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肯少些,但要好些》列宁于1923年3月2日最后一次口授速记记录,人们通常称之为列宁的政治遗嘱。现收入《列宁全集》第2版第43卷。从内容上看,本文是《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的续篇,阐述的中心内容仍然是如何改革苏维埃国家机关的体制和工作作风、工作方法问题。这篇文章,着重阐明了三个问题:(1)强调国家机关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当时苏维埃国家机关的情况,即使不令人厌恶,至少也是非常可悲的。官僚主义分子不仅在国家机关有,党的机构中也同样存在。(2)改革国家机关必须坚持“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的原则。就是说,对国家机关设置和人民编制方面,应该遵守一条准则:宁可数量少些,但要质量高些。官僚主义有深厚的社会历史根源,改革国家机关是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改革的步骤和方法要特别慎重,不能急躁,必须做到“七次量衣一次裁”。首先要把工农检查院建成是一个得到人民的信任,出色完成中央监察委员会交付的任务的模范机关。(3)必须用完全特殊的办法,经过极严格的考核来挑选国家公职人员。列宁认为,凡录用为工农检查院职员的公职人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❶他们必须有几名共产党员推荐; ❷他们必须通过关于我们国家机关知识的考试; ❸他们必须通过有关国家机关问题的基本理论、管理科学、公文制度等等基础知识的考试等。列宁的最后两篇文章,体现了他殚精竭虑地关切着国家机关体制和工作作风的改革问题,反映了他临终前对官僚主义的极大忧虑。他所提出的问题和阐明的观点,是留给各国共产党和全世界劳动人民的一份宝贵遗产。 |