1821)选芜湖训导。
 吴宪文 字述庵。清道光三年(1823)进士,任江西奉新知县。修城墙,拓书院,勤于听断,案无留牍。
 董桂科 字蔚云。清道光三年(1823)进士,选松江府教授。著有《治经笔记》、《琴轩札记》、《春秋管窥》、《周礼存参》、《石经考》、《说文考》、《中星考》、《星象图说》、《历代中星十二月图说》、《中星更录》、《测时便考》、《勾股要法》。
 江之纪 字石生。清道光六年(1826)进士,任金匮知县。结积案,兴文教,捐赈疗灾。母忧辞官。著有《白圭堂诗集》、《太极图说解》。
 俞诵芬 字茗溪。清道光六年(1826)进士,由庶吉士改主事,升郎中。后出任兴化知府,平反冤狱,有断案神明之称。因积劳成疾卒。
 余龙光 字黼山。清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官江苏娄县知县,署昆山,捐赈水灾,多所全活。署元和,劝增丰备仓田八千余亩。署青浦,因缉周立春未获而罢官。著有《广唐书》30卷、《朱子祠考》、《元明儒学正宗录》、《表章儒硕录》、《吴康齐学案》、《汪仁峰学案》、 《仁峰年谱》、 《汪双池年谱》、《经学管窥》,另有文集24卷、诗集7卷、外集6卷,又有《温故一得》、《学古汇抄》、《读史札记》、《枌榆杂述》等共150卷。
 潘殿昭 字和叔。清代庠生。著有《学庸大旨》、《切韵了然》、《历代赋役总论》、《黄河考》等书。
 王作霖 字雨臣。清代人,官丹阳学博。著有《汇纂四书》、《诗易正宗》及《陶陶居文稿》。
 朱青选 字遴之。清代人。著有《嫏嬛津逮》、《雅乘志余》诸书。
 汪士汉 字暗然。清代岁贡。著有《易经集解》、《古今记林》、《祖书存余集》、《古山房文集》。
 俞塞 字吾体。清代人,性孤介,后改姓独孤。著有《易寤》、《诗起》、《四书心诂》、《理学资深录》诸书。
 詹绍庆 字本修。清代人。研究心性之旨,兼肆力于古学。子养沈,登进士,选庶常,犹授徒自给,著有《三经整三疑编》、《左凡印可正续编》、《大麓野钞》百余卷。
 潘第 字仲高。清代庠生,著有《易经参微》、《尚书讲意》、《正心录》等书。
 潘大京 字南二。清代岁贡,官来安训导,捐俸倡修学宫及明纶堂尊经阁。著有《广阁文集》、《东岸草堂诗稿》、《字类编韵》诸书。
 王朝玬 字二峰。清代人,官繁昌教谕。在官修学宫,居家置义田。著有《易经发蒙》、《二峰文集》。
 汪勋 字雨苍。清代岁贡,官清河训导。因疾归。镌其先世遗书数十种,又为江永镌《四书典林》行世,自辑有《先儒格言》、《周礼精要》。
 余嵩 字冠山。清代岁贡,因母老不赴,诗赋书画多所旁通,后专心经义,著有《尔雅集注》、《困学善行录》。
 黄启兴 字石香。清代廪生。潜心经史,通六书、篆隶、勾股。曾著《毛诗集古笺注》40卷,诗稿有《吟窗小草》、《南州草》、《砾鸣集》、《观云集》。
 程赐荣 字灭咫。清代庠生。为文宏博奥衍,不名一体。所著有《歌岩集》、《歌岩后集》。
 江宁魁 字梅臣。清代庠生。善诗古文词,宏博雄奇,兼秦汉六朝之胜,诗险劲处尤似李长吉。著有《意构园集》、《蝇客轩集》、《五经解意》数十卷。
 余鹏搏 字宇昂。清代贡生,父余宗英,著《易书春秋参义》,未竟而卒。鹏搏继父志修辑踵成。
 李承超 清代人。著有《六经条考》、《仪礼春秋大略》、《读书日钞》、《稽古录》。又精医。著《脉法正宗》、《伤寒辨证》。
 王曜南 字灿文。清代岁贡。举孝廉方正,不就。著有《春秋释义》、《春秋总说》、《礼书条考》、《乐律条考》、《禹贡水道图释》。
 詹考祥 字履庵。清代举人,任高邮州训导,造就寒士,以勤廉称。著有《灾赈刍言》、《读史随笔》、《育松山房文集》、《息园诗集》。
 俞粹纯 字希文。清代贡生,任乾州州判,以勤廉称。著有《经训感应录》、《读易检身录》、《十三经二义参存》及诗文集。
 余煌 字汉卿。清代举人。精天文算法。著有《春秋求故》、《夏小正星候考》、 《二十八星距度推步考要》、 《星名异同录》、 《天官考异》、《衍谈录》、《勾股三角》、《八线纂要》,又有《野云诗余》、《词鲭咫闻录》。
 戴大昌 字泰之。清代举人,历任舒城、怀远、宣城教谕。以身示教,为诸生先。著有《四书问答》、《补余堂诗集》、《琴音标准》、《斗垣随记》。
 潘培 字笃卿。清代庠生。曾著《前后天图说》,发前人所未发。又有《书经会通》、《觉窗论说》、《半憨文集》,诗集、杂著若干卷。
 潘道南 字佩三。清代岁贡,历官凤阳、宿松、宁国教职。著有《十三经通义》、 《周易阐蕴》、 《正字辨伪》诸书。
 汪钢 字允坚,清代举人,官盱眙教谕。著有《周易夏殷》、《易占法考》、《读史记》、《八书质疑》、《钝斋记》、《躬厚堂诗古文稿》。
 洪启凤 字邦维。清代岁贡。少受学于江永,为江高足。著有《诗葩》、《易玩》、《经义集要》、《客谭》诸书。85岁卒。
 汪志曾 字养可。清代人。善诗兼百家众技,篆刻奇古,与汪徽并称。又能以筋代笔,作山水不让汪都。尤工画竹。
 詹天宠 字君锡。清代人。精晓阴阳星纬术数之书,尤工书法。又善画花卉,无有出其右者。
 程鸾台 字紫垣。清代举人,补陕西中部知县,造学宫,建书院,立义学、义仓,孜孜以教养为务。
 王凤生 字竹屿。清代人。官嘉兴通判。以能谳狱,理漕河知名,升玉环同知,清积案,兴水利,擢归德府知府,浚虞城、夏邑、永城诸河,迁彰卫怀道,转两淮盐运使,调湖北总办水利,所至治绩,皆有著录。
 王家佩 字黼辉。任江苏同知,署太仓州。不久以疾归,在籍总办军饷团防,升知府卒。
 詹天佑(1861~1919) 字春诚。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省),生于广东南海。11岁考入留美幼童预备班,赴美国。1878年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铁路工程专业。1881年回国。1888年受聘修筑芦台至天津铁路(后延长为京沈铁路),为首任铁路工程师之中国人。曾主持修建滦河大桥、京张铁路。最先引进使用火车自动挂钩,后人称“詹天佑钩”。历任川汉铁路总工程师兼会办、粤汉铁路公司总理兼总工程师。1912年发起组织中华工程师会(后改名中华工程师学会),选为会长。曾被英国工程师学会选为会员。后因积劳成疾,病逝于汉口。遗著有《京张铁路工程纪要》、《京张铁路标准图》、《华英工程词汇》等。
☚ 安徽人物大辞典︱附录一 外省籍人物   安徽人物大辞典︱附录二 湖北省英山县 ☛
0001140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