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安乐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安乐死ānlèsǐ

〈名〉 对身患绝症、极度痛苦的病人,经本人要求和法律准许,家属、医生同意,采取无痛苦方式使其安静地死去的行为。

安乐死ānlèsǐ

〈名〉对身患绝症、极度痛苦的病人,经本人要求和法律准许,家属、医生同意,采取无痛苦方式安静地死去的行为。
 ◇ 安乐死作为一个意识形态的概念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北京日报.1984.7.6)
 ◇ 似乎大多数人对安乐死都持积极态度,可我对安乐死“说不”。(中国青年报.2000.1.21)

安乐死ānlèsǐ

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使之加速死亡、没有痛苦地结束生命。毕淑敏《预约死亡》:“见多识广的院长糊涂了:‘可是那该怎么办呢?你是知道的,我们这里不做~的。’”|何申《百年思乡岭》:“你们也赶紧商量商量,我同意给我来个~,也给你们腾出时间干工作。”

安乐死ānlèsǐ

借助某种手段使临近死亡者无痛苦地结束生命的死亡方式。出自希腊文euthanasia,意为无痛苦死亡。例如:“据统计,上海目前有各类植物人近百人,年支出医疗费用在百万元以上。面对如此高的医疗支出,有人提出,是否可以让他们安乐死?”(《新民晚报》1989.4.30)“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如果得了绝症真的治不了时,自己受罪,国家花钱,何必呢? 我认为安乐死是一种很好的解脱。”(《北京日报》1991.2.2)

安乐死ānlèsǐ

〈动〉指医生应身患绝症、极度痛苦的病人的主动要求,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病人尽快无痛苦地死去。

安乐死ān lè sǐ

动词性,偏正结构。指对患有不治之症而极度痛苦的病人,如本人要求结束生命,经家属、医生等同意,可用药物等方法使病人无痛苦地死亡,用于褒义。
【例】 于是,安乐死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开始萌动。(《中国青年报》 1988年12月21日)

安乐死

安乐死ānlèsǐ

在病人主动要求下,采用停止治疗或借助药物的手段,使无法救治而又极为痛苦的病人尽快无痛苦死亡的方式。
 ❍ 目前各国对~看法不一,~也是司法界、医务界争论的议题。截至2009年4月,欧洲只有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将~合法化。

☚ 安居工程   安全保障权 ☛

安乐死Euthanasia

语源于希腊,现指病人患有绝对不治之症,且已濒临死亡,痛苦难忍,本人或家属要求由医生停止治疗或采用无痛苦的技术,使其安然地死去。安乐死分为:
❶积极性安乐死。以直接使其死亡为目的而采取某种措施实行的安乐死(如过量注射吗啡或氯化钾)。
❷消极性安乐死。以不实行或中止延长生命的治疗措施,任病人自行死亡的安乐死(如:不予治疗、停止人工呼吸装置)。通常仅指积极性安乐死。允许安乐死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❶从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上看,病人患绝对不治之症,而且死亡已迫近。
❷痛苦已达到任何人都认为难以忍受的程度。
❸以终止病人的痛苦为唯一目的。
❹在病人意识清楚,可以表明意志时,要有出自病人本意的嘱托或承诺。
❺安乐死措施必须由两名医师亲自处置,必要时应有公证人在场。
❻致死方法符合伦理要求。换言之,所谓安乐死,是指医生根据患者或其家属的希望,积极地使用药物断绝没有治愈希望、而又痛苦的患者生命的行为。消极的安乐死是在对晚期慢性病患者的处理中进行的。例如,对阿耳茨海默硬化(脑小血管硬化)患者出现的急性支气管炎、败血症等不予治疗;对全身癌转移患者心脏停止时不施行复苏术或对肝癌脑转移患者处于昏睡状态时不予治疗等。

安乐死

又称“安死术”。为解除身患不治之症,在死亡线上挣扎病人的痛苦,人为的及早结束其生命的一种死亡方式。按行为人的主观意愿可将安乐死分为主动安乐死和被动安乐死两类: 前者也称积极的或作为的安乐死,是指医生或他人采取某种措施加速病人死亡; 后者也称消极或不作为的安乐死,是指停止治疗措施,任病人自然死亡。按被行为人的主观意愿可将安乐死分为自愿的和非自愿的两种。自愿或非自愿的被动安乐死 (如拒收晚期癌症病人入院治疗等) 已自然而然地被法律界认为是无罪的; 而主动安乐死,尤其是非自愿的主动安乐死(如强迫畸形儿和低能儿安乐死等),通常被法律界认为是有罪的、作为的故意杀人行为。实施安乐死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对象必须是患有现代医药学理论和技术所绝对不能医治的疾患的、濒临死亡的病人; 病人确已经不起疾病所带来的极难忍受的痛苦和煎熬,而实施安乐死的唯一目的就是解脱病痛的折磨; 在病人意识清醒能表示意向时,有乐意接受安乐死的真实的意识表示; 必须由医生执行安乐死术,致死方法符合伦理要求,使病人无痛苦地安祥地死去;应由市级以上5~7名医学专家组成安乐死鉴定小组或委员会,以确保安乐死的正确执行。安乐死与传统的死亡分类和医疗职能是相冲突的,也与自杀、他杀等死亡性质相矛盾,因而成为当今医学、伦理学、法学有争议问题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论争和社会舆论的关注。197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首次在立法上承认了“死的权利”,其他州也相继通过了安乐死法案。1976年在东京召开了国际安乐死讨论会,宣称要尊重人的 “生的意志”和 “尊严的死”的权利。在中国,1986年陕西省汉中市有人曾因实施安乐死术引起法律诉讼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1988年7月在上海召开了有关安乐死的学术研讨会,但尚未就此立法。

安乐死euthanasia

系指对于患有无法医治又不能承受疾病折磨而接受医学帮助立即平静地、无痛苦地死去而言。安乐死是近年医学伦理学中争论十分激烈的一个问题:一种认为医学以救命、治病、怜悯一切病人,千方百计延长其分秒生命时间为天职,故反对“安乐死”;另一种认为对人的死亡也应取唯物主义观点,即对无法医治又濒临死亡且极端痛苦的病人,借助医疗手段使其平静、安乐地死去则是仁慈之举。对待安乐死应持非常慎重的态度,实行安乐死必须制定安乐死法、成立安乐死鉴定委员会、履行全部手续、经公证处公证,否则不得实施。此事不慎纠葛甚多,后果严重。

安乐死

见“刑法学”中的“安乐死”。


安乐死

源自希腊语,意为“愉快的死亡”。今指一个人遭受巨大病痛,他人采取仁慈手段帮助他结束生命。根据本人请求,他人帮助自杀的,称仁慈助死;根据本人意愿,他人直接将其杀死的,称仁慈杀死。安乐死是否合乎道德,仍在争议中。参见“法律”中的“安乐死”。


安乐死

又称“安死术”。某些国家允许根据濒临死亡、不堪肉体痛苦的不治病人的请求,用致死手段提早结束其生命的一种人道主义措施。具备下列条件即不处罚:1.病人患了现代医学技术上属于不治之症且死期将至;2.其极度痛苦达到不忍目睹的程度,致其死亡是唯一解除痛苦的办法;3.应病人神志清醒时的真诚请求;4.被请求人必须出于怜悯之心;5.原则上由医生和有关人员参加执行;6.执行方法在伦理上是正当的。1976年在东京召开了第一次国际安乐死会议。参见“伦理学”中的“安乐死”。


安乐死

源于希腊文(euthanasia),意为无痛苦死亡,或无痛苦致死术。指有意导致一个人的死亡作为提供他的医疗的一部分。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危重濒死状态时,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或其家属的要求下,经过医生的认可,用人为的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而终结生命的全过程。

安乐死

安乐死

又称“无痛致死”,原意是指患有异常痛苦的不治之症的病人,使用药物或其他方式,使其无痛苦地安然死亡。在实践上又分为积极安乐死和消极安乐死;自愿安乐死和非自愿安乐死。积极安乐死是指采用药物加速病人死亡;消极安乐死,则是指停止对病人的治疗和挽救措施,不使其生命通过医疗而延长。自愿安乐死和非自愿安乐死是根据病人有无机会表示自己意愿而划分的。对于已昏迷的病人来说,在他清醒的时候事先表示过安乐死的愿望,同样属于自愿安乐死;非自愿安乐死通常是由病人的家属或其他有关人员提出的。关于安乐死,目前争议颇多。赞成者认为,对于极端痛苦之中的重病病人实施安乐死,较之让病人处于极端痛苦而不顾,甚至于延长其痛苦历程,更为道德更符合人道主义。患者应有死的权利,对于痛苦而又救治无望的病人而言,生不如死。而反对者则认为,当一个人濒于艰苦博斗中时,医生与家属应给以支援而不应动摇患者。如果允许实施安乐死,会给家属找到推卸责任的借口。有关安乐死的法律是在杀人,违背了其保护人生命的基本职能。同时,安乐死有可能把那些有可能救活的人置于死地。世界各国都对安乐死持极为慎重的态度。实施安乐死要有严格的医学审批程序,并有明确的论据证明安乐死是对患者的最佳选择。1960年英国议会提出了安乐死之法案,1962年日本最高法院制定了允许早死条例。70年代,日本“无痛苦死亡协会”进一步开展了促进无痛苦死亡法律化的运动。197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正式通过了有关安乐死的《自然死亡法》。到1984年,已有15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通过了死的权利法案。此外,法国、瑞典和德国都制定了有关安乐死的法律。我国尚未对安乐死进行立法,也未颁布过有关的政策、条例,但调查表明,非官方的安乐死已悄悄出现了。

☚ 老人死亡对家庭的影响   老年组织 ☛
安乐死

安乐死

指为解除无法治愈的病人的痛苦,在经过医生、家属和病人的同意后,用无痛药品结束其生命,使病人“愉快地死亡”。包括被动安乐死和主动安乐死两种。前者是对救治无望的病人停止治疗,听任病人自然死亡。后者含有两个含义:一是人患不治之症,濒于痛苦弥留之际,在患者自愿或无知觉的情况下,直接助其死亡,以解脱其痛苦; 二是用致死的药品杀死伤残者或精神病患者,目的在于“改善种族及节省开支”,或除去社会、家庭负担、对于安乐死是否符合伦理道德的问题,存在很大争议,反对者认为,安乐死与医学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违背。用安乐死方法结束不能治愈的病人的生命不利于医学进步,主张安乐死的人认为,有理性的病人有权决定如何处理自己的身体,以避免或缩短痛苦,使自己愉快地死亡,安乐死能达到这个效果,所以,安乐死是符合道德的,安乐死是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和伦理学界关心、讨论的问题。

☚ 米丽亚姆·海林国际歌唱比赛   安·纪德 ☛

安乐死

euthanasia;mercy-killing

安乐死

euthanasia(源于希腊文,指无痛苦死亡)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7: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