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药中毒
安定药品种很多,均为中枢抑制药物。安定药的特点是使精神病人的躁狂症状解除,达到“安神定志”的效果,故亦称为抗精神病药。常用的有氯丙嗪、奋乃静、泰尔登、眠尔通、利眠宁、安定、导眠能及安眠酮等。安定药在医疗上应用很广,故中毒及中毒死亡案例日渐增多,多见于精神病人。中毒的发生多由几种药物混合应用,发生协同作用所致。
眠尔通 又名安宁,氨甲苯二酯。为弱安定剂,毒性较低,但若一次服用10g以上,能使中枢神经深度抑制,引起血压下降,呼吸抑制、肌无力,昏迷甚至休克,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死亡。口服量的10~15%以原形从尿排出,50~60%则变成羟基甲基眠尔通排出,故尿中可检出原形和此代谢产物。致死血浓度大于3mg%。
利眠宁 又名甲基氨二氮杂䓬, 与它基本化学结构相同的还有安定又名苯甲二氮杂䓬, 均为弱安定剂, 效能较眠尔通高,应用剂量小,致死量约为2g。代谢形式较复杂。约70%的代谢产物出现于尿中,其中10%脱甲基,10%羟基化,33%成为脱甲基——羟基化葡萄糖醛酸结合物。
导眠能 又名道力顿、苯乙呱啶酮或戊亚胺。其化学结构与巴比妥相似,可作为巴比妥类的代用品。具有肯定的催眠镇静作用,对呼吸中枢的抑制和抗惊厥作用均比苯巴比妥小,仅为其1/3。致死量为10~20g。机体吸收后,几乎全部被代谢,代谢产物广布于全身,在脂肪和肝脏内浓度较高,在胆汁内被浓缩,但在排入肠道后有重吸收现象。从尿中原形排出者很少,所排出的是大量去乙基衍生物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物。约15小时以后尿中最多,3天之内排完。
安眠酮 属喹唑酮衍生物。它最初被认为具有催眠药的全部优点而又没有其他催眠药的缺点,所以使用日趋广泛,以后发现不仅久用成瘾,而且有些病人在服一般治疗量后,能引起精神症状,现已少用。安眠酮服后15~40分钟起作用,一次口服300mg后2小时,血中浓度达高峰。血浆中半衰期为2.6小时,8小时内消失80~90%。安眠酮被吸收后,分布于脂肪组织,然后逐渐释放出来,可历数日。释放后很快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随尿和粪便各排出一半,6~7日内排完。中毒时,安眠酮也可以原形从尿排出。用量超过8g可致严重中毒,甚至死亡。一般致死量为10~20g。安眠酮中毒时,无十分明显的呼吸或循环抑制,但有的病例发生呼吸抑制和呼吸骤停。也有中毒后2~10天死于循环衰竭的报告。曾报告1例安眠酮中毒死亡的内脏毒物分析结果:血含1.8mg%,肝3.8mg%,尿0.5mg%。
上述几种药物中毒,尸检均无特殊发现,与巴比妥类所致病变相似,可取胃内容物、血、尿、及肝、肾、脑留作化验。对导眠能和安眠酮中毒者,还可加采脂肪组织作为检材。
毒物鉴定 分离方法: 除导眠能须从酸性溶液提取,利眠宁、眠尔通、安眠酮均由碱性溶液提取较佳。
筛选试验: 提取液置滤纸上喷碘化铋钾试剂后,利眠宁、安眠酮、导眠能均显橙红色,眠尔通无色。
颜色反应:
❶眠尔通与二甲基苯甲醛和无水三氯化锑作用,当有酸性脱水剂醋酐存在时,显著明的红紫色,溶于一定量的苯,置550nm测光密度,可进行定量。
❷利眠宁经盐酸水解、偶氮化后与芳香胺形成紫色,亦可在550nm测定。
❸导眠能溶于间二硝基苯氯仿饱和液中加饱和氢氧化钠呈深紫色。
❹安眠酮加钒硫酸试剂呈红紫色。
薄层色谱法: 用硅胶G板。展开溶剂,
❶氯仿:丙酮(9:1)
❷氯仿:丙酮: 50%氨水(16:4:1)。显色,先在紫外线下观察,再喷碘化铋钾试剂,除眠尔通不显色外其他均显橙红色。
紫外吸收光谱法: 溶液为0.1N硫酸时,利眠宁λmax为245nm;溶液为乙醇时,安眠酮λmax为265nm;溶液为醇性碱液时,导眠能λax为235nm。
气相色谱法: 柱: 1m×3mm玻璃柱; 填充剂: 用2.5%SE-30,Chromosorb G (AW-DMCS),80~100目。柱温:195℃。鉴定器温: 220℃。载气:N2,50ml/min。鉴定器: 氢火焰离子化鉴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