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州六器 安州六器北宋重和元年(118年)湖北安州(今属孝感)出土,故名。为西周早期青铜器群。因作器者名中,故又称“中六器”。计有圆鼎一件,方鼎三件,觯一件,甗一件。中圆鼎有铭文4字;中方鼎有两件文同,各39字;另一鼎有铭字57字;中觯、中甗各有铭文36字。铭文内容或记器主名,或记周王令南宫伐反判之虎方,或记作器者省视南国,或记周王赏赐土地、马匹之事,是研究西周历史的珍贵资料。惜器物不存,仅存铭文摹本传世。 ☚ 画纹带神兽镜 成化铜钟 ☛ 安州六器西周早期青铜器。据宋人王黼等著《博古图录》记载,重和戊戌(1118)出土于安州安陆郡孝感县,凡方鼎三、圆鼎二、甗一。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中称为南宫中鼎、中鼎、召公尊、父乙甗。另外,薛书中所谓圆宝鼎二、方宝甗一,也“同出于安陆孝感”。据此,得之于安陆孝感者,就有9器。其中两件中方鼎铭文云:“唯王令南宫伐反虎方之年,王令中先省南国,贯行……。”或认为“虎方”的虎是“荆”,“伐反虎方”即“伐反荆方”。虎与荆2字构形不同,虎当非荆字。据有关学者考证,“虎方”即殷代甲骨文中之“虎方”,距汉东举水流域不远。或主张“中”是西周时汉阳诸姬中比较强大的一个方国,因与周同姓,又熟悉其周围情况,故昭王南征时成为重要的依靠对象。此“中”国的中心可能在随州市均川镇附近,或以为在铜器出土地孝感。“中”器铭文中的“虎方”是否属于广义的荆楚,还有待深入研究。最近有学者进一步论证“作册般鼎”为“安州六器”之一,而“中觯”则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