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守城要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守城要览 [原文] (节选) 守城总论 兵法曰,守城之道,“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不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故“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非独为城高、池深、卒强、粮足而已,必在乎智虑周密,计谋变幻。或彼不来攻而我守,或彼不挑战而我击,或多方以挠彼师,或屡出以振我师,或彼求斗而我不出,或彼欲去而惧我袭。若此者,皆古人所以坐而役使敌国之道也。此虽得御攻之计,然尤要必审可守之利害。凡守城之道有五败:一曰壮夫寡小弱众;二曰城大而人少;三曰粮寡而人众;四曰畜货积于外;五曰豪强不用命。加之外水高而城内低,土脉疏而池湟浅,守具未足,薪水不供,虽有高城亦不能守。有五全:一曰城隍修;二曰器械具;三曰人少而粟多;四曰上下相亲;五曰刑严赏重。加之得大山之下,广川之上,高不近旱而水用足,下不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时,就地利,土坚水流,险阻可恃。兼此形势,守则有余。故兵法曰“城有不可攻”,又曰“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皆谓此也。凡守之道,敌来逼城,静默而待,无辄出拒,候其矢石可及,则以术破之。若遇主将自临,度其便利,以强弩丛射,飞石并击毙之,则军声阻丧,其势必遁。若得敌人称降及和,切勿弛备,当益加守御,防其诈我。若敌攻已久,不拔而去,此为疲师,可蹑而袭之,必破。此又寄之明哲,见利而行,不可拘以常格也。 出奇解围 城内器械已备,守御已得,当出奇用诈,以战代守,以击解围。先为暗门,或因贼初致,营阵未整;或暮夜乘贼不觉;或贼攻城初息;或贼围久已怠,潜出精骑,衔枚击之。击败不必远袭。或我兵已出,贼突门而入,则自城上向里连下巨石击压,以断其入。又或于起更时悬一高灯,上书“出城动寨”四字,不时击鼓数通,如出战之状,使贼一夜不得安稳。而我预诫城中之人,守垛者照旧守垛,睡觉者各自睡觉,将我逸而彼劳,不久自退。 [鉴赏] 《守城要览》,是明代城邑防御作战的专著。明末宋祖舜编撰。全书共4卷,94章,约23000字。现有万历年刻本存世。该书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守城作战的一般理论原则,具体阐明了一些城防制度、设施和要求,详细介绍了各种冷兵器和各种火器的制造、使用方法,是我国重要兵书之一。 宋祖舜,东平(今山东东平)人。他自幼学习兵法,曾长期在陕西、山西一带戍边,担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等职。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宋祖舜奉命提督军务兼抚治郧阳(州名,今湖北郧阳),他在公务之隙,编成《守城要览》。当时,正值明末农民起义蓬勃发展,东北的清军不断南下,明王朝内外交困之际,作者在自己“身经攻围之苦,目击守御之难”的实战经验基础上,结合当代人吕坤的《求命书》、张朴的《城守机要》和前人其他著作,“要者录之,芜者去之,间或参以愚见,凡两易而稿书成”。 《守城要览》详细论述了城池防御设施的布局,建筑方法。它规定以城墙为主体的城池防御,必须是多层次的。比如:城墙要高五丈,底宽二丈五尺,上宽一丈二、三,使其真正成为防守的屏障。城墙外侧要修筑二面或三面拐墙,距城墙二十步沿池内侧修筑牛马墙(或称羊马墙),墙上设有“大将军”、“小铳”等火器发射眼和望孔。牛马墙外是宽二三丈,深二丈余的护城河。池沟中设置铁蒺藜,以刺敌人马。这样,护城河、牛马墙及城墙构成了城镇的有层次的防御工事,使敌攻城时,到处是障碍,处处被动。 《守城要览》还记述了守城器械,如专门用于打击攻至城下之敌的垂头火铳。持铳人只须将铳伸出女墙而不需外露,不会被敌矢石所伤。还有专为攻击敌人攻城器械撞车、板屋而设的铁汁神车;其他如飞砂、磁炮、石炮,地炮、牙拍、飞钩等等,均为当时守城的重要器械。 《守城要览》主张城市防御以战代守,守中有攻,攻守结合。强调防守城池要具有城墙高大,兵士精强,粮食充足等客观条件。主观指导上必须周密精细,变化多端。有时敌人没来进攻,而我却加强防守;有时敌人不来挑战,而我却主动出击;有时敌军来寻求与我作战,而我却坚守不出。所有这些,都是兵家所用来使自己坐待良机的办法。作者十分强调要以主动的进攻代替单纯的防御,以勇敢的攻击解除敌人的包围。作者总结出了如下作战原则:敌军进逼城下,要静默安待,不要立即出城迎战,等敌军进到我弓矢、炮石的射程之内,再采取一定的战术破敌;遇到敌军主将亲临城下,看准便利时机,将其击毙;如果敌人声称投降或讲和,切不可放松戒备,应进一步加强防御,以防敌诈;如果敌军攻城已经很久,不克而退走,可以跟踪追击。作者还总结了守城成败的规律。提出凡是有以下五种情况必然失败:一是城中年青力壮的人少,幼小老弱的人多;二是城邑很大而人口很少;三是粮食很少而人口很多;四是各种储备物资存放在城外;五是有权有势的富贵之家不肯出力效命。具备以下五种情况守城就必然胜利:一是城墙和护城壕都修得很好;二是各种守城器械齐全;三是城内人口少而粮食多;四是军民上下团结一致;五是刑罚很严而奖赏很重。作者根据实战经验,还把《孙子兵法》的“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的用兵之法借用来作为守城作战的基础理论。 《守城要览》对守城作战问题论述精辟,富有哲理,是我国古代兵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具有一定的军事学术价值。但是必须指出,由于作者站在农民起义军对立面的立场上,字里行间有不少的“贼”、“盗”之类对农民起义军的诬称和对人民革命的仇恨情绪,必须批判。 守城要览兵书名。明宋祖舜著。四卷。九十四章,约二万三千字。书中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守城作战原则,阐明了一些城防制度、设施和具体要求。此外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一些兵器的制造和使用方法。是一部传授守城作战技术的重要著作。 守城要览兵书名。明末宋祖舜编撰。全书共4卷,94章,约23000字。该书较全面地叙述了城镇防守的问题,具体阐述了城池及其附属设施的构置、守城器械、城镇的防守战法。总结了前代及明代守城作战的经验,提出了多层次防御设施、多层次防御作战的思想,把古代城池防御作战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是传授守城作战技术的重要著作 守城要览四卷。明宋祖舜撰。宋祖舜,生卒年不详,东平(今属山东)人。自幼习兵法,长期在陕、晋边地戍边,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累官至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此书是崇祯八年(1635)奉命提督军务兼抚治勋阳 (今属湖北)时作。时当明末,内有各地农民起义,外有满洲强敌觊觎关内。作者“身经攻围之苦,目击守御之难”,遂参照前人及当时人的一些著作,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两易其稿,撰成此书。书凡四卷,计九十四章,约二万三千余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守城作战的一般理论原则,以及具体的城防制度、设施和应注意的问题,还涉及到了各种武器的制造、使用方法等等。书中也多有可取之论,如卷一第二章之 《守城总论》中,述守城之道有“五败”;一曰壮夫寡小弱众,二曰城大而人少,三曰粮寡而人众,四曰畜货积于外,五曰豪强不用命。守城之道又有“五全”,一曰城隍修,二曰器械具,三曰人少而粟多,四曰上下相亲,五曰刑严赏重。所云确为切直甘苦之言。又主张以战代守,守中有攻,攻守结合,并非消极固守,坐以待毙,这种指导思想也极为可取。此书有清道光九年(1829)抄本,南京图书馆、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均有藏。另有清咸丰二年 (1852)刊本,附有图,军事科学院图书馆有藏。 守城要览 守城要览明末宋祖舜编撰的一部重要军事论著。宋祖舜,东平人,自幼学习兵法,曾长期在陕西、山西一带戍边,曾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等职。他于崇祯八年(1635年)奉命提督军务兼抚治郧阳(今湖北郧阳)时编成此书。当时正值明末农民大起义蓬勃发展,东北的清军不断南下,明王朝内外交困之际。作者出于维护明王朝统治的立场,为了“防贼患”、“保封疆”而编此书。他在自己“身经攻围之苦,目击守御之难”的实战经验基础上,结合当代人吕坤的《救命书》、张朴的《城守机要》和前人其他著作,“要者录之,芜者去之,间或参以愚见,凡两易稿而书成”。全书共四卷,九十四章,约二万三千字。该书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守城作战的一般理论原则,具体阐明了一些城防制度、设施和要求,详细介绍了各种冷兵器和各种火器的制造、使用方法。它是我国军事史上关于守城作战的重要著作之一。 ☚ 守城录 安能动之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